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8-09-22 00:00杨英娇
新课程·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理解创新信息技术

杨英娇

摘 要:能力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是一种力量。它表现在人们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难易、快慢、深浅、巩固程度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听说;理解;设计;创新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富有创造性和时代特点的课程。因此,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对信息技术的听说能力、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属于信息输入加工形式;说,属于信息输出加工形式;输入阶段是个体认知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信息输入贯穿于整个认知加工过程,信息输出则使初步形成的信息技术认知结构臻于完善,最终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认知结构。所以,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接受信息输入功能和信息输出功能的高低,即听说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并直接影响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能力。

1.集中听课能力的培养

每学期开学第一堂课,教师要求学生端正听课态度,因为专注听课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提出要求后,采用不同方法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听课了,有时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要求学生复述所讲的知识,有时故意讲错某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订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总之,在训练学生听课过程中,力求达到听得准,理解快,记得牢。

2.系统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在《说话训练》中曾把说话训练看作启迪学生思想与引导学生表达的关键。引导学生表达,首先要创造机会,每当操作时,可以安排学生轮流当小老师讲解操作步骤,大家共同评价讲得是否清楚,表达得是否完整,在实践中进步。老师也要支持鼓励学生,适当进行引导,对于回答问题完整详细的学生,要给予肯定、表扬。

二、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有三级水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所谓的“是什么”,是指能辨认和识别对象;“怎么样”是指能够理解概念、知识点的原理、内涵;“为什么”是指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

在信息技术二进制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知道二进制数是什么,就是用0和1表示的数。然后通过视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二进制数是怎样的数,例如1011+11=1110(当一个数位上等于2的时候,将会向前进一位,在前一位以1表示,即逢二进一);(21)10=(10101)2(将21/2得到每个数位的值,将这个数值带到二进制里)。最后能够对二进制知识点进行迁移,比如电源的开关、在数学中的应用等。

三、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是基础,操作能力是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的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了准備。操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初中学生好动、好奇、情绪化等心理特点,教师要多选取一些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例子。例如,在上Photoshop的修补和仿制图章工具的课程时,可以抛开书上的例子,选用学生自己的照片,利用修补工具将自己变得漂亮、帅气,利用仿制图章工具将自己变成双胞胎等等,学生兴趣非常浓。

2.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信息技术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纸上谈兵,空讲理论,一定要让学生在尝试、操作过程中升华知识点。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硬件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用实物展示主机内部,让学生观察主板、硬盘、风扇、网卡等,让学生去插拔内存条,连接线路,在实践过程中,对硬件有深刻的理解。

四、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提高设计能力,前提是掌握基本的软件技术和理论知识,同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想

设计作品过程中必须善于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大胆地摸索和尝试自己的想法。例如,在设计word电子板报时,教师提供了很多的素材,首先要让学生确定主题,选择自己想要的素材,而不是盲目套素材。

2.看

设计之前要多看看别人做的优秀作品,汲取精华。教师应当多展示,并深入评价优缺点,仔细研究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

3.练

教师要留大部分时间给学生练习,只有不断地练习,反复地练习,才能迅速提高设计能力,做得越多,提高得越快,这个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必须踏踏实实地来。

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变教育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作为组织者,应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作为指导者,应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作为参与者,应和学生共同学习、发展。其次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观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例如,在上“图像的合成”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供各种类型的素材,学生天马行空,发挥想象力,即使做的作品不契合实际,教师也要多鼓励,多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创造出更棒的作品。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富有创造性和时代感特征的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为每一个学生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理解创新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