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浆果”做成大产业

2018-09-25 01:16
吉林农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湖镇支边盛果期

近两年,蓝莓产业在靖宇县火了起来。栽培规模突破了1.2万亩,涌现三道湖镇专业乡镇一个;支边、岳家、龙东、山林等蓝莓专业村8个,蓝莓栽培户1360多户,蓝莓鲜果年产量达到4000多吨,销售收入突破6000万元,成为农民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新兴主导产业。

靖宇县蓝莓产业发展起源于2002年,最早由龙泉镇引进吉林省顺安公司发展蓝莓310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2009年,吉林东北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三道湖镇部分农户合作发展蓝莓产业。2011年,蓝莓栽培农户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有了示范户的引领,农民发展蓝莓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早在2008年,县里相关部门就根据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布局编制了蓝莓、树莓等小浆果产业发展规划,并把三道湖镇作为蓝莓产业发展重点乡镇来培育,从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目的是“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增加农民收入、推进脱贫攻坚”。

2011年,县里实施“退粮进特”发展战略,农民种植每亩蓝莓,县财政补贴1000元,连续补贴300多万元;同时,还利用扶贫、移民、支持林业发展等相关政策,谋划申报蓝莓产业扶贫项目40多个,投入各种政策性资金1800多万元,免费为农户提供蓝莓种苗,由此带动全县30多个村(屯)1000余户农民发展蓝莓产业。

为了解决种植技术问题,县里多次邀请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的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县农业和特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坚持常年深入村(屯)跟踪服务。在蓝莓新品种引进、优质种苗繁育、标准化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探索和研究,多数种植户已经熟练掌握蓝莓栽培的关键技术,蓝莓栽培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支边村民王百先2014年栽培蓝莓40亩,除草、施肥、修剪等基本全靠夫妻俩管理,去年有20亩“蓝丰”品种的蓝莓进入盛果期,实现销售收入20多万元。尽管每天比较辛苦,但是看到丰厚的收入,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他家栽培的蓝莓今年将全部进入盛果期,预计可以实现纯收入30万元以上。“种蓝莓好,投资少,见效快。既对生态环境有好处,又能增加百姓收入,销路还不用愁,我们村已经变成蓝莓村了。”支边村村党支部书记胡桂波在介绍蓝莓产业时兴奋地说。

三道湖镇已经有10多个村发展蓝莓产业,规模接近8000亩,栽培品種主要是矮丛和半高丛。有北陆、北蓝、美登、北春、爱国者、蓝金、蓝丰、奇伯瓦、杜克等10多个品种,现在已经有一半以上进入盛果期,每亩年产鲜果800公斤左右。镇政府副镇长李忠军介绍说:“蓝莓果是陆续成熟的,一般可以采三到四茬,头茬果最受果商青睐,口感甜,个头大,卖相好,每年7月中下旬,盛果期来临,是三道湖镇最繁忙的时候,也是蓝莓采摘的黄金季节。三道湖镇蓝莓盛果期从7月10日开始,到8月10日左右结束,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每天从早到晚进行蓝莓人工采收的场面非常壮观,几个村(屯)每天都在2000人以上。由于蓝莓鲜果比较娇嫩,果商要求品相,对采收要求也极高,一个采收快手一天大约能采六七十斤左右,每斤采收价约为2.5元,出售给果商的价格会达到10元至15元,如果是上好的鲜果,价格还会更高。每天采摘的鲜果下山后,果商的车辆已经在地头等候,快速检斤过秤后,进行分装,再由冷库车运到目的地,中途避免转运,这样可以保存3至5天时间。”

三道湖镇生产的蓝莓鲜果,除了本地加工企业收购以外,大部分销往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吉林等地。蓝莓鲜果对温度比较敏感,快速短程的运输至关重要。靖宇目前便捷的两条高速“长松和鹤大”已经凸显了交通的优势与便利。(本刊通讯员 张贵友)

猜你喜欢
湖镇支边盛果期
山地盛果期劣质枣树改接换优关键技术
“玫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难忘女山湖
临江仙·献给上海十万支边青年
向阳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江苏支边青壮年在疆生活实态考论
阿克苏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树冬季修剪技术
油茶盛果期施肥技术研究
援疆青年往事
民众动员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移民支边
——以江苏省青壮年支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