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实施机制分析

2018-09-21 10:08黄斐邹忠义谢光旺
中国市场 2018年20期

黄斐 邹忠义 谢光旺

[摘要]文章研究了具有网络外部性和产品替代性特征的银行进行价格竞争的两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得到了银行价格竞争均衡存在的条件,计算了Nash和Stackelberg两种博弈模式下,银行的均衡价格、产量和利润,得出在Stackel-berg模型下,作为价格领先者的银行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关键词]差异化战略;Nash;Stackelberg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0.063

1 引言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程度的激烈,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差异化战略首先得到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视,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根据西方发达国际商业银行的运营实践,当代银行要想在国际市场中占领竞争优势地位,必定要拥有一套以客户差异化为中心的产品定制方案。如果对所有客户提供单一的量化产品,客户的需求自然无法得到满足,从而流失一大批的客户。因此,国际上著名的银行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往往异常重视不同客户的需求,譬如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等。它们结合市场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发展战略需求,利用经营规模、商业信誉等指标把客户判定为多个信用等级,对于不同的信用等级会有针对性的价格政策、服务方式等。通过这种差异化的服务,一方面,可以整合优化资源,提升银行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则能给优质客户足够的优惠和周到的服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客户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的倾向,而国有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的特征与产品需求多样化的倾向之间存在着矛盾。本论文基于银行营销能力培育目標的视角来研究银行差异化战略的实施策略与实施功能,试图揭示了国有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一般性规律。

2 建模符号及假设

在双寡头市场中,银行各自往往会在制定差异化和价格的最优决策时,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不过,银行在市场的不同地位,通常会导致差异化和价格的决策规则表现得有所不同。本章节制讨论差异化竞争阶段双寡头同时决策、价格竞争阶段考虑先后顺序的情况。

首先假设在一个双寡头市场中,只有银行1、银行2,它们在市场中的地位分别是市场领导者与市场跟随者,因此价格竞争阶段可能存在两种博弈结构。其中,关于目前较为权威的两种博弈结构定义如下。

根据Hotelling模型,假定在长度为1的线性城市有两家银行,它们在线性空间中的位置为a和1-b,提供两种产品的价格分别为p1和p2。银行在线性空间上的位置可以理解为产品在空间上的定位,两家银行的定位越接近,则产品的差异化越小,这意味着两家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越激烈。假设消费者的位置偏好为x,并假设消费者在[0,1]空间上均匀分布;位置偏好为x的消费者如果选择购买产品1和2,则面临t(x-a)2或t(1-x-b)2的效用损失,其中,t为效用损失。论文中假设t=1。

2.1 Bertrand-Nash博弈下的竞争模型

银行只有先预测产品价格竞争产生的结果,才能精准定位产品市场。在这一前提下,笔者借助逆向归纳法,先求解双寡头银行价格竞争的均衡解,再计算第一阶段产品差异化策略解。

2.1.1 价格竞争阶段

2.1.2 差异化竞争阶段

2.2 Bertrand-sfackeIberg博弈下的竞争模型

2.2.1 价格竞争阶段

2.2.2 差异化竞争阶段

3 一般均衡分析

首先,讨论当a+b=1时的特殊情形,不论在何种博弈方式下,此时两家银行进行价格竞争存在唯一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均衡点,即p1B-S=p2B-S=0,p1B-N=p2B-N=0。这说明,假若两家银行定位极其相似,则意味着它们的产品差异不大,这无法构成纯战略价格均衡格局。因此,对于具有网络外部性的银行产品而言,唯有当产品的水平差异化足够大,才可确保两家银行同时占有市场,并存在一个均衡价格。

其次,假设银行产品存在对程定位决策的情况,假设a=b,y1=y2=y,可知,两家银行的均衡价格、产量和利润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得,相对Bertrand-Nash模型下,Bertrand-Stackelberg博弈模型中,先进行价格决策的银行1的产品无论是定价还是销量都大于银行2,因此银行1将获得更大的利润,具有先动优势。

4 结论

本文研究了具有网络外部性和产品替代性特征的银行进行价格竞争的两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得到了银行价格竞争均衡存在的条件,计算了Nash和Stackelberg两种博弈模式下,银行的均衡价格、产量和利润,得出在Stackelberg模型下,作为价格领先者的银行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基金项目]公安部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4JSYJB023)。

[作者简介]黄斐(1980—),女,江苏靖江人,讲师,研究方向:部队后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