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名达与饶宗颐目录学思想之关系研究

2018-09-28 09:12郭少敏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8期

郭少敏

摘要:姚名达是民国著名目录学大师,古典目录学成就突出,且吸收西方目录学思想,形成其现代目录学思想,这昭示目录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变,时代意义明显。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一生笔耕不辍,研究范围涉及多领域,且自小跟从父亲研究目录学,有目录学著作《潮州艺文志》、(憷辞书录》、《词集考》,三本目录学著作均从独特角度校雠整理编写,其编排思路研究与与姚名达的理论相通、继承、发展。姚名达对目录学理论阐释多,饶宗颐目录学实践多,从实践中找思想,然后对比出饶宗颐目录学思想中,探寻出目录学当代化的规律。

关键词:姚名达;饶宗颐;目录学;当代化

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006-02

一、引言

(一)姚名达及其目录学

姚名达是现代目录学中一座避不开的大山。姚先生人品学品俱优,他投笔从戎誓死抗日,最终为国捐躯;三十八年中,姚先生写下《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其中《中国目录学史》水平最高,思路和材料均数上乘。浙东几位史学家的年谱也有赖于姚先生整理才得以保存。

姚名达的目录学理论承上启下,中西结合。他整理了中国古典目录学思想,提炼出其中精华作为其目錄学思想的基础,而针对中国古典目录学中的瑕舛,姚名达从西方目录学思想中吸取精华,以科学的治学态度把中西方目录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和思考,这也奠定了中国现代目录学的基础,对之后学者的目录学治学方略有了基石般的作用。

姚名达是现代目录学的奠基人,饶宗颐的目录学成就在建国后得到井喷式增长,饶宗颐的目录学实践大多在现代目录学的基础上进行,如今本文以饶宗颐的目录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从其代表性目录学著作《潮州艺文志》、《词集考》、《楚辞书录》以及敦煌文献的整理实践中总结目录学发展规律。

(二)饶宗颐及其目录学

“南饶北季”是对饶宗颐最准确的评价,与季羡林齐名的饶宗颐,少时学从其父饶锷,亲自整理潮州地方目录志“潮州艺文志”一举得名。2003年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了《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对饶宗颐的学术成就做了总结,1000万字的学术心血是饶宗颐一生学术实践的见证,这也是近年来对饶宗颐之学问总结最完善的版本。其中目录学和敦煌学的结集是笔者关注的焦点。

饶宗颐目录学思想大多源于中国古典目录学,上至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近至余嘉锡、姚名达,他属集大成者。“天啸楼”是广州最著名的私人藏书地,也是饶宗颐家族承续之地,十万余卷古籍藏书为饶宗颐编写《潮州艺文志》提供丰富资料;饶宗颐的目录学实践包括区域文献整理总结,诗词汇集考证,古籍整理校雠,这些工作都为后世学者研究奠定基础。

二、古典目录藏书世家的现代分类法应用

饶宗颐的《潮州艺文志》遵从古典目录学艺文志体例,艺文志体例源于班固《汉书·艺文志》,此书以刘氏父子目录为基础,取名“艺文”,如其序中言:“今取其要,以备篇籍”,分类首创《诗》、《书》、《礼》、《乐》、《易》。

《潮州艺文志》全书共二十卷,在分类上仍旧以经史子集为主,四部共为十七卷,其中经部三卷分九类,史部四卷分十四类,子部三卷分十三类,集部七卷分四类。但外加两卷则是饶宗颐全面目录学观点的体现,其中纠集潮州外籍人士之关于潮州的学术著作为第十八编,订伪和存疑各为一编。

经史子集分类法从是隋朝始便应用于典籍分类,即使是集目录学之大成的《四库全书总目》,也受政治影响在学术上并未全面体现一国之学术。姚名达之目录学分类标准中,运用大量史料和西方分类法,其注重的订伪和存疑之精神,这点饶宗颐与之相通。

而就潮州而言,饶宗颐在传统分类法上将外籍学者著作单独列出,且将校雠学中的订伪和存疑单独列出,著录文献过程中的问题和失误分为“存、佚、缺、未见”,这种分类属于首创,体现了饶宗颐在目录学上讲究“史料全”和“客观严谨”。

《潮州艺文志》首开编纂地域艺文志先河,饶宗颐将天禄楼里外书寻遍,编出潮州地区的文献系统。古典目录书籍大多是在皇权操控下进行,所以编纂思想是为维护皇权统治;而《潮州艺文志》编纂时从学术角度出发,建一地之文献宝库,此内涵是对艺文志内涵的丰富。

《中国目录学史》有言:“学者欲通晓古今,洞识所学,乃不得不各自就其本科目录作彻底之研究”,此思想从西方目录学中汲取,将自称学科之书籍由本门专家学者编纂成专科目录。此思想还仅是就学科而言,各地域有其独特文化,古籍流传版本和当地典籍有其自身规律。

饶宗颐是国内最早一批做地方艺文志的学者,学者们根据各地域典籍做的研究成果也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与地方方志构成文献资料双壁;姚名达“专科”解放了目录学“整块吞咽”的误区,编纂地域专科目录著作,这是对专科目录内涵的延伸。

