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文:移民人生与美国梦的深度沉思

2018-09-28 03:06江少川
文学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罗杰安迪移民

江少川

曾晓文

加拿大多伦多是海外华文文学的重镇,那里的小说家群是新移民小说的一支生力军,曾晓文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在海外坚守新移民现实题材创作,讲述海外华人的人生百态故事,二十多年初心不改。曾晓文,南开大学文学硕士,后来留美获美国Syracuse大学科学硕士。旅居美国九年之后移民加拿大多伦多,从事IT管理工作。曾任加拿大中国笔会会长。主要作品有长篇:美加两部曲《梦断得克萨斯》与《夜还年轻》,《移民岁月》。中短篇小说集《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爱不动了》、《重瓣女人花》,散文随笔集《背对月亮》。她的小说与散文在海内外获得多种文学奖项。她与孙博合写的二十集电视文学剧本《中国创造》于2011年先后获“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和“中山杯”华人华侨文学奖、北京市广电局2011年优秀剧本奖,后改编为三十三集电视剧《返航》。其短篇小说《网人》获台湾文学奖(1996),《旋转的硬币》获联合报系文学奖(2004),进入中国小说学会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

新移民作家走出国门后,与原乡渐行渐远,有过乡愁,无根与身份纠结,文化冲突的痛苦心路历程,历经半辈子艰苦打拼与努力,他们渐渐在异域土壤生长根须。在新世纪地球村的格局中,移民作家对人生与命运有更深刻的体验与感悟。中文科班出身的曾晓文,先后移居美国与加拿大,多年来,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在故乡还是他乡,最不可以放弃的是文学。她的文学创作在国内就起步了,出国以后,她的创作贴近移民生话,反映新移民的人生境遇与命运,给读者打开了一扇新的文学窗口。新移民作家就其前、后半生的生活经验与积累而言,有的偏重挖掘在中国以往的生活经验或历史题材,犹如开釆地下的矿藏一样;有的则关注移民群体当下的现实生活,捕捉时代的脉动,这类作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曾晓文无疑属于后者。出国多年,她的小说坚守移民题材的麦田,表现海外华人在北美的生活遭遇与与命运,对于生活在非母语国度而坚持华文创作的作家而言,这是非常可贵的品格。移民题材是新移民作家创作的金矿,值得开掘。尤其是把这类作品放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上观照,这类题材的创作因中国当代作家难以取代,更加凸显出其文学价值与意义。

一.《移民岁月》:关注人生的命运与价值

《移民岁月》是曾哓文的长篇力作,是她旅居美、加十九年之后的苦心经营之作。这部长篇以地球村视野,书写了中国与加拿大两个家族,即陆氏与欧文家族三代人近百年间的情谊史,表现了北美华人移民与白人族裔的生存状况与命运,及对人类美好命运前景的強烈憧憬与关注。正如曾晓文所说:“跨越时空的、种族的、地域的、无怨无悔的友情,正是《移民岁月》的重要主题之一”。①说到中国与加拿大的关系,人们自然会想到白求恩,白求恩大夫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其实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从加拿大到中国的传教士就有千余人之多。其中许多加拿大人在中国从事传教、医疗、教育、慈善与妇女解放等方面的工作。《移民岁月》中欧文家族几代人物形象的原型就取材于那个年代的历史。加拿大建国不过一百五十多年,而小说表现的中加友谊就有近百年之久,至今还在延续。中加两亇家族,即陸氏与欧文家族的情谊史从祖父母辈一直延续到第三代,并传递到在加拿大成长的华人新生代。曾晓文在她的小说中将不同族裔之间建立起的真挚情感、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示得异常生动感人。她在短篇巜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与《小小篮鸟》中就有非常出色的叙事与演绎。

