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染在日本的传承

2018-09-27 09:12徐博蕴
纺织报告 2018年8期
关键词:蓝染琉球染料

徐博蕴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

1 日本蓝染文化与中国传统蓝染的渊源关系

中日两国的文化一直就是存在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印染文化也不例外。从隋、唐时期起,中国和日本的两国交流进入了更加昌盛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染织物和染色工艺乃至印染文化也慢慢地渗入到了日本,为当地人们所吸收发展。日本的植物染料是从中国传入的,根据《蓝染的历史和科学》一书记载,公元3世纪,日本就开始使用从中国传来的药草染色方法,在蓝草(蓼蓝)的渡来之际,蓝染的技法也是一并的传入。有资料提到[1],日本的蓝色植物染料蓼蓝和琉球蓝都是从中国传入的。在日本德岛阿波、鹿儿岛、冲绳等地种植的琉球蓝植物染料除了“山蓝”等名称外,还被称之为“唐蓝”,而制作植物染料蓝靛过程中打碎靛叶所使用的棍棒就被称之为“唐棍”。甚至日本著名的手工印染品种“红型”也是来自于中国蓝印花布的防染技术[2]。这些信息说明,日本蓝染工艺深受中国的影响。

2 日本蓝染在地域上的传承

2.1 德岛的阿波蓝

一说起“阿波”,人们必定会想到“蓝”这个字,阿波这个地方和蓝染一直有着分离不开的历史关系。

阿波蓝起源于日本的平安时代[3]。很久以前,德岛县北部被一条名为吉野的河流东西横切开来,形成德岛平原。充足的水源也给平原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每年河水上游泛滥之时就是德岛平原栽种蓼蓝的开始,见图1。蓼蓝属于蓼科,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作为日本传统蓝染的主要原料。蓼蓝有着紫红的花和绿色的叶子,单单从外表上看并不能让人感觉到它和蓝染有着如此分离不开的关系。蓼蓝能作为蓝染的原料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叶子中含有尿蓝母[4]。尿蓝母是一种由吲哚酚与葡萄糖构成的配糖体叫作靛甙,在碱性发酵液中会被碱剂或者糖化酶分解,游离出无色的吲哚酚,接着在空气中氧化然后缩合为蓝色的沉淀简称蓝淀(靛蓝染料)。蓼蓝大约是在6世纪时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尤其盛行于德岛县的阿波地区。布料在经过蓝染后颜色经久不褪,所以被当地的人们用作织制的荒纱染色,再加上气候环境非常适合蓼蓝的栽培,因此,阿波身处的吉野川流域成为日本最大的蓝染产地,阿波蓝也由此得名。

1903年,德岛的蓼蓝栽培面积迎来了高峰,增加到了1 500 000m2。但是好景不长,根据川人美洋子著的《阿波蓝》了解到,19世纪中叶,质优价廉的印度蓝便轻松地占领了市场。明治后期,化学合成的人造蓝即德国传入的阴丹士林蓝的输入亦急剧增大份额,对阿波蓝的市场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到了1966年,德岛的蓝草种植面积只剩下4公顷(约合200亩)。这个数字,是1903年种植面积约0.027%。曾经的“Japan Blue”似有衰退之势。在此危急时刻,德岛的民众与政府通通奋起保护家乡产业,1967年,德岛县成立了“阿波蓝生产保存会”,1977年,又成立了“德岛县蓝染研究会”。1978年,成立“阿波蓝制造技术保在会”。当地蓝染业者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积极应对。如今,阿波蓝还是日本高端蓝染的代名词,许多蓝染的高端产品都会贴上印有阿波蓝三个醒目大字的商标来标榜产品的优越性,可见阿波蓝从古至今在日本人心中不变的地位。

图1 蓼蓝

2.2 冲绳的琉球蓝

在冲绳本岛中部的本部町,一个叫做伊豆味的地方,在这里琉球蓝被人们广泛种植。琉球蓝是冲绳自古以来特有的,是可以用来对各种织物进行蓝染的植物。

冲绳的琉球蓝(见图 2)大多被种植在山坡的斜面上,因为这里不仅很好地躲避了海风的吹袭,而且植物还能常年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下得到茁壮成长。品种上来说,它与蓼科阿波蓝又有所不同,它属于爵床科植物。它的种植方法是,在11月份左右,首先利用鸡粪充分灌溉土地,然后将琉球蓝剪短扦插,使其长度都不到20cm左右,在根完全抓牢泥土之前,连续20天左右每天给它充分的水分。第二年的梅雨季节结束的6月份左右以及11月份左右便是收获的季节了。相同一株植物,每隔两三年才可以收获一次。如果土地变贫瘠的话,就需要将其移植,重新扦插到别的山坡斜面上。

琉球蓝,本来就是在伊豆味的大山里面自然生长的植物。最初,当地孩童们只是纯粹为了玩耍,而故意将自己的衣服与其相互摩擦接触,使其变色。在伊豆味这带,琉球蓝生长特别好,叶子长达7cm左右,而且味道很浓。我们此次采访是在4月初,高度已经达到了20~30 cm左右,预计进入五月梅雨的话,每天还会疯长,据说高度最多可以达到1.2 m左右。

