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漠化山地芒果栽培技术规程

2018-09-26 10:04龚德勇黄海党志国黄建峰陈业渊王朝权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技术规程贵州

龚德勇 黄海 党志国 黄建峰 陈业渊 王朝权

摘 要 为了提升贵州热区喀斯特石漠化山地芒果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绿色生态经济的有机结合,进一步规范芒果生产管理,结合相关试验研究与生产技术示范,总结了喀斯特石漠化山地芒果栽培技术,旨在为贵州石漠化山区发展芒果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贵州 ;石漠化地区 ;芒果栽培 ;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667.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8.06.008

Cultural Practices for Mango Cultivated in the Hilly Land of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s of Guizhou

GONG Deyong1) HUANG Hai1) DANG Zhiguo2)

HUANG Jianfeng2) CHEN Yeyuan2) WANG Chaoquan1)

(1 Guizhou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Crops, Xingyi, Guizhou 562400;

2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 Institute, CATAS, 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ltural practices for mango cultivation in the hilly land of the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in the tropical part of Guizhou to facilitate integration of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with green ecological economy in the local areas a set of cultural practices for mango cultivation in the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were summarized to standardize the mango produc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levant experiments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cultural practices resulted from the experiments. This might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ango in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s in Guizhou.

Keywords Guizhou ;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 mango cultivation ; cultural practices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为漆树科(Anacardiaceae)芒果属(Mangifera)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乔木果树。根系穿透力强、抗旱耐瘠,树形美观、花果奇特,有较好的景观效果,经济效益高,已成为贵州南、北盘江及红水河流域(俗称“两江一河”)低海拔河谷地区发展现代山地生态高效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1-2]。贵州适宜芒果种植的土地面积达4.65万hm2,其中喀斯特石漠化面积超过1.6万hm2[3]。近年来,随着贵州脱贫攻坚、石漠化治理和山地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芒果种植面积已从2013年的726.7 hm2增加到2017年的3 546.6 hm2,其中投产面积1 786.7 hm2,创年产值14 535万元,助农增收5 896万元,生态经济效益俱佳,发展势头强劲[4]。但是,由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地势起伏大,农業小气候明显,地块破碎,多坑洼,土少石多,季节性干旱严重,水肥管理操作困难,一般的芒果标准化栽培技术实施难度较大,实施效果欠佳[5-6]。为此,本文依据多年试种栽培结果,总结出喀斯特石漠化山地芒果栽培技术,旨在为贵州石漠化山区发展芒果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 适宜范围

本规程参照《芒果栽培技术规程》(NY/T880-2004)《芒果嫁接苗》(NY/T590-2012)、《无公害食品-芒果产地环境条件》(NY/T5026-2001)《无公害食品-芒果生产技术规程》(NY/T5025-2001)《芒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NY/T1476-2007)《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LY/T1840-2009)《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山地经济林栽培技术规程》(LY/T2829-2017)等技术文件,总结了石漠化山地芒果栽培的立地环境、品种选择、苗木质量、整地建园、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控、果实采收等技术内容。以适用于贵州省南盘江流域海拔850 m以下、北盘江流域海拔700 m以下、红水河流域海拔600 m以下的喀斯特石漠化芒果产区应用推广。

2 技术规程

2.1 立地环境

根据石漠化立地等级划分标准(LY/T 1840-2009),选择中等以下石漠化程度,坡度小于30°,土层深度大于50 cm、石缝深且狭长的立地环境建园。

2.2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好、抗旱耐瘠、优质稳产的中大果型芒果品种。目前,可选品种有金煌芒、贵妃芒、玉文芒、红玉芒、热农1号、桂热82号、台牙芒等[4]。

2.3 苗木质量

选择以本地野生桃叶芒、广西土芒、云南3年芒作砧木的芒果嫁接苗。要求苗高1.3 m、地径2 cm以上、嫁接口高达40 cm以上、接穗抽梢3次以上、生长健壮的无纺布营养袋大苗,以便垒土深植、节水省力和尽早成林投产。

