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与扩大内需消费的渠道、效应与政策建议

2018-09-26 11:12赵爱东王登海刘静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科技进步

赵爱东 王登海 刘静

内容摘要:本文从科技进步与扩大内需消费的关联性入手,通过消费总量理论和消费结构理论,确立了科技进步同扩大内需消费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然而在依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和凯恩斯长期消费函数进行数理推演后发现,消费结构变革和内需消费扩大并不是企业技术要素的简单堆砌。通过生产层面和商品层面对科技进步实现有效传导后,为了充分释放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的关联性效应,应该制定差别化科技政策以促进制造企业的要素配置优化,应该提升效率化技术要素以遵循市场经济的导向原则,应该分批次转移产业配置以降低企业各类资源要素成本,从而使我国不但要成为制造强国更要成为消费强国。

关键词:科技进步 扩大内需消费 消费结构升级

科技进步与扩大内需消费关联性的理论阐述

(一)消费总量理论

科技进步可以扩大当地的消费总量。众所周知,不论是引进型创新还是自主型创新,当作用于企业的商品制造时,必然要使产品的生产工艺或产品功能得以提升。而当产品功能得以提升时,企业生产的产品将拓展出更多潜在的消费者,科技进步也可以创造出新的消费市场。同时,当产品生产工艺获得提升时,将节约生产时间,减少生产成本。随着产品成本的下降,将会吸引更多消费者,因此,科技进步可以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由此可见,科技的进步一方面提升了企业产品质量,促使境外消费回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另一方面提升了地区消费水平,扩大了内需消费,实现了消费再创新。

消费总量扩大可以为科技进步指明方向。众所周知,扩大消费需求是企业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持续源泉和动力。消费需求的扩大不但可以充分激发出科技的创新活力,也可以为科技进步指明方向。同时,随着消费新时代的到来,制造商并非产品的唯一主宰,与流通和营销对接的消费行为,不但已将消费者意愿融入到产品设计和制造之中,更是将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了扩大内需消费的最重要属性。尤其是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促使技术进步同市场需求、市场空间、市场导向和产品价值完美融合一体。因此,消费需求的扩大直接提升了企业的产品价值和生产效率,促使技术要素按照供需均衡的原则,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要素禀赋,既化解了供需矛盾,又促成了最大化购买。

(二)消费结构理论

科技进步可以促进当地的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顾名思义就是消耗不同消费产品的比例,一般而言,如果食品消费占據总消费比例较高,则该地区较为贫穷,因此可以此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富裕程度。基于消费结构理论,一方面应该促进科技的进步,集聚地区要素资源,以改善消费失衡;另一方面应该通过科技的进步,推陈出新、调整结构,使新产品具有更高科技含量,从而以科技进步带动地区的消费格局和消费层次升级。众所周知,当科技与传统产业融合后,可以催生出众多新的产品,不仅能形成更先进的生产力,而且能提升供给产品质量,因此,产品质量的提升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同时,面对新鲜事物,富人阶层一般会率先使用,进而带动各阶层消费者大量购买和竞相效仿,在新产品被赋予更多地位属性或符号属性的同时,使各阶层的消费模式从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所以,科技进步能够提升当地的消费结构效益,在求新求变求刺激的潮流中,快速释放更多的消费需求。

消费结构升级可以促使科技进步产生更迭。消费结构的升级突显出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行为,并且消费者购买观念的持续变革也为制造企业提供了生产方向,如果生产企业忽视了产品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和享受化的体验格局,必将失去消费主力。因此,在我国消费者从低端消费向中高端消费转变的当下,必须要使科技资本和要素形成转移,在产业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性能和品牌,将科技资源从低端服务向中高端服务更迭。与此同时,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在甄别科技的进步优劣,只有将科技与传统产业完美结合,提升产品质量和持续升级的企业,才能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由此可见,科技进步同扩大消费需求互为因果,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因此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要加快科技进步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契机,实现企业人才、知识和技术及资源的重组,提升企业要素配置的效率,形成科技进步同扩大内需消费的良性互动,持续释放出消费潜力。

