展现时代要求提升核心素养

2018-09-21 11:11申进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申进平

[摘 要]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历来具有鲜明的特点。2017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以历史核心素养立意,充分落实历史课标要求,在关注大国博弈、心系国防建设、突出以史为鉴等方面,充分展现了时代要求和发挥了引领教学、深化课改的功能。

[关键词]中考历史;时代要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76-02

2017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落实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历史核心素养立意,突出了能力考查,充分展现了时代要求,以期引领初中历史教学,深化课改。

一、展现时代要求,突出以史为鉴

(一)关注大国博弈

一道出色的试题,好的立意必不可少。近现代的历史,可以说就是大国博弈的历史。纵观河北省近几年的历史试题,不难发现对大国博弈着墨颇多,如美苏争霸、中日争锋等。如2017年河北省中考历史的第27题和第29题。29题中,苏联不适当的对策,导致其在美苏争霸中进退失据,这也是其解体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在与美国博弈中面临的一些困局,也需要从苏联历史中汲取教训:要以经济和实力为后盾,避免与美国搞军备竞赛等,防止拖垮国民经济。

(二)心系国防建设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第28题就是针对洋务运动的国防建设而设的,该题对洋务运动的起因以及洋务派军事建设的方式进行了详尽考查。该题重在解释蒋廷黻对洋务运动的看法。针对我国在近代有国无防或国弱防弱的惨痛历史教训,需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防止悲剧重演,所以我国国防建设永远在路上,不可懈怠。近年来河北省从不同角度多次考查国防内容,也是来源于历史的教训和对现实的呼应。

(三)突出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是历史教学的真谛和社会价值所在。2017年的试题就很好地发挥了这样的功能,如第29题,就需要从苏联解体的教训来反思中国如何避免重蹈覆辙。由于和苏联相似的经历和问题,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深入反腐、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举措,就是深深汲取了苏联的教训,其借鉴意义不言而喻。

如第17题。英国在19世纪末逐渐落后,被后起的德国、美国不断超越,个中原因值得深思。教育改革滞后、就业导向偏差、迷恋绅士文化的荣光等,逐渐使英国从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沦为世界二流国家。反观时下我国报考公务员的火爆场面,对职教、职业大学的偏见等,殷鉴不远,需要我们反思。这道题立意很高,命题人的苦心孤诣,都来源于历史和现实的感悟。但作为试题,只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让学生对材料阅读、提炼,概括出主题就行。

二、落实课标要求,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唯物史观的渗透

唯物史观认为,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如第29题,对苏联解体原因的考查,就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充分认识历史的复杂性,使学生明白,历史事件往往不是一因一果,而是多因一果。

如第19题是关于反全球化思潮的一道试题,说明对一种事物的看法与评价不宜用单一思维,而要多角度去反思、评价,提示我们要辩证看问题。

(二)时空观念的考查

历史学科中的时空观念是指将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如第11题是从英国宣传资料的报道视角,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條约》对英国的影响,突破了以往从对我国的影响的视角命制思路,丰富了我们的认识。又如第27题,从北约成立和新中国成立这同一年先后出现的两件大事,去考查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也是对课标“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要求的落实。第28题洋务运动的国防举措,也是落实了课标“从历史年表、历史地图中获取所需的信息;有意识地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的要求。

(三)注重史料实证的分析

在近年来的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中,史料选取的方式非常广泛,但对史料实证的考查多侧重于史料信息的提取。如2017年第14题。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结论、轻证据的倾向,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也有助于展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魅力。

(四)突出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它包括对史料的解读能力和观察能力、重证据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无论是对史实的解释,还是对历史发展过程观点的解释,都是历史考试的范围。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在2017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中也是贯穿始终。如第13题:

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

A.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B.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使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

此题是对历史观点的解释。学生需要仔细研读材料,对材料进行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才能理解观点的核心思想。类似的还有11题、16题、19题等。

历史需要解释,而解释必须用客观的方法。历史是一门解释性的学科,解释时必须要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方法。“论”要建立在解读和阐释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提炼总结而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

如第29题,更是把对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此题是关于一些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解释。苏联解体是确定的史实,但苏联解体的原因则是历史解释,丰富多彩且不唯一。其实每段材料里都有观点和解释,学生需要做的就是阅读材料,概括提炼观点,并研读、分析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该观点。这实际上是对学者观点解释的再解释。

(五)抒写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2017年的试题在致敬伟人中,抒写了家国情怀。如第12题和第21题,就是对伟人毛泽东探索革命道路的敬仰与怀念,是对伟人毛泽东高瞻远瞩,竭力维护国家利益和为新中国外交纵横捭阖的嘉许和深切怀念。此外还有第27题的开国大典,更是对伟人的追思与景仰。

对平凡抗日英雄的讴歌,也是试题抒写家国情怀的重要方式。如第20题,十四周年抗战是热点,但试题不落窠臼,通过一首饱含深情的战歌《露营之歌》,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抗联将士保家卫国、团结御侮的英雄凯歌,使抗联将士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豪情跃然纸上,溢于言表,读之令人热血沸腾,一种浓郁的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总之,通过这套试题,释放出的导向功能信号是明显而又坚定的:历史教学,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思想。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改变“教教材”的习惯做法,真正落实“用教材教”,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