图2 琉球蓝

2.3 武州的绀屋

除了南国的“阿波蓝”就要数东海道的“武州蓝”最为有名了。先染布后织制的“青缟”是武州出名的蓝染制品。在江户后期,被武州农家作为副业投入生产[5]。因为蓝染后的布料拥有超强的抗磨能力,所以青缟常常被用来制作工作服和足袋,见图3。日本剑道服也是常常用青缟制作,到了今天武州还是包揽了日本八成以上剑道服的制作。蓝染如此受到武士们的钟爱,因为蓝草的纤维具有防虫、除臭、对抗紫外线、抑制皮肤病等保健作用,而且颜色纯正,很好地体现了武士道精神,所以深受武士们的追捧。

1837年,琦玉县的中岛鹤吉在羽生创立了武州中岛绀屋,见图4、图5。1967年,第4代传人中岛安夫把绀屋扩大成为蓝染工场有限公司,后来他逐渐研制了一些新品,比如唐桟织的成功研制[6]。1979年,中岛安夫获得了琦玉县特别为他颁发的贡献奖,并在1980年成立的武州蓝染保护协会担任会长要职。1987年,他又被授予琦玉县指定无形文化财蓝染技术保持者,可见他对于武州蓝染的贡献。

图3 足袋

图4 绀屋里的员工——负责人接班人

图5 绀屋外观

3 日本蓝染在服饰传统技艺上的传承

加工好蓝染的染料,接下来便开始进行印染了。日本的蓝染也有很多的技法,其中常用在日常服装上的有型染、缬染、扎染等。而从工艺上来说,又分先染与后染[7]。

型染是将由型雕刻工匠雕刻完成的镂空型纸,敷在待染的棉布上面,再把糯米或者米糠制作成的防染糊,用篦子附着于型纸上面,待揭取型纸后,自然就留下糊状的纹样,见图6。然后,泡于蓝染液中浸染之后洗去防染糊,露出布的本色便算是完成了。由于这种方法是不需要加热的,尤其适用于蓝染,是自古常被用在和服、暖帘印染上的技法。

图6 型染雕刻型纸

缬染在中国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是更为古老的技术,见图7,到了唐朝已十分流行。细分缬染可分为灰缬、绞缬、蜡缬和夹缬四个种类,其中蜡缬是最为常用的。制作方法是将蜡作为防染剂,与型染技法相近。不同的是,蜡是需要适度的加热让其融化的,清洗后就算完成。到了现在则可直接用笔或者香椿烛蜡液直接把想要的图案描绘在布上。

图7 日本的缬染之蜡缬

扎染并不是随意扎制一番如此简单了事的,必须先在棉布上描绘好了纹样,再用棉线沿着图案缝制来固定,固定好后把它们浸染在蓝染液中[8],见图8。因为扎制时的压力,拆开后的棉布就会呈现出自然的模样,而缝制方法的不同和棉线的不同走向,都会影响其表现出来的效果,当然有时候偶发的不可控制因素,反而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美丽纹样。扎染有时也会与使用木板将布夹起来的夹缬技法并用,表现出来的效果更加丰富多彩。

图8 扎染

型染、缬染和扎染都是先织布后进行染色的。先染就是先把棉线进行染色后再织制成布料,见图9。技术十分熟练的工匠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棉线染成浅葱、绀、褐等色,但因为工序十分的枯燥无味,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想要很好地胜任是需要足够的经验和技术的。

图9 对棉线进行先染

后染就是等到棉布制作完成后,再进行染色的方法。蓝染的手工业较为少量,所以比较适合用于后染,见图10。只是制品已经全部完成,相对于尚未印染的棉布来说,难度更大,而且容易出现斑纹等意外,常常被视为挑战,要小心翼翼,才好进行作业。

图10 对成品进行后染

4 日本蓝染在制蓝工艺上的传承

4.1 日本的制蓝工序

日本的蓝染文化虽然和中国一样都受到了阴丹士林蓝的冲击,不同的是,日本的蓝染工艺得到了科学的及时介入。首先,把原先经验种植转变为科学的指导,从种植、收获到打靛成“靛泥”的过程明确为蓝染料制造过程;其次,把靛泥在染缸中发酵成能够染色的染液过程称之为“建蓝”。根据《蓝的历史与科学》得知,制造工程的工艺有9项顺序,见图11。

图11 日本的制蓝工序

(1) 播种蓝草之时,要选择3月的一个大吉日子进行。首先将苗圃整地,种子撒下后,以细沙轻轻覆盖至种子看不见即可。一般1平方尺面积使用7g量的种子均匀撒落。

(2) 4月上旬,蓝草苗长至2~3cm高时,拔除较拥挤多余的蓝草苗,同时也进行拔除杂草,使蓝草苗的生长密度为2cm2约为2到3株 。

(3) 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蓝草插苗定植工作。首先,于蓝草田地耕犁出80cm间隔的沟床,再从蓝草苗圃拔起幼苗正式定植,以4到5棵小苗为一束插植,间隔约20~30cm。