1.展现“中加”之间的民间情谊史

小说中的这段情谊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加拿大医生罗杰出生、长大在中国,他在中国生活近四十年。他的父親曾是W市传教士诊所的医生。罗杰16岁那年回加拿大上高中,接着读医学院,学成后又回到中国创建w市西医院。陸滨的祖母兰斯珺曾经在这所医院工作,与罗杰医生同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贫穷落后,农村更是医药匮乏,W市黑热病在中原肄虏泛滥,罗杰与兰斯珺等医生护士抢救了四百多位妇女和儿童的生命。包括兰斯珺的大儿子,即陸滨之大伯父。当年罗杰还代表国际红十字会在世界各地演讲,为在抗战中的中国人民募捐,后来他又学飞行,当飞行员开辟东南亚运送医药的航线支援中国抗战。罗杰医生放弃家乡优裕丰厚的物资生活,尤其是回国完成学业后毅然来到贫困的中国,继承父亲的夙愿,继续行医,为中国劳苦大众服务,体现了一种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博爱情怀。罗杰在上世纪30年代写给妻子玛丽安的信中说:“我到中国不只是为了帮助那些急需救援的人们,还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

罗杰之子安迪曾是新闻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加拿大国家报社驻北京办事处工作,会说中文。多年以后,安迪在加拿大安河精神健康中心做社会工作者,陸滨移居多伦多结识了苏菲与她的父亲安迪,由此,祖父母辈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情谊又在几十年后的加拿大由儿孙辈重牵起来。陆滨曾受邀到安迪工作的精神健康中心做义工。当安迪得知陆滨之子北北患忧患症,想起自己的孩子因患此病自杀身亡,他竭尽全力帮助北北做治疗,带领陆滨父子俩一起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性情,到名胜风景莲花湖写生,对北北进行心理疏导,使他精神开朗,后来北北病情好转,专注绘画,创作出佳作《莲花湖》。

安迪的女儿苏菲没有小孩,后来特地远赴中国w市,到祖父罗杰曾经生活过的第二故乡领养了一个中国女孩,起名叫琼。当年陆滨的祖母兰斯珺忘不了在艰苦年代与罗杰共事的历史,她将与罗杰医生合影的黑白照片,如同传家宝一般传到儿孙手中,几十年后,陆滨移居加拿大,巧遇罗杰的孙女苏菲,就是这张照片续上了两个家族的百年友谊情缘。

这段情谊史,也呈现出中加近百年间的民间文化交流与交融。罗杰大夫在中国近四十年,他当年珍藏的摄影照片、书信、手稿书籍都保留下来,他的孙女苏菲正是依据大量丰富的历史资料,用英文写成了《罗杰在中国的岁月》。书中的文字与老照片,真实记载了那个岁月中国社会老百姓的生存状况,中加人民之间的民间交往,成为珍贵的文化史料。苏菲到中国w城不仅领养了中国女孩,而且把她领养与养育的过程写了一本书《我收养的中国女孩》。她为了让女儿学习中国语言,专门请家庭教师教她学中文,以传承中华文化。而罗杰大夫离开中国时,兰斯珺为了感谢罗杰对中国的贡献与帮助,对孩子的救命之恩,将祖传的珍贵名画《桃花流水》赠送给他,后来陆滨在欧文家找到这幅画,终于使这幅国宝级的画作回到了故宫博物院。陸滨之子北北在加拿大长大,喜欢绘画,他去加国名胜莲花湖采风,继承中西画技传统,呼唤回归自然,寻求人生宁静,画出《莲花湖》,在画展中获特等奖,成为中西合璧的佳作。

本文作者江少川教授与曾晓文

2.开掘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作家以平和的心态,用平视看待各族裔人的生存境遇。小说中没有大起大落的尖锐予盾冲突事件,而是在写一个多族裔融合的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生活状态,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作家塑造的陸滨与安迪两亇人物形象身上,我们看到西方现代社会一种真实的存在。陸滨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与书中每个人物都有密切关係。陸滨入伙的现代公司的老板道格拉斯,犯法入獄,公司重担落在陸滨身上,困难之际他出面治理公司的乱摊子。公司倒闭,事业受挫,家庭经济状况下滑不振,他走入人生低迷境地,最后与妻子分居,没有工作,加之儿子北北又患病,但是他并未消极沉沦而怨天尤人,精神上没有垮塌。他受安迪之邀去精神健康中心做义工,细心照料呵护有病的儿子,坚持医治。当年在国内的著名主持人,人到中年,如今移居海外事业未成,境况平平,但他坚守着一个知识分子价值观的正能量,理性看待人生的坎坷,调整心态,寻求精神的归宿,最后走出低谷。有过加拿大留学经历的作家阎真,谈到他的长篇《活着之上》说,“小说写的是一些非常平常的事情,我想通过这些平常的小事,表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命题,即价值的扭曲和回归。”“知识分子的价值犹豫和价值坚守”。陆滨就是这样一位知识分子。②

