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8-09-25 08:05晏岚
赢未来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外语文课堂人文

晏岚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也逐步走上了深化教学改革之路。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广大教师着手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语文课堂由枯燥转向趣味,极大地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愈发浓烈;不仅眼界变得开阔了,思维也逐渐活跃起来,综合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广大教师也不甘教育观念的落后,在教学摸索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热情和积极性。但总结多年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当下语文教学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素养培养

一、语文教学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1.课堂形式花样,忽略学生自主性

为了能让学生专心致志,兴趣盎然地听完整节课程,许多教师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他们不仅要想着如何从整体上丰富和创新课堂形式,还必须从细节着手,表现最为明显的便是在课件里适当插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视频、音频、图片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语文课堂变得吸引人。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课件所分散,当再次回归到课本中时便会有如同嚼蜡般索然无味的感觉,更别说集中精力对课本当中所阐述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了。另一方面,宝贵的课堂时间被小品、短剧等互动性游戏所占据,课堂是热闹了,学生也高兴了,然而真正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时间几乎是寥寥无几。教师的心情可以理解,出发点也无可厚非,但是,不合理的时间分配与课堂安排让语文教学失去了最初的意义。试问,天马行空、华而不实的东西大量冗杂在语文课堂之上,真正该教会学生的知识没有教到,教学怎么会有成效?

2.缺乏根基,整体性差 所谓教学缺乏根基,即是指一些教师错误地运用现代网络媒体资源,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学生一起探讨不太重要的穿插内容,而忽略了对课文进行充分、详实的剖析与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课文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思维结构,只是零零散散地了解了一些较为琐碎的教学内容。如此一来,语文学习变成了课堂内容的随意分割,各知识点之间不再是紧密联系的,知识结构成为空壳,文章主体也随之淡化,严重不利于语文教学整体性的养成。

3.延伸无界限,基础受牵连 随着我国教学水平和层次的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了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拓展与延伸,注重于学生课外知识涉及面宽度与广度的考察。学生需要在课外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与思考,以便能够很好地适应现实语文考试中所新增的附加题、拓展题。这就引发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并促进圆桌学习、分组讨论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运用的浪潮,而将最能代表语文课堂的朗朗书声、唯美文字抛之脑后。如此,学生往往在考试中缺乏语文味、文学美,连最基本的文字推敲、美文鉴赏与分析都难以把握,基础知识能力大打折扣。

二、回归语文本色,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注重实质,少浮夸 语文教学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底子,以一颗平和、雅致的心态去面对语文的教与学。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切勿浮夸,刻意而为。我们在看到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优化课件质量的同时,也需要听到学生热情如火般的朗朗读书声;在小品、短剧所带来的短暂的欢声笑语后,师生更应一同静下心来,努力寻找、发现并体会语文文字的魅力所在。行文贯穿着作者复杂的心理过程,段落突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字句更是作者细腻情感的深刻体现。只有回归本心,才能在思维的广阔空间里与作者进行切磋交流,品味语言所带来的身临其境之美。语文教学要平实,即是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实质性的,能切实提高学生思想境界的东西,故而语文的教学方式只要适当、实用即可,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形式的浮夸与多样。

2.优先基础,后延伸 墙无地基不牢,人无重心不稳!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只有打牢了根基,夯实了基础,才有能力和时间去延伸课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生僻字词需认清、牢记,优美语句要时常朗读、背诵,常识性的文学要点不可忽略。例如学习古文,首要的肯定是和学生一起熟读课文,挑出日常生活中较为少见的生僻字词加以备注,更重要的是对古文全文乃至一字一句的分析理解,搞清其中語法现象运用的方法与规律,然后就可以让学生开始探讨全文的中心思想与主旨了。如果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理不顺,又怎么能理解文章思想呢?

3.脚踏实地,勿急躁 语文教学是一个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长期积累过程,语文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不断转变的路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戒骄戒躁,切勿因为一时的功利之心,而不顾学生语文学习的长期性与发展性,将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强行进行拆解,只求一时之便捷,造成学生没有学到应有的、必备的知识,缺少涵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空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同时,努力让他们适应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这一新兴的教学观念。比如,老师可以通过提关键字来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找到答案,让学生在对比与反思中不断进步。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是在一步步的启发中获得的。

总而言之,只有坚持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以读为主,以写为辅,深入思考,充分利用读写在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性作用,从基础抓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和内涵修养,使得人文素养的培养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丽伟. 《在语文本色回归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新课程学习,2014(7)

[2]吴婷. 《小学语文本色回归过程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报,2013(11)

[3]焦安智.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让语文本色回归》[J].新课程导学,2014(9)

猜你喜欢
课外语文课堂人文
人文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