2.4 整地建园

2.4.1 原则

以保护原生植被(杜绝烧山炼山和全面清园)和保持水土(采取低扰动的穴块状、槽缝状和垒土状整地)为原则。对于土层较深、土壤覆盖面较大的地段,适宜块状整地;对于土层较浅且土壤覆盖连续性差的不规则地段,适宜聚土整地;对于土壤覆盖面较窄而土层较深的岩石缝隙地段,适宜缝状整地;根据微生境状况,因地制宜采取不规则灵活整地。

2.4.2 方法

根据石漠化程度和土壤状况,参照3 m×4 m或4 m×4 m(600~825株/hm2)的株行距或“见缝插针、适地适种”的方法确定打坑位点。根据坡面情况和打坑位点,参照宽70 cm×深60 cm的规格开挖圆形坑、半圆形坑、鱼鳞坑、倒锥形坑,石缝处还可挖槽沟形坑或向上垒石填土造坑。

芒果定植坑打好后,自然晾晒20 d以上,让底板土充分暴晒开裂再进行施肥回土,按先表土后生土顺序回填,使芒果根系容易深串和拓展。回填土的同时,每坑重施腐熟有机肥(10~15)kg+钙镁磷肥1 kg或油饼肥3~5 kg作底肥,配施土壤保水剂20~30 g,将回填土、底肥、保水剂充分拌匀,分2次放入定植坑底部和中部。注意堆放好回填剩余的松土作苗木定植用,以免雨天冲走。

2.4.3 移栽定植

每年3月至9月份进行芒果苗移栽定植,尤以6~7月份(端午节前后)集中降雨期定植为佳。

石漠化地区土少石多,定植后培土困难,因此,芒果苗较常规宜深植5~10 cm。可根据芒果苗营养袋大小,挖适宜小坑,于营养袋底面开十字口以便主根穿出,将营养袋苗放置小坑中扶正,用细土将营养袋周边塞满踩紧,以覆土不高过嫁接口为宜,覆土后做直径0.8~1 m、外高内低的集水树盘。

可在树盘内埋1个装水3~5 kg的塑料壶,在壶底靠树一侧开3~5个2~3 mm的滴水孔,先在壶内装入10~20 g保水剂,壶口高出土面5~10 cm,从壶嘴处注满水盖上壶嘴盖,缓慢给芒果根部集中供水,也可在树盘上覆盖塑料膜或除草地布,达到节水、省力、保苗成活的效果[7]。

2.4.4 园地生草覆盖

芒果苗定植后,选择植株较矮、匍匐性强、保水固土效果好的白三叶、金钱草、圆叶决明等豆科牧草在行间(树盘外)进行间作套种,以期达到到良好保水固土效果,还可达到以草制草、果园配套养殖、以短养长、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的目的。

2.5 抚育管理

2.5.1 水肥管理

贵州石漠化地区年均降雨量为1 200~1 400 mm,适宜芒果生长发育,但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频繁,特别是芒果开花结果的3~4月尤为严重,加之石漠化土壤差异明显。因此,需根据灾害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分区检查和补水,如将水注入滴灌壶内。

全年需根部施肥3~4次,以有机肥为主。 结果树施肥主要为花前肥、壮果肥、秋梢肥和越冬肥。花前肥以N︰P2O5︰K2O=15︰15︰15的西洋复合肥150~250 g/株为宜,壮果肥以N︰P2O5︰K2O=18︰18︰18双硫基复合肥含量300~500 g/株为宜,秋梢肥以N︰P2O5︰K2O=28︰6︰6西洋复合肥200~300 g/株为宜,越冬肥以腐熟有机肥10~15 kg/株为宜。幼龄树施肥按结果树施肥方法酌情减量加次施肥,避免过量施肥烧根烧苗,或适当喷施叶面肥。可将腐熟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与镁、硼等微肥通过机械压缩工艺制成长15~20 cm、直径3~5 cm、容易深插根部的锥柱状缓控释专用棒棒肥,或制成施肥射枪专用的弹头肥,不仅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更能有效解决石漠化山地开沟施肥覆土的困难,达到省工省力和节约用肥的效果。

