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靶子 破立结合

2018-09-27 11:15刘腾辉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靶子文坛图腾

刘腾辉

时评类作文日趋成为高考作文中的重头戏,无不充满着驳论色彩。在写作时评类驳论文时,不妨运用“三步五段驳论注”来成就考场佳作。

第一步,树立靶子亮观点。正如“射箭要看靶子”,驳论文贵在开门见山树立靶子——对方观点,亦应在第一时间针锋相对亮明自己的观点。例如,《不知足才常乐》一文中:古人云:“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满足,他就会永远快乐。如果把这话理解为今天的青年在生活上知足,不作不切实际的追求倒也不错。但是要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却是不对的。先树立靶子知足常乐,同时抛出自己的观点,知足常乐不能一概而论。

第二步,破立结合析根源。可先破后立,或先立后破,或边破边立。三种方法可分可合,也可一种方法并列式展开或层进式推进,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1.拆字析词法。拆解对方观点中的关键词从而达到驳斥对方观点的目的。例如,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将“自信”与“他信“对照分析,显示出深刻的讽刺意义。

2.类比推理法。紧扣对方论据展开为比推理论证,常能发现不合逻辑、自相矛盾、推理不妥等错误以达到反驳的目的。例如,下面这段话:近几年来,一提到领导干部做什么事,往往就用“亲自“二字,什么“亲自下到基层”“亲自检查工作”等。倘若报纸有一天出现下面的字样,不知读者该作何感想,“某娃农民,黎明即起,亲自拿起农具,亲自甩开脖子锄地……某校教师,作风过硬,亲自给学生讲课”。这样的好事数不胜数,演员亲自上台,司机亲自开车,厨师亲自掌勺……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本来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分内的事,但新闻报道往往对这类事情做了过火的宣传,有悖常情與民心。农民亲自拿起农具,教师亲自讲课,演员亲自上台,司机亲自开车,厨师亲自掌勺……这样类比“领导亲自下到基层”,使其更显滑稽可笑,从而轻松达到反驳的目的。

3.辩证分析法。鲁迅在《论人言可畏)中不仅分析了“所以阮玲玉的死,和新闻记者是毫无关系的”,还用“这都可以算是真实话。然而——也不尽然”“或人的以为她的自杀,和新闻记事有关,也是真的”详尽阐释。一正一反辩证分析,为读者阐明了“人言可畏”的现实根源,也精巧地展示了驳论文人木三分的语言魅力。

第三步,卒章显志诉衷情。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样,多角度充分阐释观点后仍需卒章显志诉衷情,这样定会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鲁迅在《六论“文人相轻”——二卖》中结尾处总括为:所以专门“卖老”,是不行的,因为文坛究竟不是养老堂,又所以专门“卖俏”,也不行的,因为文坛究竟也不是妓院。二卖供非,由非见是,混沌之辈,以为两伤。

【典文引路】

六论“文人相轻”——二卖

鲁 迅

今年文坛上的战术,有几手是恢复了五六年前的太阳社式,年纪大又成为一种罪状了,叫作“倚老卖老”。

其实呢,罪是并不在“老”,而在于“卖”的,假使他在叉麻酱,念弥陀,一字不写,就决不会惹青年作家的口诛笔伐。如果这推测并不错,文坛上可又要增添各样的罪人了,因为现在的作家,有几位总不免在他的“作品”之外,附送一点特产的赠品。有的卖富,说卖稿的文人的作品,都是要不得的;有人指出了他的诗思不过在太太的奁资中,就有帮闲的来说这人是因为得不到这样的太太,恰如狐狸的吃不到葡萄,所以只好说葡萄酸。有的卖穷,或卖病,说他的作品是挨饿三天,吐血十口,这才做出来的,所以与众不同。有的卖穷和富,说这刊物是因为受了文阀文僚的排挤,自掏腰包,忍痛印出来的,所以又与众不同。有的卖孝,说自己做这样的文章,是因为怕父亲将来吃苦的缘故,那可更了不得,价值简直和李密的《陈情表》不相上下了。有的就是衔烟斗,穿洋服,唉声叹气,顾影自怜,老是记着自己的韶年玉貌的少年哥儿,这里和“卖老”相对,姑且叫他“卖俏”罢。不过中国的社会上,“卖老”的真也特别多。女人会穿针,有什么稀奇呢,一到一百多岁,就可以开大会,穿给大家看,顺便还捐钱了。说中国人“起码要学狗”,倘是小学生的作文,是会遭先生的板子的,但大了几十年,新闻上就大登特登,还用方体字标题道:“皤然一老莅故都,吴稚晖语妙天下”;劝人解囊赈灾的文章,并不少见,而文中自述年纪曰:“余年九十六岁矣”者,却只有马相伯先生。但普通都不谓之“卖”,另有极好的称呼,叫作“有价值”。

