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太原碉堡(连载)

2018-09-25 05:57吴根东
文史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碉堡东山太原

吴根东

第三部分 东山碉堡(中)

双塔寺

双塔寺位于太原东南2公里处,因寺中高耸着宣文、文峰两座明代万历年建的古塔得名。该要塞由13个大碉堡和35个小碉堡组成,南北长400米,东西长1000多米,这是个被阎军号称为固若金汤的“生命要塞”,驻扎有阎军第43军军部和49师、70师、72师一部和一支由日本人训练指导的强大炮兵部队。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杨得志的19兵团第63军187师、189师向双塔寺要塞发起了攻击。在进攻前进行了动员和演练,针对“地雷多、大炮多、碉堡多”的特点,克服战士的“三怕”思想,树立攻打信心;在演练时用山炮、野炮轰击碉堡,在墙体上只留下几个西瓜大的白点,后来决定用一定量的炸药放在碉堡上或周围,将敌人炸昏,然后迅速攻下。进攻开始后,首先控制了西南面的三口水井,造成敌人恐慌,外壕一个连的敌人缴械投降,在投降连长带领下,顺着暗道,一个一个攻占了碉堡工事,仅一天时间就夺取了这个要塞。毙敌575人,俘虏4408人。43军军长、东南区总指挥刘效增在永祚寺西房被俘。激战中,为了遏制阎军炮兵火力,解放军用重炮从东山阵地轰击双塔寺要塞,宣文塔中弹,2到8层被炸飞半边。解放后,当年指挥作战的原63军军长郑维山故地重游时,还为当年不得已的炮击而深感惋惜。他来到双塔下,见工人们正在整修双塔,对解说员说:“当时不打就好了。”解说员风趣地说:“当时打是需要的,现在修也是应该的,人民是理解的。”

1984年,宣文塔被成功修复,这一太原的标志性古建筑又以昔日的雄姿耸立在龙城大地上。

在夺取双塔寺要塞的同时,解放军各部队迅速扫清了阎军其他城外防御阵地,直抵太原城下,太原明代旧城墙,成为阎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和合寺

位于小店区西家凹村石咀子以东10公里处。连绵的群山中有一座和合古寺(现属榆次区),寺庙建在一座山峰的顶端,东面是深渊,西面有崎岖山路通往黄土坡等村,在寺庙上方的制高点上建有一座主碉,周围有数座辅碉、地堡,是阎锡山“百里防线”中东山防御体系的东南前哨,它居高临下,地势十分险要,西南可护卫武宿飞机场,南可直视榆次重镇,西可与石咀子、黄土坡等敌阵地衔接策应,成为山头、淖马等要塞的外围屏障。要打开阎锡山“百里防线”的东南大门,必先敲开石咀子、和合寺这两颗“门牙”,解放军15纵43旅129团担任了这个“拔牙”任务。

1948年10月7日,也就是小店战役打响的第3天深夜,部队派出侦察员,踏着泥泞的山路,过壕沟、穿鹿砦、越铁丝网,冒着触碰挂雷的危险,爬到山巅,摸清了几座碉堡的位置和形制。第二天,根据侦察好的地形,步兵和炮兵协同配合,打得又准又狠,经过7个多小时苦战,端掉了这个盘据在山顶的险要前沿,打开了东南要塞的一扇大门。

石咀子

石咀子是隶属于小店区西家凹村的一个自然村,距太原城12公里。是太原东南方向的制高点,是东山碉堡防线东南侧的大门。要塞前面是深沟、悬崖和峭壁,后面有野战工事依托,构筑了钢筋水泥碉堡和永久性工事,有主碉5座,副碉16座,分为4个阵地,东接杨庄、和合寺,南连西家凹。主碉周围有宽5米、深8米的外壕,各阵地还可相互侧应,又能得到城内远程炮火的支援。守敌是敌保安8团和15团。

小店战役打响后,1948年10月6日,15纵45旅133团接受了进攻石咀子任务,经过6天激战,占领了石咀子除2号碉和指挥碉外的全部阵地。13日,敌40师一部、8总队一部和“雪耻奋斗团”共6个团的兵力在10余门山炮、野炮的掩护下进行疯狂反扑,我军已得两个阵地失守。两天后,我军再次组织进攻,经过多次激烈的拉锯战,于10月16日全部占领了石咀子阵地,炸伤敌副师长。把阎军第一道防线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同时攻占了南坪头和千家坟部分阵地,向太原城推进6公里。