大序小序对于总结学术源流和缕清学术脉络有很大功能,《潮州艺文志》去序的程式化,将案语功能发挥到极致。案语内容多涉及版本和卷数,或介绍作者,这些内容从时间之维度进行,同一作者之书目,按面世前后排列,并且每一时期作者的情况均被分布在其对应时期的书目之下;这种将序的功能案语化做法,既简洁又便于阅读。

姚名达遵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古典目录底子,而目录学发展到建国后,这一传统依旧在西方目录学思想围攻下存留下来,饶宗颐将校雠与解题合并,溶解于序之中,扩容了目录学内涵和手段。

《潮州艺文志》继承了古典目录学中的解题,扩充了解题内容,除去姚名达提倡的传统解题中的作者信息、学术思想之归属和发展、评涉典籍之得失外,更是加重其版本之流传脉络、著书的前因后果、书中的订伪和存疑部分,此种解题法更符合现代目录学的做法,是实践层面是对古典目录学的发展。

三、文学创作实践对文体内部分类的细化感知

集部分类与往往与文学创作实践密切相关,《隋书·经籍志》中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四库全书总目》中集部分为:楚词、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诗词类创作从隋唐后得到井喷式发展,成为目录学书中重要部分。

姚名达采用西方目录学精髓“分类法”来研究诗词类目录,从历史编纂的维度侧向衡量,多角度对诗词进行分类。饶宗颐本身有诗词创作实践,《词集考》集中展示了他在集部分类细化方面的才华。

饶宗颐是诗词创作大家,创作实践和单篇研究诗词的文章多;其论文集《文辙》中论及诸多从古至今的诗词大家,从诗词本身出发结合作者事迹,将诗词评论写的禅趣和乐趣并存;《选堂诗词集》是其诗词创作实践;饶宗颐诸多周边创作,例如题画诗、书评诗、诗评诗均被收录于《人间词话平议》、《选堂赋话》等作品中,《词集考》更是他在诗歌目录学方面最突出的实践。

诗词类著作增长速度在唐朝之后呈次方上涨,中间因为诗评家和当时时代背景影响分为各种流派,且各朝代有其辉煌的文体。传统总集像《全唐诗》《全宋词》,以一个朝代为断点对诗词进行研究和整理,并且以彼时代最耀眼文体结集,例如《全唐诗》中主收唐诗,对词的关注甚少,唐宋中间的乱世五代十国的诗词成就并未呈现,宋元之间辽金政权的诗词也为系统见于笔端。饶宗颐的《词集考》中将明朝之前的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结集。

《词集考》内容上以朝代为单元,按照词的不同流派和类别进行编排,同一类别之下的词人再按照时间的前后进行梳理,对于考证年代不详的置于最后,便于今后学者的考证。传统集部分类方法上加一外编,分为三类:《词评类》、《词乐》、《词韵类》,从内容、曲调、韵脚三方面进行了整理收录;别集类中分三大类:《唐五代词集考》、《宋代词集解题》、《辽金元词集考》;对于词收录较少的时代做了汇集和考证工作,对于词发展辉煌的宋代重点做了解释;总集类在朱彝尊《词籍考》基础上增加近人创作词集古籍。《词集考》考证过程中充分运用版本学和网络资料库,梳理每一类别的发展源流过程中参照手头和网络资料库中各版本,编排思路科学而全面。

《中国目录学史》中提出八条目录分类标准,其中推崇按照版本源流和学科内部规律进行划分;饶宗颐精通诗词,《词集考》从资料完整度上无可比拟,按词的内容、韵脚、曲牌进行分类,也体现了分类精度前无古人,此点继承姚名达目录学思想精髓。

四、主流文献研究成果的系统化倾向

《楚辞》的研究一直是主流文献的重点,历代研究《楚辞》古籍浩如烟海;最初目录书籍将《楚辞》归在文集,因其地位和书目与日俱增,后渐渐从文集中独立出来,单独成册;例如《四库全书总目》的集部中,楚词类冠列之首。

饶宗颐是当代楚辞文献版本大家,其论著有《楚辞书录》、《楚辞与词曲音乐》、《楚辞地理考》,其中《楚辞书录》首创楚辞文献系统概念,将楚辞上升到学科目录类,建立“楚辞学”。

姚名达师从梁启超,其目录学思想重解题而轻全面,论及目录学编目:“与其详列篇目,不若精传解题”;民国时期目录学中西融合趋势明显,姚名达在此学术环境下能坚守目录学中解题这一核心,功莫大焉,姚先生目录学思想精微,为饶宗颐之后的目录学系统化奠定基础。

《楚辞书录》中将元朝之前的所有关于楚辭典籍,不论在册的还是佚亡的一并记录,围绕《楚辞》创作的骚体、翻译等著作均收录,这些版本之间的流传关系也一并缕清。《别录》和《拾补》中增加了楚辞类论文和海外文献,横跨古今中外的楚辞文献系统在饶宗颐之手建立起来。

总集侧重于研究楚辞类文献,列为目录侧重对文献进行解题,而文献系统从古今中外四个层面对文献进行整理,且重在全面,将历史上出现过的楚辞类文献均列为目录,此种治学更利于后代的跟进研究,为楚辞学科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