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角度看东营市产业转型升级

2018-09-21 11:08巴佳佳
中国市场 2018年27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融资方式

[摘 要] 东营市经济发展在过去两年中呈现增速放缓的态势,出现了增长乏力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国际贸易摩擦以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也受到劳动成本上升以及资源环境约束收紧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其中较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东营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不高并且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因此在新旧动能转化的大背景下,促进东营市产业转型升级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推动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东营市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解决企业融资方式过度依赖银行的问题,实现由银行贷款向资本市场转变;促进重工业产品转型升级,向精细化产品发展等。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东营;融资方式

1 引言

在2018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东营市市长赵豪志同志明确指出要着力发展新动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东营市在过去的三十年发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近两年经济增长乏力也是不争的事实。东营市在山东省是工业强市并且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果能利用自身良好的工业基础实现产业升级,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能为东营市乃至山东省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找的新的增长点,这也标志着东营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推动下将进入新的时代。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实现东营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是东营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旧动能转换是最近的研究新热点,产业的转型升级虽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在近几年一直是研究重点。然而大多数文献都是将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研究重点,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熊勇清、陈江勇(2013)将政府、企业和银行三个行为主体置于一个统一逻辑框架开展研究,分析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政、企、银"三方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差异。[1]还有一些研究着力于具体行业的企业转型升级,例如,李晓(2018)概述了移动互联环境下传统餐饮业的生存现状,提出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同时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分析了传统餐饮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基于此提出创新商业模式、发展餐饮O2O、加强信息化管理和提高人员素质四点转型升级实施路径。[2]也有少数的研究开始将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的转型升级相结合,例如余志林、丁浩(2018)针对东省油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油汽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与转型升级的内涵及关系,以及产业全转型升级的路径,认为油气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而新旧动能转换则是油气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3]然而,将新旧动能转换与某具体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主要从东营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东营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法。

2 产业转型升级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2.1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

在2017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原油价格持续低迷,东营市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矛盾集中显现,经济、金融运行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从国际局势来看,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导致东营市进出口遭受不小打击。例如自2014年6月开始的美国半钢胎的调查,波及到了东营市20多家企业,导致我市钢胎对美国的出口量连续四年下降。欧盟2017年对我国的全钢胎反倾销对东营市的钢胎出口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从国内层面来看,中国经济放缓以及收到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东营市国企也遭受了重重打击。而资源环境方面的约束趋紧,更是为东营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产业的而转型升级,新动能替换旧动能迫在眉睫,赵豪志市长也明确指出了要“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新旧动能转换指的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所谓新动能,是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属于新动能。旧动能是指传统动能,它不仅涉及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还更宽泛地覆盖利用传统经营模式经营的第一、二、三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也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实验,是我省实现走在前列、向中央交出一份合格答卷的重要途径。[3]因此,新旧动能转换关系到东营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更关系到山东省在由大到强转变中如何继续走在前列。

2.2产业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相辅相成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提升企业能力、迈向技术密集以及资本密集领域的过程。产业转型升级可以理解为经济结构组成要素特征的变化过程,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产业间转型升级,主要是指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或者是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二是产业内转型升级,产业内转型升级主要指在同一产业内部实现工艺 ( 技术) 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4]

东营市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传统经营模式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挑战,许多产业也存在巨大的转型升级的压力。截至2017年,山东省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8%,青岛服务业比重超过了55%,而东营市却不足34%。此外,虽然东营市第二产业在GDP中占比近63%,然而重化工业却占到了东营市全部工业的90%且多数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新材料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的投资也仅有20%左右。新技术、新产业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有限。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的传统产业依旧是东营的支柱产业。然而在经济新常态以及绿色经济的要求下,传统动能已经无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而新旧动能轉换的过程也是产业升级转型的表现。

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势必要鼓励创新、促进战略新型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因此,新旧动能转换是东营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问题,两者相辅相成。

2.3东营市产业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问题

(一)较低的产品附加值。

重化工业是东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在石油化工产业、有色金属产业以及石油装备产业等我市重点行业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缺乏高端产品或高端服务,以及缺乏高附加值项目的情况。而处在产业链低端以及较低的产品附加值难以为东营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缺乏龙头骨干产业和品牌,许多东营企业由于资质不够等原因靠贴牌来维持生产。例如东营的轮胎行业就是贴牌的“重灾区”,东营市轮胎生产占到全省的1/2、全国的1/4,但是很多都是贴牌生产,企业缺乏自己的品牌。虽然扩大了生产规模,但是貼牌生产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导致企业利润不高。尤其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加工出口型企业的生产利润趋于下降,生产环节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也同时趋于下降,这不仅压缩了东营贴牌加工企业的利润,也造成了品牌缺失的困扰,无法形成产业科技的创新也无法形成竞争优势,进一步影响到行业的发展。

(二)人才匮乏,创新力不足。

东营市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数量少,现有的国有科研院所仅拥有54人,是济南的1.2%、青岛的1.8%;研究经费支出仅为328万元,占济南的0.3%、青岛的0.2%。虽然近几年来东营市启动了“百名博士进东营”的行动,但我市博士和高级工程师这样的高端人才配备的比例依旧不高,例如根据2016年百名博士行动拟聘用人员名单来看人数并不多,仅不足十人。其次,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较少,仅有4家,不及烟台的23家以及淄博的10家,这也导致科研创新的带动效果不强、层次不高,直接影响到了东营市科研和创新的带动作用,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此外,创新力有83%左右主要集中在石油装备、精细化工、橡胶轮胎等传统产业,而新兴产业等领域较少。这也间接加剧了东营市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阻碍了由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换。

