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型考前心理辅导课程的建设与反思

2018-09-30 09:08杨静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优等生中等生

〔摘要〕考前心理辅导课程在短时间内要解决“五个一”,以达到观念正、动机强、情况明,策略清,从而可以立即行动,创造属于自己的成果。

〔关键词〕考前心理辅导;黑马生;中等生;优等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5-0066-04

一、课程开发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考前心理辅导的刚性需求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南京市对各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各级领导、教师的心理教育意识渐强,因此,近三年每到高考、中考前一两个月,我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去年,我到5所学校考前辅导送教,今年是10所,并且连续三年给江苏省职教系统的全国技能大赛选手做赛前辅导,发现临考、临赛前的心理辅导课程研发与实施非常有必要且有价值。

(二)学科老师、家长难以理解与到位支持考生

随着一模、二模成绩的起起伏伏和考试日期的临近,考生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心态失衡,出现“焦虑、紧张、害怕”或“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等心态,很多老师或家长是没法处理的。而这时,如果孩子们得到理解、支持、专业的分析与引导,则都可以在原有状态下进步,快速调整,最后创造属于自己的成果。

(三)心理教师对高三工作价值的体现

很多心理教师总是抱怨在学校没有地位。因为心理教师平日的教学与咨询的劳动成果很难显化出来。但如果心理教师能够有力支持初三、高三年级长、初三、高三班主任的工作,搞定部分惊慌失措的考生,稳定与振奋整个年级,使师生都处在积极、自信、有序的考前状态下,心理教师在学校的威信、地位与价值自然就建立起来了。这也正应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句话。

(四)考生出现心理上的愤悱状态是心理升级的契机

临危不惧、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持之以恒、抓大放小,是考生优秀心理素质的体现。而一模之后,失眠、头疼、拉肚子、群体性生病,说明我们的身心系统经不起巨大的压力测试。这时,给予考生及时、准确的分析、支持与适当调整,不仅可以转危为安,而且可以打造虎狼之师,创造奇迹。这最后一两个月与压力共舞中的心理调整,是孩子们优秀心理品质锻造的最好时机,是见证孩子们成熟与长大的痛并快乐的过程。因此,我乐此不疲地到处给没有心理课的学校送教。

二、课程开发的条件

(一)20年高三心理辅导的经验

1998年至今,我每年都在接待初、高三的个案。近年来也一直做各种考前讲座,广场咨询,考前综合实践课程。2015年,南京五中开发过“中国梦·我的梦——高三圆梦助力活动”校本课程。因此,从个人、小组、年级活动,心理教师独自承担或以心理教师为主,17人的教师团队参与,种种活动,我们都尝试过。因此,我们有丰富的课程开发经验。

(二)交通的便捷,使更多学校可以共享考前辅导课程

考前孩子的心态总体是一致的,校际区别是有,但胸有成竹、自信镇定则是所有考生应有的心理准备。因此,原先只是供五中学生使用的心理课程,稍加改动,就可以迁移到别的学校,让更多偏远学校的孩子同样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心理支持。

以下就是今年我开发的《点燃激情 赢在高(中)考 我创造我的成果》共享型考前心理辅导课程。

三、课程开发的实施过程

(一)课程目标

1.理解当下是心智模式升级的黄金期。

2.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与野心。

3.看清当下状态中的“已做到与将要做”的部分。

4.找准自己的位次、卡点与行动策略。

(二)课程实施阶段

1.学情分析

考前1~2个月或1~2周是考生心态与成绩变动的敏感期。只要充分肯定考生的已知、已做到,根据各自的目标,看看还可以做哪些小事易事,孩子们就可以很快安静、稳定下来。而没有大考大赛经验的同学,在面对模考、测试起起伏伏的成绩时,容易陷入全盘否定或灾难化的病毒思维中,过于担忧、惊慌而导致手足无措,魂不守舍,考场失手。从近几年的个案辅导与六七百人的大型公开课来看,心理特别稳定,可以发挥潜能的孩子是有的,但每班只有极少数。大多数孩子,还真的特别需要对考试、对自己的状态、考试目标、潜能以及应考策略有一个完整的梳理。这节课是非常及时的总结回顾、展望未来、立即行动的冲锋课,是孩子们毫无保留、毫无遗憾、全面展示多年学习成果的动员课,是孩子们发出自己的声音,高调做自己,给社会一个漂亮答卷的会操课。

2.课程内容

考前心理辅导,抓“五个一”。

(1)一个观念:当下就是你心智模式升级的黄金期

无论是还有一两个月,还是一两周,你的心理都在演化变化中。因此,眼下就是你心智模式升级的黄金期。古话说,“浑水摸鱼”“乱世出英雄”。临近考试,各个层次的同学都迎来了全新的机会。因为考试不仅仅考知识基础,还考心态,考考场战略。后两者,对所有人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就如田忌赛马,战略合适,你是有取胜可能的。这一环节,就是要让全班、全年级的孩子都调动起来。

