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痛患者的急诊治疗体会

2018-09-25 10:38林益重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林益重

【摘要】 目的:对急性腹痛患者的急诊治疗体会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7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部收治的120例急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参加此次研究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急诊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药物起效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13.5±1.2)h及(72.5±6.4)h,对照组分别为(19.2±2.5)h及(94.5±7.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治疗在急性腹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腹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腹痛; 急诊治疗;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5.0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5-0-02

急性腹痛主要是指患者的腹部突然发生疼痛,临床症状有恶心、出汗、呕吐等[1]。急性腹痛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急性腹痛具有病情重、发展快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有数据显示,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急性腹痛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2]。急性腹痛也会涉及到妇产科、内科等多个科室,在患者发病后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不仅耽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还导致病情迅速发展。在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实施急诊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山莨菪碱及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7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部收治的120例急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参加此次研究患者均可以进行沟通。排除标准:对此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8~42岁,平均(35.0±5.2)岁;病程8~24 h,平均(16.0±1.9)h。试验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8~43岁,平均(35.5±5.4)岁;病程9~24 h,平均(16.5±2.0)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参加此次研究患者均给予常规急诊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采取平卧位,实施胃肠减压、补液、纠正电解质、营养等支持治疗措施,同时进行常规检查及生化检查,如尿、血、腹部B超、肝功能等。对照组:在常规急诊治疗的基础上该组患者给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剂量为10~20 mg,2次/d,共治疗3 d。试验组:在常规急诊治疗的基础上该组患者给予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进行治疗。肌内注射间苯三酚注射液,剂量为40~80 mg;将硫酸镁针剂(2 g)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中,实施静脉滴注。2次/d,共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项目:对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2)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没有疼痛感;进步: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有轻微的疼痛感,但是不影响其正常生活及睡眠;无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变,有剧烈的疼痛感,严重地影响了其正常生活及睡眠[3]。总有效率=(显效+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不良反應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腹痛属于突发的一种症状,同时病情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发病的因素较为复杂,当患者未及时有效的接受治疗时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4]。发生急性腹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真性内脏痛:主要是指腹部脏器病变所引起的腹痛症状[5]。在病变处内脏的末梢神经感受器因受到刺激后产生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进而患者产生腹痛的感觉。(2)类似内脏痛:也叫作体壁痛,主要是因腹壁、腹膜壁层、肠系膜受到炎症等化学性的刺激及牵拉等物理性刺激所引起的感受器发出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导致患者产生腹痛的感觉。类似内脏痛的性质为针刺样的尖锐痛。(3)牵涉痛:也叫作放射痛,主要是因内脏神经纤维的冲动在脊髓中扩散所引起的,牵涉痛主要分为内脏性牵涉痛和躯干性牵涉痛两种[6]。

在临床治疗急性腹痛首选的方法为止痛、缓解各种临床症状。急诊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对患者疼痛的因素、性质等进行询问,必要时为患者安排各种常规检查,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患者在入院之后应先明确患者的病情,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治疗。急诊治疗再确定患者的病情后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来缓解患者的痛苦,及时地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当患者出现胃出血的情况时应先给予止血的处理措施。

此次研究中,在急诊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山莨菪碱及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的治疗措施,经治疗后证实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腹痛的效果、药物起效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均优于实施山莨菪碱,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山莨菪碱是抗胆碱类药物,对消化道平滑肌有松弛的作用,可解除消化道平滑肌痉挛,缓解急性腹痛的痉挛症状[7]。然而山莨菪碱治疗靶向性的效果比较差,在治疗急性腹痛时极易引起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心脏、瞳孔等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间苯三酚是抗碱类药物,在治疗上具有比较强的治疗靶向性,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脏等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曾有研究显示,使用肌内注射或者静脉注射间苯三酚具有半衰期短的特点,半衰期为15 min,在用药4 h后血药浓度在极短的时间内下降,逐渐变低[8-9]。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将药物代谢,代谢的方式以尿路为主,残留在机体的药物较少,有较高的安全性。硫酸镁是利胆解痉药物,有效地促进了胃肠道的蠕动,具有良好的抗痉挛、镇静作用。镁离子有扩张消化道平滑肌的作用,可彻底解除交感神经节的冲动传递障碍,有效地促进消化道平滑肌的松弛,静脉滴注硫酸镁治疗急性腹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0-12]。

总而言之,急诊治疗在急性腹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腹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春霞.急诊治疗用于急性腹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9):11790-11792.

[2]王海龙.急性腹痛患者的急诊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27(6):116-117.

[3]李勇.急性腹痛急诊治疗96例临床探析[J].医学信息,2014,14(5):422.

[4]杨静.对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1):2022.

[5]邓钦文.急诊治疗急性腹痛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6):169-170.

[6]邹芳.急性腹痛患者的急诊治疗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6,6(2):114-115.

[7]何启蓉.急性腹痛的急诊临床治疗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22(25):38.

[8]金晓莉.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臨床诊疗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19):141-142.

[9]马翀.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14):90-91.

[10]李素文.急性腹痛患者急诊治疗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4(5):169.

[11]牛朝莲.105例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断分析及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2):149-150.

[12]王溪,余方宇,冯利,等.急性腹痛的急诊临床治疗体会[J].母婴世界,2015,(14):93-94.

(收稿日期:2017-12-12)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