五龙沟

五龙沟位于石咀子西南2公里处,是石咀子要塞的外围阵地。为配合石咀子战斗,10月7目,15纵44旅130团攻占五龙沟和老坟,歼敌一个连。

东家凹

位于小店区西家凹村东南(现属榆次区),太原东山五龙城郊森林公园旁边。1948年10月12日,小店战役接近尾声,解放军15纵44旅130团攻克东家凹阵地,歼灭敌人一个排,进而向东南要塞石咀子攻击。

罕 山

罕山位于太原的最东端,与寿阳、榆次接壤,距太原城30公里,海拔1591米,由老虎山、云夢山组成,是东山的最高峰。老虎山上伫立着大方碉,云梦山上盘据着大圆碉,并建有各型碉堡50多座。

1948年10月16日,攻击东山各要点的战斗打响后,由于我15纵队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截击敌人,18日夜,见势不妙的“雪耻奋斗团”总指挥史泽波率三个团从深沟逃回太原。身处绝境,孤立无援的“雪奋”108团团长李佩膺大骂史泽波“不够意思”。在这情况下,他决定派参谋长陈朝宾与解放军联系投诚,而此时,1945年在洪洞赵城被俘的阎军挺进四纵队副司令李维岳接受我军授意去罕山做李团的起义工作。10月19日,李佩膺率所部1000余人在罕山起义,向8纵24旅投诚。

“雪耻奋斗团”成立于1948年2月。主要由1945年10月上党战役等被我军俘虏后放回的官兵组成,共6个团,约1万余人。编为“雪奋”1团至6团,为混乱人们耳目又给各团以103至108番号,总指挥是上党战役被我军俘虏放回的阎军19军军长史泽波,副总指挥是同时被俘的阎军炮兵司令胡三余。各团长除两个团长是原团长外,其他四个团长都是原来的师长(均降级使用)。李佩膺就是原阎83军66师师长。他是一位沉默寡言较有谋略的军人。小店战役结束后,阎决定让李佩膺去守罕山,李有病迟迟不往,阎以为他是推托,要王靖国派人抬上他去,再不就用“铁军”纪律制裁他,李无可奈何去了,但伏下了后来投诚的根子。他起义后,他爱人石氏和女儿李爱华受到迫害,忍饥挨饿走了一夜拼死逃到榆次城找到丈夫。

阎锡山对我军不断放回的军官很是头痛,曾对他的高级军官说:“延安真是把事情做绝了,放回的被俘军官叫你不能用,不能杀,又不能不管。”他进一步解释说:“被俘过的人像失过节的女人,到了困难的时候就又容易失节,用上这些人到胜利的时候还没甚问题,到了生死关头就容易投降。杀了吧不尽人情,也不能都杀,这把未回来的人都成了自己的敌人,无人卖命打仗,正合人家意愿。不管吧,在各方面都起些反作用,成了人家的义务宣传员。”阎锡山把这些人组成返干团进行整治,为使他们不再反水断了二次投共的念头,令其身上刺上“雪耻奋斗”“反共”“灭共”等字样,专门成立了“雪耻奋斗团”,放到了战争的最前沿,如罕山、石咀子、小店、化客头等地,让他们不断和我军民制造摩擦,积累血债,以死心踏地当炮灰。阎把雪耻团称为特种部队,始终对他们不放心,不按正规部队装备,一律配备轻武器,使用单一轻炮,使其失去独立作战能力。

孟家井

位于迎泽区郝庄镇。孟家井紧依旧官道,即现在的307国道,是太原东到寿阳、阳泉及河北的重要通道,是太原的东大门。这里山峦起伏、沟梁相间、地形复杂、军事价值极高,历来被兵家虎视。?东山既是太原的天然屏障,又可侧击城南城北,是攻取太原的第一道防线。从1912年阎锡山统治山西开始到1949年4月结束,孟家井一带以碉堡为核心的防御设施,经历过了三次大的修建、扩建和加固。

1912年至1937年。1912年,阎锡山就在孟家井开始修建防御工事,当初的规模就可以驻扎一个营。在此之前,尽管孟家井已经设立过防御工事,但仅仅是一个小型的瞭望口。

