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8-09-25 10:38林艺娟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不良情绪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林艺娟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接收并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中随机抽取136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抑郁HAMD评分、焦虑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心理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 不良情绪; 生活质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5.0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5-00-02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疲乏无力、失眠、心悸、水肿等,并且伴有神经系统症状[1]。为此,大多患者伴有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加重病情。常规的护理仅仅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够重视,不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2]。如何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广大医护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实施心理护理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以下是具体的报告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中随机抽取136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8例。本研究患者经过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心-肺吸氧运动试验,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及其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根据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临床判定标准,均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3]。纳入标准:(1)均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临床典型患者。(2)均符合美国心脏学会(NY-HA)建立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3)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Ⅲ级。(4)均符合抑郁HAMD评分标准和焦虑HAMA评分标准,患有不同程度抑郁和焦虑情绪。对照组:男38例,

女30例,年龄68~79岁,平均(71.26±0.35)岁;病程6~11年,平均(8.13±0.16)年。干预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69~80岁,平均(72.33±0.18)岁;病程7~12年,平均(8.59±0.37)年。应用生物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病情观察及注意事项的讲解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具体的心理护理策略有:(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临床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向患者宣讲关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相关临床医学知识,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少对疾病的恐惧感。(2)分析患者心理问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病程较长,痛苦较多,漫长时间的治疗,导致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利用评价量表检测患者的心理水平,并且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3)开展患友互助会。同样的病情,让患者之间拥有很多共同语言。临床护理人员可以有效利用患友之间的这些类似的经历和心情,开展患友互助会,通过聊天沟通,减轻患者内心的压力,通过一些病情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4)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疏导。心理专家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积极展开开导,用温柔的话语亲切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释放内心的压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鼓励患者,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

1.3 评价标准

抑郁HAMD评分标准:总分<7分正常;总分7~17分可能有抑郁症;总分17~24分肯定有抑郁症;总分>24分严重抑郁症[4]。焦虑HAMA评分标准:总分<7分无焦虑;总分7~13分可能有焦虑;总分14~20分肯定有焦虑;总分21分~28分明显焦虑;总分≥29分严重焦虑[5]。

采用(QOL)的生活质量量表,从躯干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等四个方面实施评分,每个项得分共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抑郁HAMD评分及焦虑HAMA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抑郁HAMD评分及焦虑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抑郁HAMD评分、焦虑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理负担重,焦虑,抑郁,常常会失眠,生活质量极差。因长期的病痛折磨及治疗的不顺利,会导致患者信心大幅度下降,对于疾病的烦忧过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不良的心理因素,将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减退,这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8]。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观念逐渐先进化,心理护理模式近年來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一些应用。心理护理是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利用应用心理学理论、技巧和技术方法,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9]。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针对病人的心理活动,采用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去影响患者的情感和认知,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适应人际关系及医疗环境,促进患者尽快康复[10]。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而言,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亲切的交流,能够消除患者对治疗的紧张情绪,使内心的压力得到排解,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面对治疗,适应医院的治疗环境,提高了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另一方面,各方面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缓解患者内心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提高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11-12]。

本次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治疗后抑郁HAMD评分和焦虑HAMA评分相比护理前未采用心理护理的患者来说,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能够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对生活充满客观的态度。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次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躯干功能(73.09±6.57)分、社会功能(79.28±7.55)分、心理功能(70.78±8.65)分、生理功能(74.65±8.2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可见护理效果显著。

总之,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靳建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549-550.

[2]谢小玲,李汇华.心理干预对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118-120.

[3]王静,丁晶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6):133-135.

[4]张立君.循证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5):89-93.

[5]曾志芸.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335-336.

[6]张利侠.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者应用心理护理效果探析[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0):133.

[7]田晓培.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53-54.

[8]邵冬冬.心理干预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J].中外医疗,2015,34(33):147-148,170.

[9]罗维,瞿广素.护理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8):1918-1919.

[10]姜淑霞,程建云,牛琴,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2):241-243,247.

[11]呼旭梅.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283.

[12]徐钦娟.分阶段心理护理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8):132-135.

(收稿日期:2017-12-07)

猜你喜欢
不良情绪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鼻出血患者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