(三)欠发达的服务业

在2016和2017两年中,东营市服务业有了巨大增长。2016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94.61亿元,增速9.2%,比全市生产总值增速高2.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34.3%,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位于全省第一。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44.7%,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然而尽管东营市的服务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青岛等地相比,东营市的服务业在数量和质量上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并且存在后继发展乏力的现象。

首先,东营市消费品市场较为低迷。作为服务业的重点行业,东营市的消费品市场受到居民收入以及人均生产总值增速放缓的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尽管2016年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零售额789.72亿元,但是8.5%的增长率远低于山东省的平均增速(10.4%),且东营市的增速仅高于济宁市和莱芜市(8.4%)。

其次,文化旅游业发展力度不足。2016年东营市入境游客增长比例仅占3.99%,国内游客接待人次同比增长9.05%,消费同比增长14.4%低于山东省平均增长(14.5%)。文化旅游业是服务业重点行业之一,文化旅游业发展动力不足直接影响到服务业的发展和质量。

(四)环境资源压力增大。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主流发展观念,社会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坚持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下,重化工业占全部工业90%的东营市面临着不小的环境以及资源的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山东省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氮氧化物排放以及二氧化硫排放分别是89.09万吨,76.86万吨以及83.65万吨,高居全国第一。东营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环保压力可想而知。然而,2016年东营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7.13,同比改善9.5%,并圆满完成了2016年主要污染物的减排任务。自2016至2017年,某些东营市的工业企业被关停或整改,尽管这是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的确为东营市企业以及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东营市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3.1 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战略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国务院,2010)。[5]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甚至经济转型都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是直接关系到东营市发展动力的重要问题。而核心技术的培养和创新力则是战略新兴产业能否成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东营市为了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势必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而首要的任务就是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法规吸引并留住人才、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加大科研投入,建设更多的、更高层次的科研平台通过自主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政策来鼓励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以及技术创新,向新兴产业方向进行调整,通过技术提升来为企业发展优化旧动能、提供新的动力。

3.2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东营市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虽然仅为3.3%,远不及第二三产业,然而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且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现代农业。然而东营市农业发展还存在着专业人员有限、经营水平较低等问题,难以形成新动能带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例如随着东营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剩余农村劳动力数量不足、年龄较大且文化水平较低,对新科技以及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碍了农业科技应用进程。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大部分属于产中服务型人才,缺乏综合性、多学科方面的知识,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6]因此,推动农村振兴、培育现代化农业人才,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为新动能的转换提供有利条件。

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形成产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集中农业科技力量和人才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推进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和工厂化农业。既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附加值,还能够逐渐培育东营市的农产品品牌实现“一村一品”。此外,培育智慧型农业、将休闲旅游与农业向结合也可以更好地实现一二三产业互相带动发展,为新动能提供体系保障。

3.3 优化东营市重点行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2016年东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效益显示全市工业同比增长6.2%,地方企业增长为7.7%,而胜利油田则负增长9.6%。东营市的主导产业为石化产业、橡胶轮胎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以及石油装备制造业。而除了石化产业之外,另外三个主导产业利税都出了负增长,尤其是石油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负增长20.6%,利润下降34.7%。其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国际油价下跌以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但行业本身存在的产能过剩、管理效率较低以及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是更为主要的原因。因此针对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困境,企业和政府应该主攻高端技术,提供高端的产品和服务,加快由生产向“生产+服务”转变进而推动旧动能的优化和新动能的培育。而对于近两年发展较为稳定的石油化工产业,整合现有的炼化资源形成大型炼化集团推动高附加值项目的跟进,更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3.4提升东营市现代服务业规模和水平。

东营市应该坚持扩大现代服务业规模与提升服务业水平并重,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引导和扶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迈进,实现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例如在文化旅游行业,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挥传统文化在旅游中作用的同时增加更多的地方特色,提升乡村旅游和工业旅游发展的同时促进旅游业与信息化发展相结合,为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3.5 扩宽融资渠道,防止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东营市市长赵豪志同志在2017年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曾指出“现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东营市我市企业融资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弊端已经充分显现,并且出现了很多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这既为金融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转型升级。因此,推动企业发展由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转变为利用资本市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可以更好地为新旧动能的转换提供资金保障。

4 结论与启示

针对东营市新旧动能转换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本文深度分析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探讨了东营市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针对重点行业目前存在的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底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优化传统产业动能,调整产业链结构以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存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参考文献:

[1]熊勇清,陈江勇.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认识的差异与启示——“政、企、银”视角的比较[J].经济经纬,2013(2):83-88.

[2]李曉.移动互联网趋势下传统餐饮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8(2):187-190.

[3]余志林,丁浩.油气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8(4):148-154

[4]谭晶荣.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特征、路径与实施方略[J].企业经济,2012,31(9):5-8.

[5] 马艳华.自主创新、战略新兴产业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研究综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6(S1):51-53.

[6]左竹.东营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10):82-84,87.

[作者简介] 巴佳佳(1991—),女,汉族,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与金融管理。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融资方式
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
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高速公路融资方式的创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