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2018-09-25 10:38盛娇娥代玉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安全性临床疗效

盛娇娥 代玉芳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84例原发性痛风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患者给予非布司他治疗,B组患者给予别嘌呤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临床疗效较B组患者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UA、AST、ALT、Cr、FEB、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显著降低,且A组患者UA改善程度更显著,治疗后A组患者INS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较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临床疗效显著提高,降低患者尿酸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非布司他; 别嘌呤醇; 原发性痛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5.0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5-0-03

痛风是临床上内分泌科常见的异质性疾病,其发病的原因是尿酸代谢提高,尿酸排泄、嘌呤代谢紊乱,患者表现为痛风石沉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慢性关节炎,严重的患者出现关节畸形[1-2]。痛风患者一般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原发性痛风治疗时对高尿酸血症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减轻痛风对肾功能的损害,有效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3-4]。本文主要探讨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1月-2017年5月治疗的84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确诊为原发性痛风。纳入标准:年龄20~75岁,血清UA≥480 μmol/L,有痛风发作史[5]。排除标准:既往高血尿酸,血压、血糖控制不理想,免疫血液系统疾病,消化道溃疡活动期,恶性肿瘤,酗酒,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妊娠哺乳期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其中A组男36例,女6例,年龄42~72岁,平均(58.23±6.92)岁;B组患者男38例,女4例,年龄41~74岁,平均(57.48±6.5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均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自愿参与本研究,分组与治疗符合伦理学要求,报送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与备案。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非布司他治疗,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非布司他片(商品名:优立通;批准文号:國药准字H20130058;规格:40 mg)40 mg,1次/d。B组:给予别嘌呤醇治疗,Atlantic Laboratories Corp. Ltd.提供的别嘌呤醇片(商品名:维洛林,批准文号:X19990269,规格:100 mg)300 mg,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判定。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血尿酸<420 μmol/L,或者血尿酸下降>30%;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尿酸>420 μmol/L,但血尿酸下降>15%;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血尿酸>420 μmol/L,且血尿酸下降<1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6]。(2)实验室指标。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清晨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的AU5800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检测UA(血尿酸)、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r(肌酐)、FEB(空腹血糖)、INS(空腹胰岛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A组临床疗效较B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UA、AST、ALT、Cr、FEB、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显著降低,且A组患者UA改善程度更显著,治疗后A组患者INS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安全性评价

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摄取的食物热量高、嘌呤高、蛋白质含量高,原发性痛风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6-7]。临床上常用高尿酸血症作为判定痛风的主要生理指标,正常情况机体中的尿酸总量在1 200mg左右,新生成、排泄量在600 mg/d,保持机体尿酸水平的稳态,若机体的排泄机制异常或产生的尿酸过多,大量的血尿酸滞留在集体中,加之缺乏尿酸的分解酶,无法分解过量的尿酸,水溶性较差的尿酸结晶析出,产生机械性阻塞和化学性的炎症,患者出现痛风性急慢性关节炎、肾功能不全等临床症状[8]。

原发性痛风与患者的遗传密切相关,但是临床统计显示,有痛风家族史的患者仅占痛风患者的20%左右,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仅占10%,原因是机体缺乏嘌呤代谢酶、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导致磷酸核糖焦磷酸盐合成酶亢进,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90%以上是原发性肾脏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具体发病机制临床上尚未有明确的定论,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基因有关,但是肾脏器质性病变应排除[9]。

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推荐别嘌呤醇、非布司他作为治疗痛风降低患者尿酸的一线药物,别嘌呤醇(allopurinoll)是目前唯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促使次黄嘌呤、黄嘌呤不能转化为尿酸,达到尿酸合成减少目的,进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尿酸盐在骨、关节及肾脏的沉着减少[10]。虽然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風的疗效肯定,但是别嘌呤醇有骨髓抑制,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其严重的超敏反应导致别嘌呤醇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11]。非布司他选择性地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是一种新型的降尿酸的药物,嘌呤与嘧啶的正常代谢未受影响,本研究中非布司他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且治疗后UA、INS 水平低于别嘌呤醇治疗的患者,提示,非布司他治疗原发性痛风效果更好,降低患者的尿酸,且对患者的肾功能无影响。非布司他不仅具有降低UA的作用,还能够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并且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非布司他抑制硝基的氧化应激反应,促使硝基酪氨酸的合成减少,进而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与进展减少,并且黄嘌呤氧化酶循环受到抑制,葡糖氨基葡聚糖与其在内皮细胞表面的减少,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和改善胰岛素抵抗[12]。

综上所述,非布司他较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临床疗效显著提高,降低患者尿酸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青玉凤,周京国.痛风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现状及展望[J/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10(26):2719-2723.

[2]代贵江,刘洋,刘晓冬.原发性痛风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31(4):18-19.

[3]邵莉,魏丽.苯溴马隆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疗效与安全性比较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22):722-726.

[4]耿洁,吴倩,杨文彦,等.非布司他治疗原发性痛风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6):5149-5152.

[5]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1):913-920.

[6]史良凤,张进安.原发性痛风的诊治进展[J].上海医药,2016,37(24):8-11,14.

[7]汤艳华,江敏,刘玲,等.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1):40-42.

[8]何菊美,王刚志.苯溴马隆和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43):8631-8632.

[9]裴薇.苯溴马隆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9):25-26.

[10]孟娟,袁晓旭,路跃武.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的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0):115-116.

[11]方芳,王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痛风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J].中国药业,2016,25(11):13-15.

[12]贾会欣,怀文丽,孙巍,等.非布司他治疗前后的原发性痛风患者的超声影像学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144-145.

(收稿日期:2017-01-04)

猜你喜欢
安全性临床疗效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