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莫唑胺配合全脑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观察

2018-09-25 10:38梁国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安全性

梁国红

【摘要】 目的:研究观察替莫唑胺配合全脑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替莫唑胺+全脑放疗)与对照组(全脑放疗),各50例。对比两组的疗效、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及神经功能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时间为(12.70±0.41)个月,而对照组的生存时间为(7.90±0.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配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效果显著,可延长中位生存时间、安全指数较高,此方法值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 替莫唑胺; 全脑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生存时间; 安全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5.0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5-0-03

脑转移属于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两种疾病病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相关文献报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转移的概率为30%~40%,若患者一旦发生脑转移现象,不但会极大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目前,针对脑转移的临床治疗,常使用的一种常规手段就是全脑放疗[1-2]。但患者往往伴随有血脑屏障,因此,化疗用于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始终存在有较大的争议,而替莫哇胺属于一种新型口服药剂,一般用来医治脑胶质瘤,该药物可以穿透血脑屏障,保留有较为良好的脑脊液药物浓度,这一优势使其成为医治脑转移瘤一种有效的化疗药物,此外,也有相关研究表示,替莫哇胺还具备有较强的放射性增敏功能,能够有效控制住患者出现脑转移[3-4]。本研究通过观察替莫唑胺配合全脑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得出如下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通过病理检查后明确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2)MRI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脑转移灶;(3)每一位患者生存期的评估值均在3个月以上,KPS评分的分值至少60分;(4)白细胞数目>4.0×109/L,心、肺未受严重损伤,且肝、肾等重要器官未出现任何功能障碍;(5)患者对本研究的信息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精神障碍;(2)患有病情恶劣的内科病;(3)患者的年龄<18岁;(4)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5]。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替莫唑胺+全脑放疗)与对照组(全脑放疗),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0~75岁,平均(50.27±4.24)岁;48例神经症状(呕吐、头痛、偏瘫);鳞腺癌5例,鳞癌23例,腺癌22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1~79,平均(50.31±4.34)岁;47例神经症状;鳞腺癌6例,鳞癌21例,腺癌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理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首选治疗计划为单纯使用全脑放疗;而观察组则是在全脑放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莫唑胺。具体使用方法如下所示。

全脑放疗:选取直线加速器6MV光子线给予全部患者实施连續放射治疗,DT 40 Gy,每次200 cGy,总次数为20次,治疗时间为1个月。

替莫唑胺(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153):患者接受放疗的第1天,给予其服用剂量为75 mg/(m2·d)的替莫唑胺,2次/d,连服1个月。暂停服用1个月后,将剂量增加至150 mg/(m2·d),连服5 d,暂停服用23 d后,再给予患者继续服用,以28 d为1个治疗疗程,1个疗程过后,如果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可将剂量增加至200 mg/(m2·d),连服时间最长不能超过6个疗程。

患者接受治疗阶段可根据实际的病情改变,对其适量服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治疗药物,以缓解由于全脑放疗而造成的不良反应;针对部分在治疗中产生继发性癫痫症状的患者,对其实施相应的抗癫痫治疗;同时依据血象的实时变化实施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再依据患者的呕吐程度,对其使用甲氧氯普胺或者是5-HT受体抑制剂等治疗药物进行止吐治疗[6]。治疗期间,如果患者产生颅内进展或者是新的脏器发生转移现象,则立即停服替莫唑胺。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疗效。完全缓解(CR):患者的病灶已经全部消除,并且治疗1个月后未再产生新的病灶;部分缓解(PR):患者颅内的最大径之和能降低至少30%,并且治疗1个月后未发生新的变化。稳定(SD):患者颅内的最大径之和有所减小,但减小程度未达到PR。进展(PD):患者颅内的最大径之和降低至20%或大于20%。近期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2)生存时间。(3)不良反应。血液系统毒性(白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其他(头痛、肌痛)。(4)神经功能评价。Ⅰ级:正常;Ⅱ级:不能进行日常的工作,但可以自主自理;Ⅲ级:卧床治疗或者需在他人协助下进行。将两组患者疗效、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及神经功能评价作为本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效率

观察组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神经功能评价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结束后及辅助治疗2周,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生存时间

治疗结束后,对全部的患者进行2年期限的随访,观察组的生存时间为(12.7±0.41)个月,而对照组的生存时间为(7.9±0.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5)。

3 讨论

大脑是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这两种疾病中最常发生转移现象的一个部位,这种转移现象能够对肿瘤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患者不接受治疗,那么其中位生存时间大概只有3个月的时间[7-8]。目前,针对脑转移的临床治疗主要常用的方法为全脑放疗,但是单独使用这种治疗方法所产生的疗效比较一般,患者极易因原发肿瘤病情恶化、脑转移发生进展等因素而病死,所以,为了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一定要进行联合化疗治疗[9]。但血脑屏障这种现象的存在致使化疗药物在腦脊液中不能充分发挥其最理想的治疗浓度,并且放疗、静脉化疗二者联合使用会使患者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降低耐受性,使全脑放疗不能顺利实施,最终导致两种疗法的联合使用在临床中受到一定的制约[10]。替莫唑胺属于新研制出来的一种口服烷化剂,这种治疗药物能够轻松穿透血脑屏障,实现脑脊液最理想的药效浓度,在适合的pH值环境下,其能够分解成甲基肼和5-氨基-咪唑-4-酰胺,可以在肿瘤细胞分裂每一个阶段产生良好的作用。而替莫唑胺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可有效促使病变细胞发生大量凋亡,同时这种治疗药物对放疗有很强的增敏作用[11]。据有关研究报道,替莫唑胺既可以有效医治恶性胶质瘤,同时还可以对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产生良好的医治效果,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12]。两种治疗方式的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减缓肺癌脑转移速度。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生存时间为(12.7±0.41)个月,而对照组的生存时间为(7.9±0.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莫唑胺配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理想,不良反应在耐受范围内,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延长生存时间,此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子煌,李先明,杨东,等.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7,38(10):1593-1597.

[2]蒲廷,靳雨,李光明,等.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Meta分析[J].西部医学,2017,29(1):70-77.

[3]苏雷,胡玲,崔桂敏,等.MGMT及IDH1表达与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7,46(21):2976-2979.

[4]李小芳,王悦,陈雪,等.替莫唑胺在MGMT高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3):387-390.

[5]李智军,卜羽,屠波,等.全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9):1916-1918.

[6]柳影,王莹,刘显红,等.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放疗后进展的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7,29(3):172-175.

[7]霍燃,李小芳,苏雷,等.PARP抑制剂与替莫唑胺在MGMT高表达的肺癌脑转移中有协同作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35(9):2251-2254.

[8]邵蔚,马俊勋,陶海涛,等.预防性脑照射与替莫唑胺单药预防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比较[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38(6):493-496.

[9]尹伦财,杜先凤.吉非替尼联合同期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9):1480-1482.

[10]王小磊,安琳,刘德泽.靶向药物和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现状[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6,43(3):216-219.

[11]刘桂梅,张新勇,田翠孟,等.全脑放疗时间对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8):501-507.

[12]滕菲,刘妙玲,崔桂敏,等.易瑞沙与放疗同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5):88-91.

(收稿日期:2017-11-24)

猜你喜欢
安全性
细节护理在老年人健康体检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分析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两种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比较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