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风口浪尖上的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

2018-09-25 08:05姜冰洋
赢未来 2018年9期
关键词:金融公司现金消费

姜冰洋

摘要:自2007年P2P登陆中国市场以来,我国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依次经历了“野蛮发展”的疯狂期,“合规整改”的盘整期。现在随着这种既有传统金融功能又融合互联网科技元素的“现金贷”的兴起,我国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进入了一个“最好的”发展时代。

关键词: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概况:

(1)互联网消费金融概念

互联网消费金融本质上是信用贷款业务,一般指機构或企业为满足个人消费目的而提供的线上或线下信贷服务。有别于住房和汽车等大额消费贷款,主要用于消费者日常消费的小额信贷,主要消费场景如3C 产品、教育、租房、装修、旅游等。通常来说信贷期限不会超过一年,信贷金额在20万以下。根据贷款是否直接用于消费场景分为了消费现金贷款与商品消费分期两种。其中消费现金贷款简称现金贷,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相应服务比具有申请门槛低、业务模式灵活、流程快捷等特点。商品消费分期简称消费贷,则大多与场景相结合,数码3C、校园、汽车等场景切入时间早,旅游、租房、装修、医美等场景也已开始被逐渐挖掘。

从消费偏好来看,互联网金融消费人群对旅游、房产、装修的关注度明显高于普通人,尤其是旅游偏好,关注度达40.9%,远超普通人群的26.7%,数据说明,互联网金融消费人群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要求,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蓝领等传统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客户群体,还包括有固定收入的白领和中产阶级。

从地域分布来看,互联网金融人群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这些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和沿海省份如福建、江苏、浙江、广州等。其中北京排名第一。也就是说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均收入越高的地方,人们越愿意借钱。(以上数据来自2017年1月中国电信天翼大数据)

(2)互联网消费金融现状

2015年末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元年,增长率达到1179.8%。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整体交易规模接近万亿,环比增长达128.6%,发展速度异常迅猛。

虽然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仍在持续增长,但相对于美国来说消费金融渗透率仍然较低。尽管从2014年的18%快速提升到2017年的25%,但仍然显著低于美国。早在2011年,美国的金融消费渗透率就到了60%,并以差不多每年都以2%的速度增长。我国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在2017年末现金贷监管政策出台之前,整个行业处于“火爆”状态,融资金额一次次刷新纪录,一度接近600亿,主要集中在现金贷领域。其中我来贷现金贷获得来自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等的15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小赢科技现金贷获得1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点融网获得新加坡政府2.2亿美元D轮融资。

自从2015年12月宜人贷成为国内首个赴美上市的网贷平台之后,2017 年似乎进入了互金平台的上市狂潮,4月信而富纳斯达克上市;10月趣店纽交所上市,上市融资额高达9亿美元;11月和信贷、拍拍贷以及融360 也先后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从“野蛮生长期”进入“合规整改期”

自2009 年银监会颁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以及2010 年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获批以来,政策层面对消费金融的发展一直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国内消费信贷规模也快速增长,银行、互联网公司以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主体纷纷入场。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消费金融借助互联网渠道和模式,服务人群不断扩大,包括农民工等流动人口以及大学生等中低端无卡人群成为目标受众。但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消费金融风控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贷款规模的扩张,服务人群的下沉进一步加剧消费金融平台所面临的坏账风险。

在经历了近几年互联网消费金融集中爆发的风险外溢事件之后,类似校园贷等分期购物平台遭遇到了政府监管的强监管,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被国家明确取缔。2017年2月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应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随着网贷合规整改最终期限的临近,运营平台数量随之大幅减少,从2015年底最高峰的3500家跌到目前的不足2000家。

2017年对于行业发展来说是典型的去泡沫去杠杆时期,虽短时间内行业发展会遭受挫折,遇到“寒冰期”,但对于未来合规化、成熟化的行业发展和市场运作是必要和有利的。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格局

