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影像艺术的未来形态

2018-09-29 09:00雨葭
收藏·拍卖 2018年2期
关键词:策展美术馆媒介

雨葭

从摄影与电影的发明,到电视技术的出现,再到数字与互联网技术对影像的转化与激发,今天各种类型、不同层面的影像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世界与观念世界,以至于我们已完全可以把当代社会叫作“影像的社会”。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社会新形态,当媒介进入转型阶段,我们也试图寻找影像艺术的未来形态。

2017年12月中旬,“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在广东美术馆展出,将摄影和影像放在个非反映论的维度上,强调影像自身的独立,并强调不同影像媒介之间的复合性与跨越性。展览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法国、西班牙、瑞士、巴西、阿根廷、秘鲁、美国等国家和地区58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从中可以窥当下艺术家在影像领域的探索面貌。展期至2018年3月8日。

前世今生:从摄影到影像

这个占据了广东美术馆全部12个展厅的大展,是从观众自己的眼睛开始的。

1号厅一进门右手边有个小小的台子,里面有个u形镜,这样观众俯视这件装置作品时,左眼看到的是自己的右眼,而右眼看到的是自己的左眼,艺术家蒋竹韵用最简洁的视觉技术和观众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而在展览中,许多作品都显示出对技术与媒介本身的欣然尝试。

“广州影像三年展”是有前缘的,它的前身是历经三届跨越六年的“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曾经是广东美术馆除“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外另一个重要的学术品牌,也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国际性摄影双年展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自2009年后,该项目度停止。广东美术馆于2017年重启这一项目,并将“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正式更名为“广州影像三年展”,最为核心的变化就是将“摄影”改为了“影像”。

广东美术馆重新开启了对摄影,或者更广泛地说,是对影像作为一种复合媒介其自身的独立性以及与不同媒介之间所产生的跨越性思考。于是,如伺梳理静态摄影与其他影像媒介之间彼此碰撞和交融所带来的跨学科实验,就成为了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本届广州影像三年展“复相·叠影”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而形成。

策展人鲍栋在展览新闻发布会中对这一主题进行了阐释。在他看来:“‘復相在哲学层面上提示了一种多重的、共时的存在,一种非中心主义的与去本质主义的世界,旨在将摄影和影像放在一个非反映论的维度上,强调影像自身的独立性并平行于现实,甚至生产着不同的现实;‘叠影则强调着不同影像媒介之间的复合性与跨越性,鼓励我们去面对今天各种纷繁的摄影与影像的实践,更为开放、包容地把握摄影这个传统概念,并且把摄影与其他影像艺术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新的讨论空间。”

换言之,从“摄影”向“影像”的过渡,预示着从原来的“社会人文的摄影”延伸为更具包容性和学科性的“视觉研究的影像”。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本次展览一边是对过去的梳理和回顾,一边是对当下的关注及对未来的探索,我们将在动态、变化和发展中去建构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发展的历史链条。我们希望这次展览能够给予观众崭新的观看体验,并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全面的素材资源,引发公众对于影像艺术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实践与研究。”

全球范围的“影像”再议

本次展览分主题展和特别展两个部分。三位策展人中,亚历杭德罗·卡斯特罗特、鲍栋、曾翰各自代表国际化、全国化和地方化,构成了兼具国际和本土的“铁三角”。另外,三人背景刚好互补,“曾翰对本地珠三角的摄影史作了很好的梳理和研究,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要找一个这样的人很难得。而亚历杭德罗是观察国际摄影的发展动态,特别是南美洲一些发展;鲍栋是独立策展人,思潮相对比较新,也策划过不同的摄影的展览和当代艺术的展览。”王绍强说道。

主题展分别就照相机、照相馆、暗房、镜像、仿象、类像、画框与画册、自然与生命等母题展开对传统摄影与图像传播、消费的反思;与此同时,当媒介进入转型阶段,试图寻找影像艺术的未来形态,并在全球范围内勾勒出影像艺术的可视化图谱。

作为照相术最早传入中国的城市,广州地区从清以降的摄影发展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中国在摄影艺术发展的完整典型案例。在广东美术馆的三楼,是此次影像三年展的特别展“镜像粤影”,由国内策展人曾翰策划,这是一种“回归”的尝试。展览从粤港澳地区摄影史研究和对全球化历史的平行关系的思考出发,通过15位/组艺术家的作品,讨论摄影与历史、摄影与社会、摄影与我们所处时代的关系,跨越一百多年的影像创作历程,这部分展出了清末阿芳(1839-1890)原版蛋白照片;约翰汤姆逊(1837-1921)19世纪末来华拍摄的“中国和中国人的影像”;何藩(1933-2016)1950-1960年代所拍摄具有独特几何美学以及东方古典唯美意境的“新都市摄影”等。

策展人鲍栋认为:“在今天讨论影像艺术,最重要的不是讨论作品,而是需要把焦点从作为生产链末端结果的作品上移开,进入整个生产—传播一消费的运作机制中去,进入艺术实践对这种生产方式中各个环节的认识与回应中去。这种问题意识的转变,带来的不仅是方法论的调整,更重要的是讨论场域的扩大,从而能够真正地面对‘影像社会的议题。”

(编辑/雷焕昂)

猜你喜欢
策展美术馆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