2.5.2 树体管理

石漠化地区芒果苗多种植在石洼处或石缝中,早期应以培养树势、促进树冠生长为主,定干高度以80~100 cm为宜,以便树枝有更大的舒展空间,向无岩石挡住的空旷处拉枝延伸主副枝,快速形成良好的树冠骨架结构。适当剪除过密枝和交叉枝。根据树势培养结果枝组,合理调整和利用结果枝条空间。

结果树修剪以调节树体营養与单株产量的平衡关系为主。根据树势和土壤水肥丰缺状况,培养9~11月抽生的新梢为结果母枝。具体操作:一是果实采收前后及时对主副枝进行回缩和更新,促进营养生长和新结果母枝的形成;二是对结果枝组进行轮换和更新,短截旺盛生长枝,剪除过密枝、交叉枝、纤细枝、病虫枝,抹除冬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贵州石漠化地区芒果一般3~4月为开花结果期,5~7月为果实膨大期,8~9月为果实成熟期,自然开花结果率较高,但树势偏弱,丰产稳产性不足。花果管理应以生态、优质、适产为目标,根据树势和末级梢的多少,掌握60%~70%的末级梢开花结果为宜,其余花枝从花序基部剪除。对一些花序较大或大果型品种,还应从花序基部的1/3~1/2处疏剪部分侧花枝,避免多花多果耗费树体养分。谢花后15~30 d内,特别是第二次生理落果后,每个花序保留2~4个果实为宜,疏除畸形果、病虫果,减少套袋后的空袋数。果实采收后及时清园,补肥修剪,恢复树势。

2.5.3 果实套袋

一般5月中上旬(第二次生理落果后)进行套袋,即果实长到鸡蛋大小进行套袋,套袋前喷施一次杀虫杀菌剂。

2.6 病虫害防控

贵州石漠化地区芒果病害有10余种,主要为炭疽病、角斑病、白粉病、露水斑病、流胶病、焦枯病等;虫害30余种,主要为芒果剪叶象甲、横纹尾夜蛾、麻皮蝽、矢尖蚧、管蓟马、叶蝇蚊、桔小食蝇等[8]。根据《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 “一控”、 “两减”、“三基本”治理农村污染目标,宜采取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

2.6.1 春秋清园

从果实采收(9月)到次年春芽萌动(次年2月)前,结合修剪、施肥和树体管理,集中喷药杀菌杀虫2次。一是将修剪下来的枝条和地上的枯枝败叶、落果、杂草等一同清除,集中烧毁或掩埋。二是在进行果树修剪、清理后,全园喷施吡唑醚菌酯、小檗碱、金百克、兴农悦露、刷石硫合剂等,预防病虫害。

2.6.2 物理防控

按每公顷安装1盏太阳能杀虫灯,每15~20 m2安放黄、蓝粘虫板各1块,每30~40 m2安放果实蝇诱圃器1个,集中诱杀芒果害虫。

2.6.3 化学防控

炭疽病 选择50%多菌灵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2%农抗300~500倍液、1.5%多氧霉素300倍液、1∶1∶100波尔多液1 000倍液、45%咪酰胺1 000~1 500倍液、25%凯润乳油1 000倍液交替喷施。

白粉病 选择15%粉锈宁1 000倍液、45%硫磺悬浮剂200~300倍液、53%金雷多米尔600倍液、20%三唑酮800~1 000倍液交替喷施。

细菌性角斑病、流胶病及煤烟病 选择72%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52.8%可杀得1 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75%百菌清和72%农用硫酸链霉素2 500倍液、中生菌素和克菌宝800倍液等喷雾防控。