安迪如当年父亲罗杰到中国一样,曾去非洲援助社会组织一年,后来投身精神健康事业,为此到多伦多大学修心理学,获硕士学位。他继承父亲的事业,为拯救精神病患者,贫困百姓等弱势群体操劳奔波,不遗余力。他将名画《桃花流水》拍买后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包括受虐老人和妇女保护所,弱智儿童求助中心等,决意要把这栋楼建成一座温馨家园,忘忧乐园。他的身上,表现出关注人类命运的大爱精神,关爱弱势群体的宗教情怀,体现出人性深处善良仁爱的本性。后来陸滨也正式参加这家中心工作,投入拯救医治人的精神健康的事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精神健康是地球村各族裔共同关注的崇高事业。小说这一情节设计显然寓意高远。陆滨与安迪,分别来自中国与加拿大不同的地域与族裔,他们毅然投身人的精神健康事业,实际上也完成了自我精神的超越。

小说中写到的两个家族:当年罗杰一代人远赴贫困的中国援助、拯救中国的老百姓,今天陆滨这代人走出国门移居加拿大,在命运沉浮中领悟人生的真谛,都是一种生命价值的坚守。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超越族裔、超越文化的人类共同的终极目标。

小说的副题为“小留学生手记”,写了三位小留学生丽贝卡、健立、草莓,还有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北北四位青少年的的成长历程。小说展现出青少年学生海外留学的现状与遭遇,给人深刻的启迪与警示,青少年学生海外留学关系到他们的前途与未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孩子们的精神健康、人格培养永远是最重要的。北北虽然身体有病,但在长辈的爱护指引中健康成长,有理想追求,学有所成;而健立身体强壮,却在留学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违法乱纪,两位年轻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照。这个副题启示人们,生命的意义与铸造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这些小留学生海外求学的经历与他们的长辈的命运浮沉,汇合成一部命运交响曲,引人思考。

3.借交响乐曲结构文本与国画的象征

长篇不仅跨界音乐,还与柴柯夫斯基的命运交响曲互涉。柴可夫斯基给这部交响曲取名“命运”,音乐家企图通过音乐传递人的情感与思想,表达对人生与命运的理解与诠释。曾晓文借用这部交响曲结构小说《移民岁月》,意在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与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命运交相呼应,引发人的音乐联想,获得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与效果。

曾晓文曾在音乐厅欣赏交响乐时突获灵感,何不借鉴交响乐曲来结构小说文本,这种顿悟让她异常兴奋;“故事的“组合”犹如音乐的构想,借鉴交响乐的结构是多么自然的事情啊。有什么能比交响乐的多主题、多视角、复调结构更展现文学中的情感?”③《移民岁月》借鉴《f小调第四交响曲》,长篇四个部分来自这部乐曲的四个乐章:用奏鸣曲作为开篇,如歌的行板,诙谐曲为中间部分,终曲为结尾。奏鸣曲作为小说的开篇,主部主题讲述书中主要人物(主角) 的故事,副部主题写的是下一代青年人,即小留学生手记。这两条线索如主线与副线贯穿全篇,有分有合,犹如主题音乐与和声。小说中的陸滨在国内文革时期,曾接受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送他的留声机与三张交响乐唱片,临终时教授对他说:“人生就是一曲交响乐,有奏呜曲,就有终曲,最重要的是体验。体验就无悔。那三张唱片是贝多芬、柴可夫斯基与莫扎特的交响乐。陆滨在原乡与异乡的人生其实就是一曲命运交响乐章。就此意义而言,柴可夫斯基《f小调第四交响曲》既与小说的主题互涉,也是一种象征。

小说中的宋代名画《桃花谭水》,既是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物件,同时又具有象征意义,这幅宝贵画作,历经几十年的变迁,从中国传到加拿大,最终又回归中国,是中加两国友谊的见证。这幅画对刻画小说中的安迪与李先生两个人物也具有重要作用,安迪用拍卖这幅画的钱买楼房建社区服务中心捐献给国家。而李先生购卖此画赠送给中国故宫博物院。

