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社区建设转型发展的调研

2018-09-28 00:12陆华勇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村民群众

陆华勇

近年来,新农村社区建设进入高速度发展的新阶段。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也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在此过程中旧的发展模式被打破,社区发展在转型中面临许多问题,针对此问题,笔者深入济宁市兖州区部分镇街进行实地调研。

一、新农村社区建设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新农村社区在拆旧建新社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旧村建新各村情况不平衡。由于村与村之间、农户之间受风俗习惯、自身利益和基层干群关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了拆旧步伐和建设进度。

2、部分群众不理解。有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认为上楼增加生活成本;有部分群众认识存在误区,不配合村级工作,认为上楼不如院落方便;有部分农户进行了旧宅的拆旧盖新,旧房建设较好,不想拆旧。

3、资金保障压力较大。虽然配套很多资金,但资金仍存在较大缺口。首先配套建设资金由于涉及新农村建设的村数量较多,由于镇街财力相对薄弱,资金缺口较大;其次拆旧涉及村庄较多,上新拆旧补助资金有很大缺口。

(二)村组织在提高社区服务群众上面临的问题

1、村组织在服务群众上需要提高。一是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村组织对自身的职能认识不足、定位不准,一般停留在管理的角色上,不是把群众作为服务对象,而是把群众作为管理对象,弱化了服务群众宗旨意识;二是对社区服务的认识不足。村组织的关注点往往还是停留在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上,对群众在文化教育、卫生健康、平安保障等方面的关心较少,没有真正的转换认识。

2、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没有合理统筹利用。一是忽视服务质量影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镇村普遍认为增加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社区建设的捷径,注重“硬件”的同时忽略了“软件”的作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价值是需要通过精细的管理和服务才能实现。一部分公共设施由于缺乏管理,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二是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不高,存在重复建设。某社区由六个村组成,各村分别建有卫生室、老年公寓、健身小广场等,不仅重复建设,而且标准都不高,无法满足村民需求。

3、村民缺乏自我服务管理意识。一是村民参与公共服务管理的渠道不畅。一些组织和协会大多由干部兼职,存在把村民参与“当门面”、“走过场”的现象,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二是村民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制约,而且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对参与农村事务管理重视不够,难以表达真正的诉求。

(三)社区村民在生产和就业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村民在生产方式上也在发生着转变。一是土地集中经营,出现种植大户。对于种植大户在政策扶持、培训、管理等方面亟需加强;二是常年务工农民不断增加,文化水平又普遍偏低,缺乏就业指导和培训,就业竞争中不占优势,自身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三是大量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增收面临诸多困难。

二、新农村社区建设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多措并举,做好拆旧建新社区工作

1、做好宣传发动,政策解释工作。根据村情民情不同,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做好政策的讲解、释疑工作,做到民主、公开、透明,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努力解决困扰社区建设发展的资金瓶颈。在保持现有拆旧建新政策的基础上,一是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社区建设,政府要出台有关的优惠措施,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

(二)切实转变职能,抓好社区服务管理各项工作

1、加强村组织建设,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1)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明确职责任务,培养一批有责任心、年轻的党员干部,提升村组织能力。(2)强化服务理念。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把服务的理念贯穿村组织建设的始终,健全服務群众的各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办实事、多解难事、多做好事,真正实现管理向服务的转变。(3)改进方式。加强党内基层民主管理,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增强工作透明度,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4)依法治理。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工作理念,将村级各项事务和村民的自治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自觉做到依法办事。

2、推进社区各项建设。

(1)完善社区服务。围绕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坚持管理于服务之中。①村民迁入社区后,新的生活习惯需要一段时期的培养和养成,要做好积极的引导,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对于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要按照“小病不出社区”的要求进行整合,建设高规格、标准化的社区卫生室,建立专业的医疗队伍,定期开展疾病预防、健康教育、上门医疗等服务;③对于部分带有经营性的服务,可以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运作,力求让社区服务社会化。福利性的社区服务应重点关注残疾人、独居多病的老人、低保户等特殊人群,积极开展“志愿者”、“党员联户”、“代理家政”等便民救助服务。

(2)优化社区环境。①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搞好社区环境,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做好保洁、植绿、护绿和亮化工作;②治安环境方面,要整合社区治安力量,围绕“平安社区”的标准,开展群防群治,建立巡逻制度,实施人防、技防相结合,营造“安居”氛围;③人文环境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倡树文明新风,形成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

(3)丰富社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怡情、健身、益智、凝心的有效形式,也是邻里之间加强沟通、增进了解、改善关系最为直接的一个途径。①充分利用活动阵地,让居民有去处,引导村民有选择地参加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②抓队伍培养,充分发挥文体骨干的作用,组建别具特色的文体团体。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达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目的,增强社区村民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转观念、谋创新,实现村民不断增收致富

1、完善土地流转模式。土地流转已在多数村庄开展,流转模式也因地制宜各有不同,但是,村民利益才是土地流转的核心。通过土地流转有利于更好的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村民实现增收的多元化;有利于各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要积极稳妥地引导村民入社、村民入股,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不断加强对种植大户的培训,为农村种植大户在融资上、政策上提供便利。

2、推进村民创业,扩大就业空间。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正在使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着重大转变,积极推进村民创业,带动村民转产转业,是农村走向小康之路的必然选择。

(1)加强统筹引导村民创业。加强组织领导与宣传引导,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引导村民创业;促进自主创业和鼓励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创业,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2)创新政策激励村民创业。加强准入扶持,放宽工商注册登记限制、减少各项审批手续,为创业铺设最宽路径;加强资金扶持,建立完善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市场引入风投资金、政策投入小额融资的多渠道创业融资机制;加强减补扶持,落实对创业村民的资金减免和补贴政策。

(3)优化服务保障村民创业。构筑公共创业服务平台,明确专人从事创业服务工作,对创业项目实行跟踪指导和扶持;构筑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建立完善的村民就业和创业基础数据库,实时提供就业和创业信息。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村民群众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多让群众咧嘴笑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