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奥尼尔的圆满

2018-09-27 02:26云也退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35期
关键词:普罗尤金奥尼尔

云也退

“圆满”并不是指圆梦、被摄像机追堵、到处演讲、出席晚宴,而是任性地活下去,“做自己”

“这是两个被海潮冲上岸的家伙。”

1916年6月底,两个阴沉着脸的男子第一次出现在马萨诸塞州普羅文斯敦海岬上。他们不停地从嘴里往外拔烟卷,醉意阑珊地走在随潮涌潮落而滚动的沙丘上。当地人窃窃地议论了一番。

尤金·奥尼尔,27岁,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走上巅峰的旅程,身边是他的老伙计、61岁的无政府主义者特里·卡林。在纽约时他们住在格林威治村,这里的人都认识卡林,知道他恬不知耻地靠奥尼尔养活,万一哪一天奥尼尔如愿自杀,老家伙大概很快会粘上另一个愁闷落魄的小伙子。

“你知道你是孤身一人。”尤金·奥尼尔后来写他在海岬上的感受,“孤身一人,以至于你做任何好事都不会感到害臊。你可以散步,可以沿着海滩游上好几英里,你所见的只是沙丘一一斯芬克斯们裹在金色的睡袍里,爪子扎在大海深处。”

多么强大的气场,在写出这种句子的人身上。

本着事后诸葛的优势,你对着奥尼尔当年的照片,会暗叹这个人不同寻常:渔民兼流浪汉的气质,深邃的眼窝里射出看穿一切的欲望,髭须遮挡下的牙关似乎总是咬着,能量发自生命而非财力地位。

理所应当的,罗伯特·M·道林在撰写这部传记的时候,也总是突出奥尼尔那些显示了非凡的自我意识的言论。例如1920年春天,《天边外》演出成功后,正患严重流感的奥尼尔这样描述自己的形象:“脱光了衣服,我就像是医学院向学生展示的挂图,每一块肌肉、每一根骨头和每一条肌腱都清晰可见。”

27岁还一无所有,刚过而立之年却声名大噪,这人生本身就比戏剧更戏剧了。他有一个出生后就没见过却得出钱抚养的孩子,有一个被绝症折磨的父亲,有一群看起来没多少出息的演员伙伴。但是1918年普利策戏剧奖第一次颁发,就奖给了《天边外》,奖金1000美元。人生转折来得如此突然,奥尼尔在普罗文斯敦的海滩上赤身奔跑,肋骨根根毕现。这个海岬,本来不过是他逃避失意人生的又一个场所罢了,不想却沦为了“梦开始的地方”。

他拿到诺贝尔文学奖时才不过48岁,虽然早期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年龄普遍较年轻,但这个年龄也实在是够惊艳的了,简直就是在鼓励他趁早燃烧完自己。而事实上,他也的确早早出现了这种趋势。1930年代之后,他为好几部戏剧殚精竭虑,与此同时,酗酒、精神崩溃、家族性震颤病,一个个登门造访。

奥尼尔的传奇绝对是要靠一些恶习、靠一些反常的癖好来维持的,让人想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他早早就酗酒,早早就坏了牙,这些痛苦维持着他的“激烈而夸张”,时不时让人觉得,这个巅峰上的戏剧大师也走在自毁的边缘。

重温他和特里·卡林的对话,你也能听到那时的海风,和骨头被硌得咯咯作响的动静。

“我脑子里的念头,没有一个世人能懂哪怕一丁点的。”奥尼尔说。卡林回答:“所以其他人的想法你也是一丁点都不能懂的。”

卡林说过,奥尼尔“可以在这个海岬圆满”。“圆满”并不是指圆梦、被摄像机追堵、到处演讲、出席晚宴,卡林的意思是,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不指望做成什么事,只想任性地活下去,“做自己”。“做自己”三字,也是奥尼尔从他挚爱的父亲那里得到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奥尼尔成名后,普罗文斯敦涌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记者和猎奇的民众。他们看到的是个终日不爱穿上衣且酒气冲天的家伙。到了晚上,他在化妆舞会上紧闭两眼,扭动腰肢,头戴一顶假发,上身涂得跟印地安人似的。尖叫连连的女记者拿一张纸去擦他的胳膊,想蹭一层颜料回去做个纪念。

猜你喜欢
普罗尤金奥尼尔
印邦长拍女记者脸惹众怒
烛光晚餐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每天努力一点点
《星际迷航》男星自撞身亡
蝶恋花
打不开的窗子
在北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