(4) 5月上旬到6月下旬进行施肥。

(5)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第1次收割,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行第2次收割。

(6) 收割的蓼蓝株叶经过太阳晒干后,先加以裁段切碎,之后借风扇机的风力吹动选别茎叶,茎支较重掉落于近前,碎叶比较轻飞落于远处。这项工作称为“蓝叶粉碎”,经过处理完成的蓼蓝碎叶,充分干燥后暂时储存起来。

(7) 至9月上旬,选一个大吉日子,将第一次收割干燥储存的蓼蓝碎叶,堆积在特殊的发酵寝床上。这种寝床就是制造蓼蓝靛染料(すくも)的场地。寝床先铺设细石、细沙、稻壳等,最后上方再覆以一层粘土,此种寝床不仅利于蓼蓝碎叶发酵保温的目的,也有适度排水作用。寝床上的蓼蓝碎叶堆积一层好之后,一边洒水,一边充分搅拌,再堆积一层。之后,同样洒水再搅拌,最后堆上第2次收割的蓼蓝碎叶,并重复上述相同作业,全部堆好后盖上稻草袋垫等待发酵。

(8) 至10月下旬,蓼蓝碎叶因为升温发酵开始分解叶脉纤维,为了避免结成团块状的蓼蓝靛染料发酵不均匀,此时使用“竹筛”进行摇散过筛的作业。之后仍需重复合计20到30回的翻滚过筛作业,此时,整个蓼蓝的发酵加工才算完成。

(9) 加工完成的蓼蓝靛染料(すくも),以一裱重量56.25kg进行装入稻草袋,运销至日本全国各地。

从6月第一次收割,到10月下旬才能制造完成蓼蓝靛染料,比中国的从收割沤泡7天左右即可制靛的时间要长得多。他们是用播种方式种植蓼蓝,也是和我国普遍扦插山蓝有别。

4.2 日本的蓝染工艺在科学数据上的整理

打靛制取的蓝靛是不能直接染色的,把蓝靛放入染缸中使之成还原染液,这一过程的命名及概念在中国蓝染业界尚无定义,日本业界则定名为“建蓝”[9],意思是建立可染蓝色的还原染液。日本还把这一过程根据方法分为“化学建”、“发酵建”两类,前者叫“化学建蓝”,后者叫“发酵建蓝”。在我国,很多乡镇地区基本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发酵建蓝阶段。

蓝染工艺在日本之所以能稳定地传承,跟他们科学地整理“建蓝”的数据是分不开的。在《蓝的历史与科学》中,了解到了化学建蓝的基本数据。

化学建蓝应用的氢氧化钠,整个过程依次有“调制”、“中石”、“满口”和“止石”4个部分。

(1) 准备容量约250L的蓝陶缸,放进28kg的蓼蓝染料、氢氧化钙500g、120L热水,然后加入300g水溶解氢氧化钠,再加搅拌,这就是“调制”。

(2) 调制后隔日加入300g葡萄糖,加以搅拌。

(3) 每日持续搅拌,pH降至10.5时,追加200g氢氧化钙,这就是“满口”阶段。

(4) 之后,每日持续搅拌,pH降至10.5时,再加200g氢氧化钙,即“止石”阶段完成。

从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到,日本对传统“建蓝”方法中也依靠经验摸索的方式,但这些在我国很多地方则是完全、唯一的方式。不论何种方式建蓝,最可靠的方法是用石蕊试纸,保障其酸碱值pH在10.5~11.5,温度控制在25℃左右的数据。这些科学整理出的数据加快了蓝染工艺的推广,而且在“播种”、“储存 ”时都要选一个“吉日”,也反映了在保存传统生产方式时,也保存了相关的意识行为习俗。蓝染工艺不论在工艺上,还是人文精神上,都得到很好地传承。

5 结语

首先阐述了日本蓝染与中国的渊源关系,然后从地域、工艺技术方面出发,详细地分析日本蓝染的传承之路。一个地方产业能顺利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的是国家政府的重视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对保护蓝染文化的重要性,也会在一些重要发展地区做宣传和保护,但因为缺乏制度性,对于非物质文化财产的传承与保护总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蓝染也并非就能顺利发展,科学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受舶来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向来善于总结归纳。在分析制蓝工艺上的传承里也特别提到日本蓝染工艺的工序总结和对于科学数据的整理。这些科学的生产模式使日本蓝染在传承过程中省去许多仅靠经验时,不必要的摸索,提高了效率。而在我国,许多偏远的地区对于制蓝还是停留在经验性阶段,而这些地区又恰恰是蓝染人文精神最为浓厚的地方,当地的人们虽然有着一颗热爱蓝染的心,却因为缺乏相当的知识和地区间的交流,不能很好地传承蓝染这项传统手工艺,这实在是让人感到相当的遗憾。

猜你喜欢
蓝染琉球染料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传承那些古老而又美好的手艺之蓝染
丰蔚蓝染系列作品
蓝染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染料、油和水
蓝染indigo items
新型含1,2,3-三氮唑的染料木素糖缀合物的合成
悲愤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