二.《金尘》:美国梦中的人性透视

新移民文学几乎可以说是从美国梦主题拉开序幕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苏煒的《远行人》与查建英的《丛林下的冰河》,《到美国去,到美国去》可以看作新移民小说的前奏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怀揣着美国梦,只不过如《丛林下的冰河》中的主人公一样,梦才开始就返回原乡了。《远行人》主要写人在寻梦的途中。苏煒与查建英,这两位新移民文学中之小说的先驱者,主要笔墨还是在写寻梦。新移民文学中美国梦主题的书写,真正拉开大幕,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两部长篇《北京人在纽约》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此后书写移民题材的作品,都或明或隐,或多或少绕不开美国梦的主题。所谓美国梦,不同作家在作品中赋予人物身上的内函自然会不一样。但就早期作品或通常理解而言,所谓美国梦的主要内涵就是发财梦,金钱梦。曾晓文的第一部长篇《梦断得克萨斯》,书名就含有美国梦破灭之意。她的多部小说写的都是“一个关于奋斗、痛苦、流浪和选择的故事。一亇不断寻觅自我、印证人性、寻求人生意义和精神圆滿的过程。”④《金尘》是曾晓文的小说新作,我认为是她迄今为止最优秀的一部中篇。小说关注小人物,关注人性,成功塑造了几位不同族裔的人物形象,真实鲜活。通过陶霏、炜煊与金西几个人物对美国梦由追逐到放弃,“在这悲欢离合中的许多选择甚至迷误都显示了人性的生动。”⑤

中篇《金尘》中的陶霏与炜煊结婚不久,托人申请到美国纽约一所大学教育学院的留学名额,拿到学生签证赴美后为筹学费她给一位白人律师做事,律师应诺她可以通过假结婚拿到绿卡。于是她打电话告知丈夫炜煊办离婚,为实现美国梦,要通过“曲线救国”的假结婚拿到身份,一旦拿到绿卡就结束假的婚姻接丈夫到美国团聚。谁知陶霏的所谓假结婚“弄假成真”了,但陶霏总算弄到一本护照,让炜煊冒名顶替一个死者到了美国。陶霏在假婚之前也有过打工倣苦力的经历,由于偶遇认识了白人律师金西,得以在萨拉律师事务所工作。因帮华人偷渡客办案子拿绿卡成功,在陶霏的建议鼓动下,金西辞职单干,与陶霏合伙在唐人亍成立金西移民律师事处所,专办华人偷渡客案子。福建人成群结队找到他们的事务所,托金西夫妇帮助他们申请政治庇护,以搞到梦寐以求的绿卡。他俩挖空心思为每亇偷渡客量身定做一套套造假的政治迫害案故事,久而久之,竟然制造出几种模型,建立起虚构的文本加工厂。他们的客户涌上门来,财源滚滚。陶霏与金西开的律师事务所不到三年就在康州买下四层楼房的豪宅,十几亇房间,五亇车库,果真实现了美国梦。然而好景不长,因偷渡女阿芸之死的牵连,联帮政府以专门严惩帮派“反黑连坐法"重罪起诉金西夫妇,陶菲判刑七年,她的美国梦彻底破灭。梦碎之后,她逐渐清醒过来,只想把过去的事埋入坟墓。她没有颓废消极,决心用平静心态面对人生与生活,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她对青姐獄中写给她信中关于《佛经》“金尘”一段话的感悟颇深,“合七级微为一微尘,合七微尘为一金尘,人活一辈子,就像一粒金尘,太微小了。我有过的万金,也会随我变成尘土。”她深悟《佛经》中“金尘”的说法,人生就像尘粒般渺小。她搬到一座小城市,只想做个好妈妈,有个饭碗,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把儿子撫养成人,回归人性的自然。陶霏后来对前夫炜煊说“你实现了美国梦吗?美国梦到底是什么东西?”美国梦破碎后陶霏有感而发,这是经历过伤痛与耻辱之后的反思与痛悔。

