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国家名片”

2018-09-29 03:54齐中熙刘元旭邵香云
畅谈 2018年16期
关键词:城际复兴号京津

齐中熙 刘元旭 邵香云

十年前,2008年的8月1日,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最高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一一京津城际开通运营,中国正式跨入高铁时代。

十年来,从渤海之滨到西部戈壁,从中部平原到西南群山,从东北雪原到江南水乡,中国高铁串珠成线、连线成网,运营里程超过2.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总里程的三分之二。

四通八达的高铁,创造了百姓出行新速度、经济发展新动力和中国创新新高度,改变着中国,也影响着世界。

从“和諧号”到“复兴号”

历史的脉络,总会在一些地方留下清晰的印记。从清光绪年间的“老龙头火车站”重建而来的天津站,就见证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有到高的历史进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长城号”双层旅游列车,到2000年开行的“神州号”双层内燃动车组,再到最高时速达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和谐号”,北京、天津两座城市之间的通勤时间大幅缩短至半小时左右。

谈及2008年京津城际首发时的情景,时任首班车列车长的徐颖至今仍记忆犹新:“高铁刚开通的时候,旅客们很激动,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看看速度显示屏,速度真是太快了。”

“京津城际成为中国高铁‘始发站,不仅是因为京津城际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高铁,还因为中国高铁的很多创新突破和服务标准来源于此。”北京铁路局天津客运段副段长周斌说。

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的首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创了中国铁路一系列创新突破,为后续中国高铁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支撑作用。

十年来,京津城际从最初的47对列车一路增加至目前的108.5对,累计发送旅客2.5亿人次。客流也从开通之初的旅游探亲为主逐渐演变为旅游流、探亲流、商务流、通勤流和学生流等,有力促进了两地产业、旅游、文化、航空等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特别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交通一体化先行保障。作为京津城际主要经停车站,武清站日均发送旅客由最初的366人井喷式增至现在的1万余人,经停列车也由不足10对增至现在的20多对,10年来武清站共计发送旅客1218.5万人次。

“京津城际高铁在武清站只停靠一分钟,但是这十年来给武清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周斌说。在京津城际的带动下,武清区的旅游业从无到有,“佛罗伦萨”小镇声名鹊起,全区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600万人次,其中有不少游客来自北京。

8月1日起,京津城际全部更换为“复兴号”高铁列车。8月8日起,“复兴号”将在京津城际铁路恢复时速350公里运行,京津两地的通行时间将再度缩短。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走进新时代中国铁路,在技术方面、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复兴号”动车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使中国高铁颜值高升,吸粉无数。“复兴号”家族越来越兴旺,时速160公里、250公里、350公里等不同速度等级“复兴号”动车组正在服务于人民群众,或即将为人民群众服务: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已经驰骋在京沪高铁线路上;超长版17辆编组“复兴号”将于2019年投入到京沪高铁运营。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

无论是运营速度还是建设速度,“中国速度”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每天早上,C2205次京津城际停靠在武清车站,从北京上车的王晔出站换乘开往公司的班车。王晔所在的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20多名员工和她一样,每天往返于北京和武清。“从北京南站到武清站只用24分钟,很多在北京上班的人路上时间都比我长。”王晔说。

天津市武清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仲斌介绍,在高铁的带动下,近5年半时间,武清就引进企业8240家,包括铁科院、诺禾致源等一批领军企业。

风驰电掣的高铁,不仅跑出百姓出行的新速度,也进发出区域协同新动力。受益于京津城际延长线,京津两地共建的天津滨海一中关村科技园,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地标。

“越来越多北京企业正往天津、往滨海中关村发展。”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毅说,自2016年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至今,己累计注册企业568家,其中很多企业来自北京中关村。

在高铁的带动下,天津机场也成为乘客出入北京首都机场的重要门户。天津机场市场部总经理孙雨介绍,天津机场自2014年推出“空铁联运”产品以来,共为超过41万名旅客提供空铁联运车票报销服务,有效疏解了首都机场客流。

京津冀只是“高铁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伴随着高铁的滚滚车轮,“速度经济”突破了城际的界限,深刻改写着中国的经济版图。

十年来,京津城际、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杭高铁、广深港高铁……一条条高铁接踵开通运营,高铁建设成就有目共睹。

2012年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路段试车,再次以486.1公里的惊人时速刷新高铁世界纪录。2012年12月26日,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铁一一京广高铁正式全线通车,2014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一一兰新高铁全线贯通,2017年9月21日,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一一京沪高铁“复兴号”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兰新高铁到沪昆高铁,从哈大高铁到宁杭高铁,从西成高铁到贵广高铁,中国高铁版图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扩容。

展眼高铁十年,从“四纵四横”规划变为现实,到“八纵八横”蓝图紧锣密鼓实施。截至2017年底,全国己建成2.5万公里、占全球66.3%的高铁运营里程,己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超过70亿人次。到2020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左右,覆盖中国80%以上的大城市。依托高铁的“磁石效应”,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加速向高铁沿线区域汇集,一个个高铁枢纽交相辉映,一条条高铁经济带辐射延伸,带动沿线产城崛起。

高铁效应正在凸显,高铁红利不断释放,高铁将全国各地间时空距离大幅缩短,同城化效应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改变着区域经济发展结构。高铁发展让西部地区不再是遥远和发展滞后的代名词,为中西部发展注入活力和增加着力点,成为精准扶贫和脱贫致富奔小康新引擎。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黄阳华认为,从东部到西部,从北方到南方,通达的交通重构了“中国经济版图”,高铁线成为人民的致富线、幸福线和国家的发展线。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中国高铁从引进、吸收,到不断创新,发展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不同类型高铁动车组,奔驰在祖国雪域高原、天涯海角、东海之滨、戈壁沙漠。

中国高铁凭借着技术、质量、速度和安全上的竞争优势,以及近乎完美的乘车体验,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声誉,高铁也成为外国青年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

飞速发展的高铁技术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斐然成果的缩影,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铁相关技术让世界瞩目。

专家介绍,我国高铁总体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在高铁领域的研究正不断驶入创新的“无人区”。

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表示,中国铁路正在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智能养护维修、智能服务等方面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中国高铁智能化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世界高铁建设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2019年,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将率先在京张高铁投入运用,为北京冬奥会打造亮丽风景线:2020年,京雄城际铁路将建成通车,为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运力保障。这两条高速铁路将率先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铁路。

未来,高铁不仅将拥有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信、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还会推出更快高铁,研发高速磁悬浮列车、真空管道飞行列车,更会打造绿色高铁,研发更节能、更环保、噪音更小的动车组列车。

从“师以洋技”到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和中国标准走向全球,以“一带一路”为牵引,中国铁路正在把世界紧紧相连,并且漂洋过海从北美到南美、从非洲到南亚中国轨道装备和工程技术、标准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与全世界人民共享中国速度和中国铁路带来的发展机遇。

土耳其安伊高铁、印尼雅万高铁、俄罗斯莫斯科一喀山高铁……短短数年,中国高铁合作不断走向海外,领先的技术、过硬的品质、优质的服务惠及海外,中国创新让世界共享正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城际复兴号京津
慈善工作者文艺作品展示:韩京津绘画作品选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复兴号
A Glance of China High Speed Train
“复兴号”提速
我国首款时速160公里城际动车组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