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行护理延续性服务的体会

2018-09-25 10:38戴小桑郑美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戴小桑 郑美娥

【摘要】 目的:探究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延续性服务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使用的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3例,常规指导管理)与观察组(n=33例,延续性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Harris评分、遵医行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2.14,P>0.05);出院3、6个月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4、8.25,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5、2.41,P>0.05);出院3、6个月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9、6.37,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6,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服务实施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此法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延续性服务; 常规护理管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5.0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5-00-0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是指应用人工关节假体对患者已经出现坏死、病损的髋关节进行替换,从而使患者的髋关节运动功能得以有效改善或恢复到正常水准的一种高效的修复手术,这种手术方式是现阶段医治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等病症的一种有效途径。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能使因疾病而产生的疼痛症状有所缓解,进一步优化其自主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此外,由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康复治疗,所以,必须要给予其实施优质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据邝英桂等[1]研究显示,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增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而针对于出院的护理,给予患者使用延续护理可以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康复速度。为此,本研究探究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行护理延续性服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笔者所在医院自拟的患者纳入标准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全身性疾病者;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者。排除标准:精神功能障碍且无法语言沟通者;中途退出研究者。本研究已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根据患者使用的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6例;患者年龄60~80岁,平均(70.27±4.24)岁;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股骨颈骨折8例、髋关节炎9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9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8例;患者年龄61~79岁,平均(70.31±4.34)岁;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股骨颈骨折10例、髋关节炎7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0例。两组患者性別、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指导管理,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基本的出院指导及回访工作,同时对本组患者发放《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人手一份,分别于患者出院后l、3、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不主动实施电话及家访,只解答患者自发的电话咨询[2]。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服务,具体如下。

1.2.1 延续性护理 组建一个专业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延续护理小组,组员总共有8名,2名具有丰富护理经验及经过技能专业培训的主管,1名护士长,5名骨干护师,其中有2名骨科护理人员,每一位组员均具备有3年以上的骨科护理经验,护理技能专业性强[3]。具体担任的职责为:(1)严格督导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家访或电话回访的护理服务;(2)认真指导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陪同家属的护理技能培训;(3)采用电话形式或者是上门随访形式调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具体延续护理服务是否实施到位;(4)采用问卷形式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实际的调查。组内成员均统一接受基本的延续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如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家保守治疗期间不同时期的康复知识、定期随访及问卷填写法等),小组成员只有获取合格证后方可参与本研究[4]。

1.2.2 陪同家属培训 患者准备出院前,护理人员必须询问其具体的家庭住址和准确的联系方式(包括家属),并将其详细记录在案,以便日后家访时或者电话干预时可以随时联系,避免失访[5]。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陪同家属必备的条件:(1)长时间与患者居住一起,并且是患者的直系亲属,如丈夫或妻子及子女等;(2)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耐心及爱心等;(3)文化水平在小学以上;(4)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参与。培训方式:(1)详细告知陪同家属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实施步骤、具体方法等;(2)告知陪同家属必须要承担的义务、职责、目的、作用的美好;(3)学习髋关节置换术基本的康复知识,并给予其发放《髋关节置换术亲属督导员手册》[6]。

1.2.3 延续护理干预方法 (1)给予患者实施电话回访或者是进行家访:患者出院进行康复治疗期间,由延续护理小组护士根据《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手册》中制定的相关要求,每隔2周对患者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详细步骤的电话回访或者家访,按照患者在不同康复时间实际的关节康复情况和肌肉功能康复情况,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健康指导,如日常的肢体关节、肌力等方面的培训、平时需要格外注意的各个安全事项及按时实施健康状况检查等,并且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在案[7]。20~30 min/次。指导患者进行对有效的康复训练,并且对其存在的错误实施及时的指导、矫正,从而保证患者开展的康复方法是正确有效的,同时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恢复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方案。(2)针对患者陪同家属的电话询问或者是家访:组内的护理人员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如2周)对患者实施家访或者是电话询问,从而能够实时掌握患者具体的康复情况,如康复锻炼的进展、自主管理能力,服药情况等,重点强调遵循医嘱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此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指导陪同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精神变化,如患者产生过度地不良情绪可以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自信地面对出院后的康复培训[8]。对可干扰患者行动的物品、极易产生安全事故的设施提出合理的建议,给患者创建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工全髋关节(Harris)评分(满分100分,评估指标:日常活动功能、活动范围、疼痛程度、行走距离、步态、行走辅助器、畸形;差:分数<70分,良:分数为70~80分,优:分数>80分)[9]。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满分100分,评价指标:行为方式、定期检查、功能锻炼,分数愈高,表明遵医行为越好)及并发症发生率(关节假体脱位)。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rris评分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6个月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遵医行为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6个月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关节假体脱位,发生率为3.33%(1/33);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关节假体脱位,发生率为21.21%(7/33);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字2=5.36,P<0.05)。

3 讨论

延续护理可显著增强患者康复培训的依从性,有效缓解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髋关节疼痛、重新对髋关节功能进行构建,但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实施的训练项目多且技巧性强,加之多数患者家庭条件较差,所以,导致其不能长期接受住院治疗[10]。同时,患者在出院后,为避免其治疗效果降低,就必须要接受长期有效的康复锻。延续护理属于整体护理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并且也是住院护理的一种延展性服务,其能够为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有效防止该病患者出院后产生盲目性的功能训练,确保髋关节功能重建作用得以顺利开展,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本研究中,出院3、6个月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证明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比较显著。

延续护理显著增强患者康复期间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11-12]。本研究通过健康指导让患者与其家属掌握一定的康复训練方法,意识到出院后康复训练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能够正确地掌握动作及要领,增高患者提出院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从而全面落实延续护理措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病发概率。本研究,患者出院3、6个月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研究数据进一步证明了延续护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邝英桂,牟玉华.延续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康复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16):295-296.

[2]孙云萍.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5):164-166.

[3]张爱丽,赵坤,曹红艳,等.延续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13(S2):247-248.

[4]秦玉霞,李惠萍,韦学萍,等.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2517-2520.

[5]叶桦,王虹,代晓捷.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36(1):159-161.

[6]张建荣,李燕,张金秀,等.延续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实施及对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42(1):37-40.

[7]王松峰,英静静,刘志明,等.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在患者PICC院外自我维护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3):215-216.

[8]蒋小剑,朱正刚,阳珍金,等.居家护理干预方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5,22(10):65-67.

[9]肖素萍,古紫云,李晓芬,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61-63.

[10]许晓萍,汤美秀.连续性护理模式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8):1690-1692.

[11]潘爱芬,赵向琴,眭文洁.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9):1150-1152.

[12]任冬云,秦柳花,刘明慧,等.快优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4):2303-2304.

(收稿日期:2018-03-21)

猜你喜欢
髋关节置换术
咪达唑仑、丙泊酚、右美托咪定麻醉
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
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分析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活络骨康丸联合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35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
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髋关节置换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价值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