红蜘蛛 选择三氯杀螨醇1 000倍液+硫磺悬浮剂200倍液、5%噻螨酮1 500~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6 000倍液和速螨酮1 500倍液喷雾防控。

切叶象甲、白蛾蜡蝉、蓟马 选择90%敌百虫8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50%敌敌畏800倍液+0.1%中性洗衣粉喷雾防控。

芒果叶瘿蚊、横纹尾夜蛾、叶蝇蚊、果实蝇 选择20%杀灭菊酯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 200倍液喷雾防控。

红腊蚧 选择50%农地乐800倍液+12%杀虫双200倍液、25%速杀蚧1 000倍液+12%杀虫双200倍液喷雾防控。

2.7 果实采收与处理

2.7.1 成熟度的判断

因一般芒果都有后熟期,采收大多以八、九成熟为宜。早熟品种在谢花后90~120 d即可采收,中晚熟品种在谢花后120~150 d采收,过早或过晚采收,都将影响果实商品性。

判断芒果是否成熟,可观察果实或剪短果柄看流汁。果实发育饱满,果肩圆润,剪断果柄处流汁较浓,流速较慢即达八成熟,反之未熟;也可采摘中等大小的果实浸入水中,自然沉入水中者为成熟,果实漂浮于水面者为未熟;或使用仪器进行无损伤检测。

2.7.2 采收时间与方法

以晴天露水干后采收为佳,雨天不宜采收。一般采用“一果两剪法” 采收。即一手拿住果实,用枝剪从距果柄基部5~10 cm处将果实从树体上剪下,果蒂部留果柄0.5 cm即可。采收时注意轻拿轻放,果柄朝下,避免剪口汁液流到果皮上,同时避免擦伤和太阳暴晒。

2.7.3 芒果采后处理

果实采收后24 h内,用清水或1%的醋酸溶液清洗果皮上汁液、泥土及其他污染物,待果实自然晾干后用500 mg/L特克多,1 000 mg/L扑海因、100 mg/L施保克药液浸泡果实2~5 min或50~55℃热水杀菌处理;待杀菌消毒液凉干后根据果实大小、成熟度和外观品质进行分级处理,用0.01 mm聚乙烯单果袋包装,根据运输或上架时间,提前2~3 d在包装箱内放入乙烯利海绵球进行催熟处理(不能用乙烯利液浸果)。装箱储藏或运输时,垫一层软纸放一层果,果蒂斜下,果尖斜上放置。

3 结语

总之,该技术规程为于贵州石漠化山地芒果生产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参考,有利于贵州石漠化山地芒果规模化,规范化生产。

参考文献

[1] 李日旺,黄国弟,苏美花,等. 我国芒果产业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J]. 南方农业学报,2013,44(5):875-878.

[2] 铁万祝,罗关兴,王友富,等. 我国芒果产业发展概况与主要问题[J]. 中国热带农业,2013,54(5):16-19.

[3] 龚德勇,彭 杨,王晓敏,等. 贵州山地芒果生产优势及产业化前景[J]. 江西农业学报,2016,28(1):30-34.

[4] 龚德勇,张显波,张 燕,等. 贵州南亚热区中晚熟芒果品种选優及利用评价[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7):33-35.

[5] 王克林,苏以荣,曾馥平,等. 西南喀斯特典型生态系统土壤特征与植被适应性恢复研究 [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6):641-645.

[6] 余 娜,李 姝. 贵州省石漠化现状及主要治理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14,75(25):74-76.

[7] 刘清国,张正学,刘 荣,等. 贵州山地芒果抗旱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热带农业,2017,75(2):74-76.

[8] 黄 海,彭 扬,龚德勇,等. 贵州山地芒果病虫害种类调查[J]. 热带农业科学,2016,36(9):79-83.

猜你喜欢
技术规程贵州
流苏树嫁接耐寒桂花技术规程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旱粮—黄秋葵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及保鲜技术规程
贵州教育出版社
国家领导人与贵州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