金西的美国梦从他父辈就开始了,金西的父親为了摆脫贫寒出身的阴影,从意大利西西里小镇移民到纽约皇后区,不仅改姓,而且训导孩子长大后要离开皇后区进入主流社会到曼哈顿工作。他的父親做了三十年苦力,供三个孩子上了大学。金西从哈佛法律系毕业在曼哈顿当上律师。就金西的学业与职业而言,他实现了自己的律师梦,满足了父亲的愿望。他偶遇陶霏以后,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在金钱的诱惑与驱使下,他与陶霏合办的金西移民律师事务所,黑心办案,知法犯法,结果锒铛入獄,双双被判刑。金西人生的戏剧性转折,使他的美国梦断,这次人生的重挫,使他对金钱有了新的理解,他认为金钱是罪恶的根源的说法不完全对,依据希伯来语《圣经》的翻译:对金钱的迷恋是罪恶的根源。赚钱不是罪恶,但靠剥削赚钱是罪恶。他领悟到这一点是对过去违法犯法赚钱真诚的悔悟。他因坐牢失去了律师的资格,只得另谋生路。然而可悲的是,他嗜酒成性,改不掉酒鬼旳恶习,最后落得家庭解体,暴露出他人性的弱点。

炜煊是陶霏的前夫,当年陶霏去美国的一出假戏成真,使他失去妻子,换来一张冒名顶替的护照来到美国。炜煊到美国也是有梦想的,首先是来与年轻貌美的妻子团圆,另外憧憬在美国实现他从小就喜爱的摄影梦,最终成为电影大家。然而一踏上美国的土地,妻子就成为陌路人,变成他人妇。他只得在一家小印刷厂打工。他亲眼目睹偷渡女阿芸悬梁自杀在他工作的日新印刷厂仓库,意识到阿芸之死与陶霏有关,仿佛一场噩梦把他惊醒。炜煊的团聚梦、电影梦瞬间烟消云散,他不想再当纽约的“局外人”,顶替那个死者的名字,他要器宇轩昂地恢复自己的名字“炜煊”,打定主意回中国,女留学生婕支持他,第二年回国嫁给了炜煊。炜煊曾心碎美国梦,但他很早就有所醒悟,预感到前途难测,毅然返回中国。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努力,他终于当上电影导演,事业有成。小说开头就是写炜煊重回纽约宣传他导演的一部电影大片。美国梦断回归中国,他实现了自己的电影梦。就此而言,他在事业上是成功的。炜煊这个人物形象与陶霏、金西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三个人物都是有梦想的,陶霏与金西的失败反衬出炜煊人生的成功。然而小说没有停笔于此,他面对这两位美国梦的受挫者,对他们梦醒以后的反省与教训,触动很深。这次“衣锦”返美,原想炫耀自己的成就感,骄傲之余甚至有幸灾乐祸的念头,然而在面对陶霏与金西的深刻悔悟之后,他也百感交集,那沾沾自喜的虚荣心也收敛起来,他也在反思自己,甚至产生自惭形愧之感。炜煊的这种复杂感受与纠结心理,表现出他人性真实、丰富的深度。

这里还不得不提到女留学生婕,在纽约那个小印刷厂,她爱上了有理想有才华的炜煊,第二年学化学专业的婕毕业后,放弃在美国追梦的想法,毅然海归回国,她对炜煊说:“和你在一起,我才有前途。”年轻的大学生学成海归,是因为她胸怀着另一个梦:中国梦。正是这个共同的梦使她与炜煊走到了一起。作家用这深情的一笔结尾寓意很深。

注 释

①尹海明、赵玲:曾晓文的《移民岁月》,《侨报》,2013年4月28。

②阎真:《我写〈活着之上〉》,《中华文学选刊》2015年第2期。

③曾晓文:《当文学亲吻音乐——长篇小说〈移民岁月〉》创作谈》,《百花洲》2013年第2期。

④曾晓文:《梦断得克萨斯·后记》,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

⑤曾晓文:《梦断得克萨斯·后记》,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

猜你喜欢
罗杰安迪移民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移民火星
山那边
成为安迪·沃霍尔
消防员的一天
烤红薯
内陆移民(外二首)
机器人安迪
Immigration移民
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