“老作家”的“老”字,就是一宗罪案,这法律在文坛上已经好几年了,不过或者指为落伍,或者说是把持,……总没有指出明白的坏处。这回才由上海的青年作家揭发了要点,是在“卖”他的“老”。

那就不足虑了,很容易扫荡。中国各业,多老牌子,文坛却并不然,创作了几年,就或者做官,或者改业,或者教书,或者卷逃,或者经商,或者造反,或者送命……不见了。“老”在那里的原已寥寥无几,真有些像耆英会里的一百多岁的老太婆,居然会活到现在,连“民之父母”也觉得希奇古怪。而且她还会穿针,就尤其希奇古怪,使街头巷尾弄得闹嚷嚷。然而呀了,这其实是为了奉旨旌表的缘故,如果一个十六七岁的漂亮姑娘登台穿起针来,看的人也决不会少的。谁有“卖老”的吗?一遇到少的俏的就倒。

不过中国的文坛虽然幼稚,昏暗,却还没有这么简单;读者虽说被“养成一种‘看热闹的情趣”,但有辨别力的也不少,而且还在多起来。所以专门“卖老”,是不行的,因为文坛究竟不是养老堂,又所以专门“卖俏”,也不行的,因为文坛究竟也不是妓院。

二卖俱非,由非见是,混沌之辈,以为两伤。

九月十二日

(选自《且介亭杂文二集》)

【点 评】

开篇第一段树立“倚老卖老”的靶子,紧承第二段侧重拆字析词法指出“罪是并不在“老,而在于“卖的”,第三段侧重类比推理法来论述“但普通都不谓之‘卖,另有极好的称呼、叫作‘有价值”,而第五、六段侧重多角度辩证分析“卖老”的种种现象、根源,最后总结全文,旗帜鲜明倾情衷言“二卖俱非,由非见是,混沌之辈、以为两伤”。三步五段法展开驳论,使文章层次严谨,论证充分。

【佳作展示】

崇拜偶像要得当

应念念

眼下青少年崇拜偶像之风愈演愈烈。有人指出,偶像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偶像就是返祖,是历史的倒退,绝不可取。

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是十分可笑的。原始社会的图腾是部落精神的核心象征,也是部落首领用来引领人心的工具。也就是说,部落之长用图腾来规划部落,以此控制成员的信仰,达到控制民心的效果。

再者,返祖是历史的倒退这一点也是很有问题的。返祖现象是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偶然出现了祖先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现象。重新出现的这些性状未必就不适应现在,更不能说是历史的倒退。据我所知,唐代时期衣服上镶的金丝最细处直径可达到0.06毫米,可谓技术高超,而现代技术能把1克黄金拉成3.5公里长、直径为0.0043毫米的细丝。若按照上述逻辑,我们仿照祖先、甚至超越了祖先,岂不是要好好反省?因为这是返祖。

偶像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必然出现的产物,既不是现代社会才有,也不是一个特定的职业。一代人必然有一代人的偶像,有一代人的精神领袖。可见,偶像是指引时代特征的风向标。偶像可以是明星,但不局限于明星,可以是各领域的杰出人物,也可以是道德品行高尚之人,甚至还可以是自己的家人、同学等。只要我们能从他身上看到闪光点,并汲取力量来充实自己,那么那个人当然就可以是偶像,正如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然,盲目崇拜是不行的,崇拜偶像也要有正确的方式。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困扰。不能盲目崇拜,绝不是说但凡崇拜偶像就,都是错误的,更不是说崇拜偶像就是什么返祖,是历史的倒退。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选择了正确的人,采取了正确的方式,崇拜偶像便会成为我们人生的一大推力。返祖,历史的倒退,又从何说起呢?崇拜偶像并无罪过,只要崇拜得当就行。

【点 评】 这是一篇较为典范的三步五段式的驳论文,字里行间彰显了作者较高的语文素养和严谨的思维能力。第一段,树立靶子“偶像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偶像就是返祖,是历史的倒遇,绝不可取”,第二段直接反驳对方观点,认为图腾和偶像根本不是一回事。接着,第三段侧重紧扣“返祖”析词阐释,指出对方观点中“返祖”一词使用错误,与“崇拜偶像”更是不沾边。第四段的辩证分析法使驳论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结尾两段总结全文,显情明志。

[作者通联:安徽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 ]

猜你喜欢
靶子文坛图腾
靶子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独特的靶子
沐浴喷头坏了怎么办
我但愿健康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