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情志理论看《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

2018-09-25 09:42王齐欣赵昭妍谢美雯张海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9期
关键词:红楼梦

王齐欣 赵昭妍 谢美雯 张海涛

摘要:“情志”是古代中医学对现代意义上情绪的特定称谓,它是由内外环境刺激引起的涉及心理、生理两大系统的复杂反应。依据中医情志理论,通过《红楼梦》中的中药处方分析人物病症,可以看到黛玉的弱柳之姿、风流之态、咏絮之才、率性之情,皆源自于她的病态情志。而宝黛爱情以悲剧收场,黛玉的情志过极也是一个重要推手。由此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理解宝黛爱情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以及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关键词:《红楼梦》;中医情志;宝黛爱情

中图分类号:G642.0;[R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086-02

《红楼梦》中有一个爱情世界,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其中的主角。〔终身误〕曲说:“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后世读者在慨叹“悲金悼玉”的婚姻爱情悲剧之余,也一直在探寻其中的缘故。宝玉为何独爱黛玉?前人已从“宗教”“人格”“家族”等角度进行解释。笔者发现,该书涉及许多中医情志理论,与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发展息息相关。本文拟从这一视角来分析、讨论宝黛的爱情,或许能够得出一些新的认识。

一、中医的情志理论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将人们的心理活动概括为“七情”,七情的变化可以引起神志的病变。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情志九气》就指出七情“从心而发”“互通为病”,较早提出“情志”这一概念。

“情志”是古代中医学对现代意义上情绪的特定称谓。具体来说,它是由内外环境刺激引起的涉及心理、生理两大系统的复杂反应,蕴含了现代情绪理论所认识的主要内容。从中医的情志理论来看待宝黛爱情的契合,即是两人生理、心理以及所处环境刺激反应下的必然结果。

二、宝黛爱情背后的情志因素

林黛玉生于钟灵毓秀的姑苏城,自幼在书香门第中熏陶,具有不俗的仪貌风姿和空灵的才学性情。在贾府那个奢靡腐朽的环境中,她固守本性,与宝玉真诚相待,彼此吸引,成为心灵契合的知己恋人。归纳起来,黛玉与宝玉的情志契合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弱柳之姿,风流之态:生理体质造就的不俗仪容符合宝玉对异性的欣赏。黛玉初入大观园,便力压群芳。众人眼中的林黛玉:“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较之宝钗的“脸若银盘,眼如水杏”,黛玉的美独在这股“风流”。宝玉初次见面后就留下一个“神仙似的妹妹”的印象。这充分表明黛玉病娇西子的特有风姿符合宝玉对异性的直觉感知欣赏。而黛玉“自来如此”的风流姿态,实则源于其体质上的不足之症。

人参养荣丸是黛玉常服之药,专治体弱多病的虚损之疾。《三因极一病证论方》记载有人参养荣汤,该药能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主治心脾气虚两证。而通过解读该处方的药物功效,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构成黛玉“风流”仪态的生理原因。

方中的陈皮、白术和甘草,三者皆扶脾。脾具有运化人体内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精、液的功能,黛玉的脾虚之症必然导致不足之象的出现,从而引起血虚。脾气健运则血生化有源,能灌溉五脏六腑。否则,四肢百骸不得养,其中也包括了心。可以说,黛玉的脾虚进一步加重了她的心血虚证。另外,方中的人参、黄芪,皆是补气的要药,故黛玉还有心气虚的症状。心气虚多是先天不足所致,心主血、主脉,心气推动、调控血液的运行,调控脉管舒缩,维持脉道通利。心气虚则运血无力,气血不足。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血、心气的盛衰,会反映到面部的色泽之上。生理上人全身的血气皆上注于面,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色才能红润光泽。“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因此,黛玉面色淡白的根源在于其脾虚、血虚、气虚。此外,黛玉四肢无力、体态瘦削,也主要由脾气虚证所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脾失健运,肌肉失养,必致瘦削而软弱无力。黛玉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这般矜贵病娇、惹人怜惜的形态正是来自其脾虚的体质。

2.咏絮之才,率性之情:心理性格造就的空灵才情与宝玉心意相通。大观园里才女如云,黛玉的生命哲学却独树一帜。他人不齿的禁书,她却掩面笑其有趣。寻常女子奉行无才是德,她偏敬诗歌为知己。宝钗虽也谈论诗韵,但总不忘提醒湘云应以纺绩为要。更规劝黛玉,“看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和遵循当时社会法则的宝钗相比,黛玉有着纯粹的情感,她的性情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不可救药”的。文学大雅,她告诫香菱“不以词害意”;戏曲大俗,她认为“戏上也有好文章”。黛玉固执地依据自己的心灵选取生命的价值,正是超功利的才情,让她与宝玉心心相印,有着灵魂深处的共鸣。中医学认为,过极的情志必然会有相应的外在表现。故依据中医情志理论,可以从心理层面解读黛玉人格性情的构成。

黛玉最初服用人身养荣丸,主治先天气血两虚。而到了二十回,黛玉开始长期服用天王补心丹,此乃治疗心阴虚的药。中医认为“心主神”,且“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黛玉的心阴血不足以养心神,正是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多思易感,情志过极的生理病机。

“肝者,将军之官。”肝乃体阴而用阳之藏,需阴血的濡养,同时肝藏升发、疏泄功能也需要肝气的推动。如果阴血不足,则肝体不柔,虚火上炎,性动而急,如将军之勇。体现在黛玉身上便是心肝阴血不足而导致的虚火旺盛,表现出来就是爱耍小性子,任性而为。

3.环境刺激,歧路同心:情志过极最终推动宝黛爱情以悲剧收场。通过上文论述可知,宝玉所欣赏的黛玉的弱柳之姿、率性才情,皆可溯源于她的病态情志。而在宝黛爱情上,黛玉的个人情绪显得过于脆弱和敏感,病情也日益加重。事实上,这种过极的情志表现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

在贾府这样一个充斥着伦理纲常的世俗环境中,黛玉的精神是苦闷的,对于爱情的追求更是受到压抑的。封建制度下的她不能有任何越礼之举,“金玉良缘”的步步緊逼不断蚕食着黛玉的爱情理想。这样的情况下,宝玉无疑成为黛玉最大的“心病”。但凡遇到与宝玉相关的事情,黛玉固有的病态情志在刺激之下更会加倍凸现出来。

宝黛二人在思想上的自由主义终究无法抵挡封建势力的压迫,黛玉病情加重终香消玉殒,展现出“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的悲剧美。宝黛爱情从而跳出自古才子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模式,有了摄心夺魂的永恒艺术魅力。

三、结语

依据中医情志理论,通过《红楼梦》中的中药处方分析人物病症,可以看到黛玉的弱柳之姿、风流之态、咏絮之才、率性之情,皆源自于她的病态情志。而宝黛爱情以悲剧收场,黛玉的情志过极也是一个重要推手。由此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理解宝黛爱情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以及悲剧结局的必然性。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目前最为通行的高校中文系教材。该书论及《红楼梦》时说:“面对与之朝夕相处的林黛玉、薛宝钗这两个才貌双全的少女,贾宝玉顺从了情志的选择。”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出发,试图探明宝黛爱情背后的“情志”因素。或是或否,还望求正于方家。

参考文献:

[1]孙琪.情志致病内涵解析[J].上海中医杂志,2008,(6).

[2]胡秀芬.林黛玉悲剧性格探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猜你喜欢
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