1938年至1945年。1937年太原会战时期,这里的主碉堡被炸毁一部分。1938年,日本侵略军自杨家峪村沿大梁山修筑工事至寿阳,孟家井的碉堡由此得到加固,从原来一个营的驻军扩充到一个团。日军在这里修建了永久性地面工事和雷达站,整栋炮楼全都是钢筋混凝土浇注,墙壁厚达半米之多。日本人的軍事工程设计,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先进的,炮楼内部各个功能区域都很完备,作战室、弹药库、宿舍、食堂、厕所一应俱全;通风口、烟道、瞭望口、射击口遍布炮楼四周,设计十分精致,视野没有死角。

1943年春,驻祁家山庙儿山碉堡的日伪军得到汉奸告密,深夜奔袭占道村,抓捕了我三名地下工作人员并全部杀害。不久,又在冀家山抓捕了我民政干部张烈同志,用削尖的松树桩把他活活钻死,惨不忍睹。时为游击队员的陈红有血气方刚,决心教训日军。经过几次侦察日伪军活动规律,凭借熟悉的地形,发现了庙儿山碉堡门外堆有柴草,决定孤身火烧碉堡。3月底的一天深夜,陈红有隐藏接近庙儿山碉堡,把随身携带的两水壶煤油浇到柴草上点燃,又从射击孔扔进两颗手榴弹,在熊熊烈火和爆炸声中陈红有迅速撤回到驻地。第二天,驻孟家井据点的日军赶到时,看到的是烧毁的碉堡和一具日军和两具伪军尸体,活着的十来个日伪军不是轻伤就是重伤。陈红有只身烧碉堡的英雄事迹在东山迅速传开。至今,老百姓还在传着孤胆英雄陈红有的故事。

1945年3月,晋绥军区某部一个连决定攻打孟家井日伪碉堡,破坏日伪东山防御,连里先派敌工站地下交通员3人到孟家井碉堡据点做伪军的反正工作,争取到伪军一个小队长、一个班长和两名士兵反正,随后又派一民兵支队长马坤率部从董家庄出发,前往孟家井攻打炮楼。此前已与内线约好,伪班长用木条插入敌机枪堂内,使其失灵,又拉3个小队长打起麻将。战斗一打响,内线班长和小队长缴了另两个小队长的枪,伪军全部被俘。伪军中队长与30余名日军负隅顽抗也全被击毙。这次战斗一共收缴机枪7挺,步枪80余支,掷弹筒3个,望远镜1副,还有一辆日军军车。

1946年至1948年。日军投降后,阎锡山用“残留”日本军人帮助他训练军队和指导防御工事的修筑。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罕山、孟家井,更在扩建和加固之列,在最高峰罕山及云梦山、老虎山和周围的张家河、东西祁家山等几个村庄大量扩建、加固碉堡,成为一个整体性的集团防御带,碉堡数量达50多座,驻扎兵力有两个团之多。

1948年7月,晋中战役结束后,遭到惨败的阎锡山把残兵败将收缩在太原城及周围,孟家井自然就成了防守的重点区域,这里的驻守军队增加到4个半团。1948年10月16日,小店战役结束后,东山外围战打响,19日,孟家井被我15纵45旅攻占。

战争的烟云已过去60多年,孟家井这个战略要地的碉堡群大部分被岁月淹没,但防御工事主碉的基座及地下复杂的地道、暗道还在,虽然看不到当年“里三层、外三层、拐三弯”的诡秘布局,但毕竟还能探寻到它的大概。近几年,有一位祁县籍退伍老兵,自筹资金把这一带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修复了孟家井主碉及配属设施,整体恢宏气势不亚于当年。特别是投资者出于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收集了火炮、枪支、弹药、战时物品等大量战争遗物和珍贵照片,在主碉下面的地道里建成“太原抗战纪念馆”,目前已接待参观者数万人次,成为太原市民间兴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军事旅游景区。同时,在这里还建成了台骀山滑世界(滑雪、滑草)和玻璃栈道、冰灯、光雕等景观。

(三)

猜你喜欢
碉堡东山太原
阿尔巴尼亚:人口几百万,碉堡十几万
东山由义井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红红的苹果
东山书院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那些不可移动的碉堡
老碉堡,该如何走进未来?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