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2018-09-26 11:31张萌
山东青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基本经验中国化改革开放

张萌

摘 要:40年的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40年的改革历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架构,在内容和形式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回眸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经验与教训并存。总结经验,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总结4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

引言

1938年9月-11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点,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过程,是一个深入了解中国现实国情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容和形式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勃勃生机和顽强生命力。回眸40年的改革历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首要的基础的任务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首先,坚持科学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其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提供给我们系统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而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标准答案。正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给我们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马克思主义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的机械地加以运用的条条框框,也不是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理论,而是引领时代发展进步的旗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此,我们要科学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从突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重大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革,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

其次,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旗帜,要随着各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提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时代要求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的结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进取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路线和基本原则……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文章写下去。”[3]只有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我们党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挑战,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一直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才能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华美的篇章。

最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4]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学说,是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双重选择,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5]因此,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指南。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一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不仅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还要求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起源于西方的文化要想植根于中国,就必须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采取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改革开放40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文化源遠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是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6]。“小康”一词的提出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在《礼记·礼运》篇中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这里讲的“大同”理想与邓小平讲的“小康”社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社会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此外,邓小平还把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与中国传统的辩证法思想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观点,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中国古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的重民思想高度契合,是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社会思想是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升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2017年伊始,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指出,人类社会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日益增多的挑战和风险,我们倡导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7]。“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对马克思社会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思想因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蕴含的“平等互惠”、“和而不同”、“公平正义”等思想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和而不同”以及“重义轻利”的思想有着相通相融之处,是集传统之精髓的思想结晶。此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与传统文化中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相契合。强调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8],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改革开放40年来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

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9]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智慧的源泉”[10]。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联系人民群众生活实践而进行的理论创造。改革开放之初,为打破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改革创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恤人民疾苦,为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三农”问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都内在的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在中外记者见面会时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庄严承诺折射出“人民”在总书记心中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动摇。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医疗、教育、住房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存根本的问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11]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的理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 坚持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秉持创新精神,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引。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非凡的胆识打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禁锢,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翻开了中国社会新的一页。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邓小平充分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共同富裕理论、“一国两制”理论等,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江泽民也以其独特的视角分析了创新对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2]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了新的血脉。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汲取过去成功的经验并聚焦新时代国情,锐意创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带一路”倡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自信”等重要举措以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适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是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同时,马克思主義也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13]因此,要密切关注国际环境的变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思想,并将其中国化,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厚滋养。

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由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传统文化、人民需求以及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取得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丰硕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添了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5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98.

[5]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1.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7.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39.

[8]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33.

[9]管子·牧民[M].

[10]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146.

[1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43.

[1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2006.537.

[1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4.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猜你喜欢
基本经验中国化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