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主要包括资金提供方,服务商与消费群体,除此之外银监会负责监管,征信和大数据提供信用报告,催帐机构催收欠款。服务商类型主要分为银行以及非银行系的垂直分期购平台,电商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公司,P2P平台四类。

(1)银行机构互联网化

银行主要以信用卡、现金贷、银行电商平台开展消费金融。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或是通过银行指定的线上线下商家或银行电商平台来购买产品或服务,银行提供分期付款的方式开展消费金融。

以招商银行信用卡为例,利用“掌上生活”App等移动互联网渠道,搭建获客平台。同时,通过智能客服等科技手段拉动刷卡意愿,交易金额10年增长超过33倍。同时非利息收入稳步增长,并于2017年以31.8%的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率超过22.4%的利息收入同比增长率,让信用卡从“消费支付工具”发展成为“消费信贷工具”。

银行系互联网金融业务以吸引公众存款作为资金来源,在资金成本以及风控能力上优势最明显,但主要服务对象仍然是信用卡存量客户,客群虽质优却数量有限,覆盖上明显不如消费金融公司与P2P网贷平台。且风控成本较高,坏账接受度低,审批周期过长。

(2)垂直分期购平台

根据用户消费需求的不同,分为租房分期、装修分期、医美分期等,通过分期服务或者消费贷款的方式,切入传统消费金融渗透率不高的消费场景。垂直分期购平台运营模式与电商平台类似,但体量和获客能力上与电商平台有差距。由于是针对某一垂直细分市场,又无电商大数据优势,因此风控要求较高,大部分分期购平台依赖互联网征信,坏账率较高,近年来负面新闻较多。

以趣店为例, 校园贷疯狂蔓延的时候,也是趣店用户体量膨胀的高峰期。但很快这个模式便爆发了致命危机,一桩桩校园贷命案接连发生,裸贷等丑闻频见报端,校园贷在一片讨伐声中被肃清,即使转型为现金贷,趣店也一直摇曳在合法性的边缘,近期将目光转投至汽车消费场景。

从校园贷到现金贷再到汽车场景分期,趣店经历的两次转型无疑都与监管政策有关。目前的大白车属于重资产项目,把消费群体定位在三、四、五线城市的青年群体,这与趣店6000万的注册用户有很高的重合性。至于趣店汽车场景分期能否转型成功,前景尚未可知,毕竟市场上不乏阿里、腾讯做背后金主的汽车分期企业,而重资产的汽车新零售领域,未来或将成巨头们的另一个烧钱战场。

(3)电商消费金融

电商互联网消费金融运营模式是以电商平台为基础,通过为客户提供商品的分期服务在平台上进行消费,此类模式以蚂蚁金服的花呗和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为代表,通过与各消费场景的合作,从多元化预授信发展为多元化的消费信贷。

电商类消费金融相比其他的消费金融业态,具备众多天然优势。首先具

备自有消费场景,又拥有稳定用户,在获客能力上高人一筹;其次能充分借助电商平台的大数据优势,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根据客户的消费能力和信用等级进行授信,由消费者按照贷款期数偿还借款,有效降低风险,提高风控能力。

京东白条是京东金融推出的一种“先消费,后付款”的全新支付方式,是业内第一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作为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京东白条做了很多创新性的努力与尝试。一是多元化消费金融开拓:在打通自有体系内消费领域的全覆盖之后,合作各消费场景客户从赊购服务延伸至信用贷款;二是构建征信生态圈:将大数据风控和风险定价能力输出至各个消费场景中,由此积累更多的金融大数据,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底层征信生态。

(4)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通常是商业银行与商贸机构或与国内外金融的合作产物,具有成本与场景优势,是银行与产业的强强联合,更具惠普金融特征。比起银行的严监管,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容忍度更高,面向群体更具普罗大众,产品定位上普遍是中低收入与年轻一族,授信额度最高不超过 20 万,申请流程较为简化,审批周期上远比银行时间短,最快 1小时即可放款,但费率较高最可至 33%。