科技进步与扩大内需消费关联性的数理推演

为了进一步探索科技进步同扩大内需消费的关联性,本文借鉴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和凯恩斯长期消费函数进行数理推演,构建出清晰明了的非线性关系。其中,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如式(1)所示:

从公式(4)可以看出,当边际消费不变时,若科技进步获得明显提升,就会对地区消费带来明显拉升。这不但说明科技进步同扩大内需消费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且说明内需消费水平对科技进行整合后,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要素配置,科技进步的需求导向能够明显提升消费效应。

科技进步与扩大内需消费关联性的传导渠道

(一)生产层面的科技进步传导

科技进步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生产创新,使商品制造、生产工艺和机械器材均得到改进和变革,并使生产商品的时间得以有效压缩,既可降低商品损耗的劳动力成本,又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依靠科技的进步获取更多商业利润。同时,依据产业转移理论,当企业依靠科技进步,使生产的商品从低端、过剩转变为高端、畅销时,必然要具有转移效应和协同效应。一方面,转移效应主要是企业的人才、资金、设备、技术及资本等,必然要从过剩的、落后的、效率低下的产能中释放出来,进而转移到中高端的、供不应求的、具有尖端工艺的新产能中,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协同效应主要是当企业的科技进步促成商品生产后,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在行业内形成辐射,当同类企业或上下游企业争相借鉴、效仿和学习时,就可以降低产业内的所有商品成本,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将整个产业的生产率全部提升。总体来说,生产层面的产业升级是扩大内需消费的基础,而科技进步的传导作用则水到渠成。

(二)商品层面的科技进步传导

科技进步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商品变革,使商品更加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因此科技进步从商品层面进行传导,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提质增效,使商品质量具有明显改观,实现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迈进;二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科技在商品层面得以实现后,必然使商品更加与众不同,增强商品的特殊化。由此可见,不论是质量化变革还是个性化变革,科技进步从商品层面进行传导,都将极大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同时,也必然要形成遏制习惯效应和增强引导效应的效果。首先,遏制习惯效应就是要通过科技进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提升消费欲望。因为就消费者而言,一般都有着自身固定的消费模式,不论商品变化多少,很多消费者都会延续习惯的消费模式。而科技进步对商品层面的传导,恰好可以遏制习惯效应,从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逐渐降低消费者的习惯消费。其次,增强引导效应就是要通过科技进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升级消费结构。因为当科技传导于商品层面时,必然要提升消费商品的档次,同类商品出现高档次时,必然要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使消费者从低端商品向高端商品转变,实现扩大内需的目的。由此可见,科技进步传导于商品层面,可以为我国消费格局的提升和消费层次的变革带来巨大影响。

科技进步与扩大内需消费关联性的效应释放

通过科技进步同扩大内需消费关联性的数理推演、传导渠道分析可见,科技进步同扩大内需消费具有明显的正关联性。一方面,通过科技进步能够有效扩大内需消费的形成,使潜在消费者浮出水面。另一方面,通过消费的扩大和持续优化,变革和改良了产品的科技性能。因此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然而,我国企业虽然正从集约型向智慧型、技术型发展转变,但其科技含量依旧较低,很多产品依旧延续着低端走势,无法将科技进步与扩大内需消费的良好效应充分释放,因此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变革中,快速释放良性效应刻不容缓。

(一)从要素转移加快释放效应

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只有完全依赖市场才能加快释放效应,然而就我国现状而言,当前任务依然艰巨,市场增速明显从高速回稳到中高速。因此,要想实现科技进步与扩大内需消费的良好效应充分释放,就必须要使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依托市场之力实现转移过程。首先,要改变单纯依靠要素提升经济效益的格局,要推进产业演变结构,更要依靠技术水平创新,倒逼市场制度改革和落后体制变革,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宰。其次,要素的转移要以市场之力为依托,生产要素、技术要素、价格要素、成本要素等都应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最后,应该持续完善要素供给的市场保障制度,促进各类资源要素的公平合理与正常流动,强化企业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主宰,强化企业在资源要素中的主体作用,强化企業在要素转移加快释放效应的创新动力。所以,只有快速打破要素市场的藩篱,才能加快要素转移的释放效应。

