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

2018-09-21 10:08巩炎霞
中国市场 2018年20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会计制度事业单位

[摘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对此,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好,对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更好地应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厘清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制度;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0.167

1 当前我国事业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足

1.1 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些事业单位在平时只注重了业务中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于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被忽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保管、使用、维护以及报废等一系列程序没有真正被落实,有的甚至形同虚设,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的不完善。有的单位也存在没有专门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有的设立专门部门后由非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难以被及时地发现以及有效地进行处理。

1.2 日常管理存在不足

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中往往存在多元化的来源,常规的来源为单位的预算购置,这一项固定资产的入账和卡片登记一般较为清晰。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除了单位预算购置外,还存在单位外捐赠、上级无偿调入、社会投资等。一些单位在对除预算购置外的资产,在登记过程中没有按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登记程序进行登记,这就导致了账外资产的形成;而有的单位长期地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导致账面与实际固定资产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日常管理中的松懈不足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管理中的账账不符、账面不符的情况发生。

1.3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存在不规范

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事业支出中直接将单位购入或者改扩建固定资产等所产生的一些杂费,如保险、安装等的费用直接纳入,没有计入相应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而一些事业单位在会计计价中直接将竣工之前所产生的借款利息以及相关的费用直接计入了相关的事业支出,没有将其资本化到相关的固定资产中;有的事业单位对已投入使用的但尚未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由于与财政部门的沟通不畅,没有将其按估值进行价值入账;而有的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建造过程中,由于中途对设计方案等进行了修改就导致预算与实际建造支出存在出入以及在质保金记账中也存在一些漏洞。上述的这些账务处理问题都导致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

1.4 购置中存在不规范

事業单位的固定资产的购置中除政府财政的直接划拨外还存在多元的固定资产组成,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中往往存在一些监管的漏洞。有的事业单位在购置的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跟风、部门之间攀比、重复采购等的一些情形,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的违规购置,以及极大地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采购成本。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中由于监管的不足就导致了一些不合规范的购置情况的发生,比如:有的事业单位由于先期的预算结余较多就通过购买固定的资产花掉了当期的结余;有的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调研,购入了一些不适宜的固定资产导致了事业单位资金的浪费;而有的事业单位为了规避正常的采购程序将原本需规模采购的分为零散采购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2 关于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2.1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及时更新

由于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事业单位的定位和职能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必须得顺应转变以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提供保障服务。以往,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过程中,购入的费用一次性就计入了固定资产中,这就导致了当期的成本虚增,而借助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进行折旧等处理,使得会计核算方式更加合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核算过程中应当更加灵活,适时地借助一些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一些特点进行优化改进,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更加科学合理,这也极大地保证了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行,使其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2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要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就要将这一问题妥善解决好。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健全。在事业单位资产预算的管理中应当更加科学合理,防止一些盲目冲动采购项目,真正保证事业单位的资产能够用到实处;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或工作小组,这样才能更好地协调各个部门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专职管理部门或小组可以从多方面协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在购置固定资产的前期可以组织专门的可行性分析,验证采购的必要性,指定购置的可行性报告交由专门的财政部门进行申报审批,为后期的决策提供科学性参考。对于可由事业单位自行决定的采购项目,则专门工作小组应做好相应的采购方案比选、论证等工作,在采购后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工作,确保账实相符。

2.3 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为了更好地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配置,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要在管理层中树立起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加强管理人员的法制学习,使其提升法律意识,在会计核算中树立资产保护的意识,财务人员应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养,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同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的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化建设,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应当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也应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前沿的会计管理知识,完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3 结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是关系到事业单位发挥自身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项一环,但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核算中存在着众多的难点,需要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灵活的结合,在进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工作,在后续的核算中才能更加方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也应与时俱进,及时地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做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作者简介]巩炎霞(1988—),女,汉族,会计师,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会计制度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