消费金融公司与信用卡模式类似,都是吃利差的,但是形成了互补的关系。在经营模式上既有类银行模式、亦有偏互联网模式,但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牌照,能够享受更多元的资金来源、更宽松的监管和更灵活的业务经营。

以中银消费金融为例,是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全国性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成立于2010 年6 月,目前公司的合作商户及网点已达500 多家,覆盖城市80 多个。近几年公司在传统现金贷款的基础上,增加与外部商户的合作、扩展消费场景,并不断推出新的信贷产品满足消费需求,如商户专项贷,互联网贷款等。中银消费金融在近年来的财务表现持续飘红,贷款余额与净利润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100%,这主要得益于良好的银行融资渠道和获客渠道方面。融资渠道,控股东中国银行承诺在其出现支付困难时,及给予流动性支持;获客渠道,作为银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目前中银80% 的客户都是通过合作渠道获得。

(5)P2P平台

以现金贷为主,运营方式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相通,通过平台的信息优势将资金供求双方进行对接,并按照借贷资金的数额按比例抽取利润。但P2P互联网消费金融审核、监管的成本和难度较大,无法对项目借款人的真实身份以及借款意

图进行完全掌控,因此风险较大;P2P平台与消费场景基本不产生直接关联,无法进一步获取消费数据,在获客与贷后管理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在众多P2P金融机构中,人人贷以其独特的本金保障金商业模式,极大降低了坏账率,2011-2017年累计成就金额462亿元,成为行业内领军企业。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未来趋势预测

(1)进入品牌时代,金融持牌机构将迎来重大机遇

在监管、线上线下融合、内部竞争等因素的多重压力下,劣质的金融平台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品牌底蕴和品牌背后所代表的金融沉淀将成为愈加谨慎的用户选择平台时的重要指标。

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正处在监管的风口浪尖,按照监管规定做金融必须持牌的要求,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将会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角,由于银行的受众群体和风险风控能力承受度较低,消费金融公司无疑成为最大赢家。

于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消费金融公司掀起了一股“增资潮”。所谓“增资潮”就是在增加企业总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由于提高了实缴资本,借贷额度、同业拆入资金的额度也会提高,从而达到加大覆盖率、扩大市场份额的作用。与此同时,纷纷增资也代表了消费金融公司普遍看好后续市场,以此方式加大投入做强做大,从而抢占市场份额。

(2)场景消费将进一步细化

2017年12月监管部门对现金贷市场进行了整顿,目标是市场上的‘四无现金贷业务,即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等为特征的借贷。因此以网贷为首的机构在逐渐退出目前现金贷市场的同时,正积极布局场景化的消费渠道,深耕消费场景将成为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流,无场景不信贷。

(3)科技元素渗透,线上信贷内涵扩大,模糊线上线下边界

在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流程的重要节点“线上获客,大数据风控,IT系统构建及贷后管理”四个领域中,不同程度引入金融科技元素后的泛线上信贷领域,2017年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年复合增长率均接近40%。如此高增速的背后并非互联网消费金融单方面的努力,而是传统信贷与金融科技融合达到的效果。换句话说,在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双重推动下,金融科技开始向传统信贷渗透,使得大量传统信贷的交易规模被納入到互联网金融的版图中。这也是线上信贷内涵扩大的主要原因。

四、综述

自2007年P2P登录中国以来,传统信贷业就开始了漫长的互联网进程,但是有碍于体制和理念等原因,传统信贷的互联网化始终停留在“电商”层面,以一种网络兜售信贷的方式试水互联网信贷。这种初级又低效的方式持续了很久,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促进极其有限,直到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中现金贷兴起。这种创新的贷款产品既保留了传统金融的运作方式和理念,又融入了许多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技术元素。更为重要的是,现金贷在网络平台出现之后,使得经历多次改版升级的电子银行产品也悄无声息的融入了现金贷功能。至此,中国的金融业真正进入到了互联网人常说的“最好的时代”。

猜你喜欢
金融公司现金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40年消费流变
“刷新闻赚现金”App的收割之路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我国证券融资融券的实现路径研究
只“普”不“惠”的现金贷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我国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