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话艺术的汇聚融合

2018-09-29 03:10梁莹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播音主持

梁莹

摘要: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自2005年开办至今,始终将毕业汇报演出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至今已经有11届共13个班成功举办了毕业汇报演出。在指导、观看学生毕业汇报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并以毕业汇报演出的视角,谈我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经验与不足。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播音主持;毕业汇报演出

播音与主持专业是一个新生的专业,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从小到大,不断进行着调整和完善,已经发展成在国内高校中独具特色,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在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本科层次称为“播音与主持艺术”,属于艺术类专业;专科层次称为“播音与主持”,属于艺术传媒类专业。

一、基本情况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于2005年开始面向社会招生,是湖北省高职院校中开设最早的播音与主持专业,在湖北省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办学历史和经验积累的优势,目前是江汉艺术职业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正在申报省级特色专业。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开办至今,已经累计为社会输送了三百多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学生分布在湖北、河南、甘肃、新疆、西藏、北京、上海等地的媒体机构及传媒公司,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

由于属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进行艺术设计或艺术呈现,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艺术创作技能进行汇报展演,成为了播音与主持专业与其它艺术类专业的通行做法。

自申办起,播音与主持专业就将毕业汇报演出写进了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参加专业汇报演。从2008年6月,第一届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汇报演出上演至今,已有11届共13个班的毕业生成功进行了毕业汇报演出。他们分别是05级、06级的毕业成果展演,07级的《声声不息》,08级的《播颂2008》,09级的《直播2009》,10级的《肆忆嘉年华》,11级的《我是主播人》,12级的《艺声有你》,13级的《毕业声》,14级的《我们的声音》,15级播音与主持1班的《语声聚来》,15级播音与主持2班的《声如夏花》。05级和06级的毕业汇报演出在第六个学期末,也就是学生领取毕业证前夕上演。从07级开始,毕业演出都改在第五个学期排练筹备,学期末上演。

二、创作模式

专业创立之初,缺乏经验,学生的毕业晚会放在了毕业实习返校后举办,时间比较仓促,又缺乏教师指导。学生的毕业汇报演出内容大多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来进行展示,比如播音、朗诵,甚至歌舞表演等,内容选择较为随意,演出缺乏主题,没能充分展现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特长。自07级开始,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毕业晚会这种形式,既能够全方位展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又能够让参演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在筹备和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开阔专业眼界。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节目种类丰富多样,体现专业性

毕业晚会呈现的节目,不再只是单纯的播音和朗诵,而是加入了影视剧配音、动漫配音、纪录片解说、脱口秀、娱乐节目主持、婚庆主持、现场报道、人物访谈,还有相声、小品、话剧等内容。这些内容中,大部分都是学生在校期间在課堂上所学习过的。比如配音、主持、现场报道等内容,这些都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而相声、小品、话剧等内容,虽然不在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之中,但却与声音密不可分,也需要规范的语音、良好的声音去参与创作。而部分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爱好,在校期间愿意通过选修课的形式来学习、排演这类节目。在毕业晚会中加入这类节目,也能够体现出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声形俱佳”的专业要求。

(二)注重节目的包装编排,兼顾观赏性

播音主持是属于广播电视艺术范畴,有它特有的工作流程和创作方式。播音员主持人通过镜头话筒进行艺术创作,并不直接面对观众。但毕业汇报演出这种形式,又要求学生在舞台上直接面对观众进行播音表演,这时如果完全按照广播电视的创作方式来进行表演,肯定是不合适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循舞台艺术的呈现规律来编排节目,在体现专业性的同时,兼顾观赏性。近年来,随着LED大屏在舞台上的广泛运用,为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呈现提供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朗诵、新闻播音、影视剧配音甚至话剧布景等,都离不开LED大屏的衬托和包装。

(三)内容注重原创

在毕业晚会中,所有的新闻类节目都是学生独立完成视频拍摄、新闻采写、后期配音、出镜播音等流程,然后再将视频新闻在LED大屏上进行呈现。学生也能够独立完成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剪辑、配音。体现出了学生采编播一体的专业能力。其他类型的节目,虽不完全是原创,但在筹备节目中,将视音频素材编排剪辑为节目所需的形态,或为节目撰写主持词等,也都是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参与节目创作的过程,也是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训练过程。

三、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1998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同志曾对这一概念作出过阐述,他认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用、且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即教学计划,是课程总体规划。它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学科门类及活动,确定教学时数,编排学年及学期顺序,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展开的。不强调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强调针对性及实用性。针对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开设的课程只需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就可以了,专业课程的开设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理论课程的开设要以能够指导学生掌握、应用技能为依据,以“必需、够用”为度,不需要去开设很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用不到,或者对学生技能掌握并没有太大帮助的理论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摸索、借鉴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逐渐认识到,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成为“一专多能”的播音员主持人或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开设了与岗位要求相对应的课程,进行针对性培养。为基层的广播电视、企事业单位、新媒体培养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播音员、主持人。总体上的课程设置可以概括为五个层面:

第一,以“声话”为核心的播音类课程,构成了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群的主体,充分体现了“以播为主”的专业定位,是整个培养体系的核心。这类课程包括: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基础、播音基础与语言表达、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影视配音艺术、主持人思维训练。

这类课程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声音塑造和播音技巧,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1.播音(即能在镜头前和话筒前说好标准的普通话,掌握各种常见文体的播音技巧)。

2.主持(即口才,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与人交流沟通)。

同时,这类课程采取了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大课讲授精讲精练,教师通过大课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论困惑;或通过集中讲解示范,对某种专业技能进行训练和指导。小课授课主要解决个体差异。以6-8人编为一组,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示范、分析、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将大课上所学的知识转换为技能。大课和小课相互依托,按照6:2的比例共同组成了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专业课授课体系。

第二,播音人才从广义上来讲,是新闻人才,以采访写作课程为核心的新闻类课程,体现了播音主持工作的新闻性。

新闻类课程又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类课程,如新闻传播学概论;另一类是实践性课程,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

第三,后期制作课程,主要有音频剪辑制作和视频剪辑制作两门课程。

在当前传媒行业的工作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新闻节目需要播音员和主持人走出演播室,到现场去采访报道,他们不仅需要进行语言创作、还要同时进行现场采访报道,独立采制广播电视节目,也就是要具备“采、编、播一体”的能力。在毕业汇报演出中,由学生自己采写、拍摄、播音、制作完成的校园新闻及纪录片,正是对前三类课程,特别是新闻写作和后期制作课程最好的总结汇报。

第四,以文学文化类课程为基础的人文教学。

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中国语文、英语、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等课程。

第五,是以音乐、舞蹈、设计、摄影、表演等艺术课程为主的庞大的选修课体系。体现出了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艺术特色,支撑起了学生对艺术审美的诉求。

以上五类课程,特别是前三类课程,在自身的课程设置和各专业课程之间都注意到彼此的联系和辅助作用以期形成合力,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思维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开设的各门专业课程经过两年半年的教学实践,最终体现在三年级上学期的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生汇报演出上。

(二)丰富多样的校内实践活动

在校期间,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有著丰富多样的校内实践机会。一方面,得益于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以及学校和院系常年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为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提供了众多的登台主持实践机会。本专业内部每学期开展的职业技能大比拼活动、魅力主播大赛等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展示自己的舞台。而学生平日经常的舞台实践积累,既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起到了促进作用,也锤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毕业汇报演出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实训项目建设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校建成了电视虚拟演播室、录音棚、非线性编辑等一批高质量实训场所,为技能课的授课和实训提供了支撑条件。专业教师在实训室内通过仿真模拟教学,营造出与实际岗位相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自身不足及改革方向

(一)开展网络实训,开拓新的就业实训平台

根据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快速增长的网民人数和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表明,属于中国的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当下微博、微信等新兴互联网媒介广泛普及的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近几年,网络节目主持人这一职业开始出现,腾讯、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的自制节目数量也日益增多,为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平台。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播音与主持专业如果仅将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作为自己的实训基地,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也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学生多样的教学实训需求。

除了保持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良好的实习实训合作外,高职播音与主持专业还应在学生实训环节上做好以下两点:

1.走出仅仅只与传统媒体合作的旧思路,建立新的校企共生环境

传统媒体受编制及自身经营状况限制,所能提供的实践岗位很有限,这一点在市、县两级媒体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而由于受学历限制,这两级媒体恰恰是高职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最主要的校外实训平台。而网络主持人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各网络节目平台有着大量的岗位需求,网络节目时间灵活、节目制作地点没有特定限制,这些特点也特别适合学生在校或实习期间开展实训。

2.将新媒体实训平台运用于播音与主持专业日常教学中

在校内建立播音与主持专业和各班级的新媒体账号,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的录音、录像作品和作业通过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等新媒体手段上传,班级同学也可以通过公众号相互观摩交流。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熟悉网络视音频节目的制作流程,提升学生参与节目制作的意识和专业技能。

(二)开办与播音与主持相关的专业,建立专业群

近年来,开办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院校逐年增加,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如果这些院校在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同时,能再根据学校情况及社会需求开设影视后期制作、摄影摄像等与播音与主持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建立广播影视类专业群,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内各专业联合开展教学实训,开阔学生的专业眼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学校的专业影响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取得1+1大于2的效果。

猜你喜欢
播音主持
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如何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
论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