(二)从要素配置加快释放效应

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的资源配置偏低,是遏制科技进步的重要结点,因此要实现经济的帕累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就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个着力点入手。首先,政府应加快市场化服务的改变,从计划主体和行政主体转变政府职能,成为服务主体,从而减少市场寻租,将垄断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市场中充分流动,从而放松对资源配置的束缚,使市场迸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其次,企业要通过绩效评价,找出企业内资源配置的顽疾,将生产要素和技术资源配置偏低的根源挖掘出来,从而转变企业的计划配置和经营思维,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导,使资源配置成为企业的灵魂。只有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的资源配置都得以提升,才能够有效推动市场的消费结构,也才能将科技进步推动内需增长的效应扩至最大。

科技进步与扩大内需消费关联性的政策建议

在我国全面扩大内需增长的今天,制造型企业一定要摒弃粗放型、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生产加工,使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提升其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进而提升科技的进步水平和释放效应,使制造企业既补短板,又提配置。因此,从国家层面和宏观层面,科学制定有关科技进步同扩大内需消费关联性政策极其关键。

首先,应该差别化制定科技政策,以优化企业的要素配置。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一般要受到空间因素、时间因素和区域因素的影响,因此,全国的一体化科技政策、执行政策、补助政策和资金政策,并不一定能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整体效应。所以,在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被资源禀赋束缚和制约的当下,应该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背景,搭建有差异化的科技政策,分享有共同化的电商平台,吸引有特殊化的专业人才,将经济交流会、人才吸引会和经费支持会相互融合,使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对科技政策的制定形成不同程度的倾斜,对金融扶持政策形成不同程度的转移,对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形成不同程度的配置,从而使不同的制造企业根据差别化科技政策,提升企业的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优化。

其次,应该效率化提升技术要素,以遵循市场经济导向为准则。提升制造企业的技术要素效率化,才能将产品向中高端推进,也才能释放出企业更多的科技进步潜力。众所周知,制造企业的创新依靠人才和资金的堆砌,但内需消费的扩大并非简单的技术要素和生产要素堆砌,而是要优胜略汰。因此,制造企业必须要提升技术要素的效率化,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匹配企业最适宜的要素配置方案,以此从本质上提升技术要素和生产要素的效率。并将市场导向作为企业科技进步的准则,充分发挥出市场在资源配置和需求指向中的作用,以提升企业产品的质和量为目的,有针对性的扩大内需消费。

最后,应该分批转移产业配置,以降低各类要素成本为原则。一方面从政府层面来看,应该对技术资源要素实行分批转移,以提升落后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技术资源要素水平,并将低端产业、低端产能和低端产品分批次转移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既可以提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又可以为发达地区提供足够的空间禀赋和资源禀赋。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引导技术资源要素在扩大内需消费的关联性上,择优选取能在短期内释放出更多消费需求的部门,以提升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从制造企业层面来看,提升产品质量,合理配置资源,使技术要素和生产要素的投入能够获取最大的规模经济效益,是制造企业科技进步的最终目标,因此制造企业也应该科学规划技术资源要素的分批次转移,进而降低各类要素的配置成本,实现小投入、大市场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张素勤.技术革新趋势下我国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5)

2.杨慧宇.从生产成本到消费主体—我国扩大内需战略中劳动者的角色转换[J].现代经济探讨,2016(2)

3.陈太明.消费稳定、消费增长与居民福利—对于扩大内需的新寓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5)

4.钟世川,毛艳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与分解研究—基于多要素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J].经济评论,2017(1)

5.金晓彤,黄蕊.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的互动机制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要素配置分析[J].经济学家,2017(2)

6.胡长深,吴宪霞.博弈论视角下企业与消费者的和谐关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7(2)

7.钟世川.中国制造业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测算及其分解—基于技术进步偏向和资本深化的视角[J].经济经纬,2017(1)

8.陶长琪,周璇.要素集聚下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非线性和溢出效应研究[J].当代财经,2016(1)

猜你喜欢
科技进步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评《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书评)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名单
哈电机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新推动坝工建设的科技进步——第四届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成功召开
下城区:建设科技进步先进区
湖南教育改革与科技进步探析
2013年度杭州科技进步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