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有效性与公平性之争

2018-09-27 02:26徐天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35期
关键词:公平性笔试公办

徐天

高考,既是高校选人,又是一次学生依靠自身努力完成的阶级流动。前者讲究有效性,后者被期望有公平性。这两个特性可以共存,但在某些情况下,又隐隐相斥。

招生的自主性是这些年来不少高校努力争取的权利,争取过程之艰难,素有耳闻。在浙江进行的三位一体招生,便是高校招生自主性的较好体现。全省统一的高考之后,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一流高校,均要在浙江进行自主命题的笔试、面试,考生的高考成绩和自主命题的笔试面试成绩各占一定百分比,综合排序后录取。

这一招考模式即将在北京进行,政策公布后被诸多学生家长抗议。家境中下游的学生,将更难考上一流高校了,毕竟,无论是学科竞赛难度的笔试还是需要靠日常积累的面试,都对学生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提出了隐性要求,阶级流动的实现愈发艰难。

一名网友评论说,清华、北大都是公辦高校,公办的学校为什么不更敞开向农村孩子开放?按目前的政策来看,公办高校的资源是开放的,但也是有限的。教育公平性、普惠性的使命,由高校扩招来完成,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可以接受进一步的大学教育。而其中最优质的一流大学,则通过最有效的自主招生,选拔出符合他们期待的一批学生,用有限的资源对其进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思考路径是自上而下的。而学生和家长的思考路径则是自下而上的。有效性与公平性在此产生了矛盾。出发点不同,你无法责怪任何一端的思考模式,能在其中调和的,唯有国家政策。

目前,优质高校在中西部连片贫困地区均有单独的招生名额,但对于东中部普通乡镇、农村来说,这里的孩子不乏可培养的优秀人才,他们如何能在高校的自主招生中获得与城市学生相同的机会,并在这样的机会中被人鉴别出来,是个难题。

在满足高校招生自主性、全国高考公平性的前提之下,如何给予这些学生机会,或许是国家政策需要兜底的一个问题。

猜你喜欢
公平性笔试公办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疫情下的笔试
公办学校不插手民校,避免“民贵公轻”
核心素养视阈下中小学课堂评价的公平性研究
神数据
云环境下能耗感知的公平性提升资源调度策略
关于校招笔试的5个问题
提高职工医保统筹层次的必要性及其难点分析
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人员笔试工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