(2)一个目标:说出你的成果与野心

很多班主任会让孩子们制订考试目标。一般孩子会制订出:班级第几名,年级第几名的目标。这一目标在班级一交流,就让相同、相近位次的人产生紧张感。因此,我们要求学生的目标是具体心仪的学校或最后的分数。只与自己有关,必须把注意力收回来,超越自己,才能人人向上。这一目标应该是自己从小就渴望的,如果能实现,自己就满足了。目标必须能带来正向、主动、清晰、振奋的感觉。

在这个部分,很多孩子还是很保守的。不敢想,不会想。而当一个人没有找到真正让自己心动的目标,一些小挫折小困难就会打倒他们。因此,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孩子们触碰到自己内在的声音。这样,他们才会有惊人的爆发。

(3)一个状态:说出你眼前的状态

这部分是这节课的气眼。因为很多孩子会说出自己的状态是累、困、紧张、害怕、混吃等死等各种负面状态。当然,也有少数孩子会说,是正常的,兴奋的,期盼的。

这里开始定调。所有的状态都是正常的,非常正常的。因为:

累:说明你特别重视学习与考试,你付出了全部的精力,牺牲了休息,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只不过匆忙之中,你忽视了对身体的照顾,导致体能没跟上。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要注意好劳逸结合,保持这样的奋斗精神,你会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祝贺你,你真棒!

紧张:说明你不但重视考试,对自己还有较高的要求,希望自己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老师与家长都为你有这样的志气与要求感动。适度的紧张,让我们珍惜时间,学习效率高,练习量大,最后,会取得更辉煌的成绩。这时,你还要留一点时间休息,保证身体能跟上就好。

混吃等死:说明你心态好。虽然不知道眼前具体要做什么,但你相信明天,相信老天,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当然,你在保持好心态的同时,在清晰自己的目标后,可以找老师一起详细分析自己的基础、实力,以便确立当下可以行动的范围。在这么宝贵的冲锋时段内,还是要抖擞精神,给自己一个奋斗的机会。

这一环节,要教会孩子们学会辩证看待自己的状态。先充分肯定已有的努力,已有的态度,已有的成就。同时,要搞清楚接下来还可以做些什么,以达到平衡状态。

(4)看清自己的位次、卡点与对策

这里,我整理了三类考生的心理卡点与对策:

黑马生

就是班级或年级靠后的同学。因为基础薄弱,到临考前拾起书本,想学习时,发现有太多东西不会,这时,会出现恐慌心理。这不是坏事。“临时抱佛脚”“亡羊补牢”都是说只要想通了,何时都不晚。因此,这时候,去找找自己的老师,看看还有哪些部分是只要努力还是可以拿到分的,那就在划定范围狠劲干起来。正如孟子所言,学问之道无他,将自己放逸、懒散、浮躁的心收回来,像激光的高聚焦一样就能带来高突破。

中等生

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这类孩子就是要穿越“努力了却迟迟见不到效果”的黑暗高原期迷雾。很多孩子学习认真努力,原以为这次认真了,成绩应该匀速提高。可是,没有见到结果,那种失望、怀疑、焦虑、恐惧、懈怠、逃避等情绪就会蔓延开来。这是非常不利的考前状态。

考生如果能明白池塘效应,就会对暂时的没有动静保持镇定。系统论常举的一个例子是:池塘里的浮萍49天长满半个池塘水面,只要1天时间就会长满剩余的一半水面。中等生成绩一下出不来,就是因为练习量还不够,还不能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因此,保持镇定,带着希望,提着那口气,坚持下去,就会迎来豁然开朗的局面。

优等生

就是班级或年级的前几名。这类孩子学习基础好,学习态度好,思维品质佳。但这类孩子如果之前过于顺利,面对一模二模的偶然失误,也会出现心理失防而出现巨大的心理波动乃至退缩。因此,这类孩子需要调整学习状态为考试状态。

在大量优等生的个案里,我发现,这类孩子通常卡在试卷前面的一两个小题。1分、2分的小题没做出来,心里就慌了,急了,然后,压力荷尔蒙迅速上升,大脑一片空白,导致后续本来可以得分的题做不出来。

为什么这类孩子不能放过这些小题呢?这与他们平时爱思考爱钻研的学习习惯有关。平时在学习中,因为不需要考虑时间变量,对于自己不会的题目,会反复思考,参阅资料,做做实验,直到搞懂为止,这是一种长线研究型的学习方式。故而,他们平时的作业正确率很高,也学得愉快。但考场要求不一样,考场首要关注的是有多少时间,然后才能考虑创新,漂亮,字迹工整等。只要在规定时间做对就好。方法简便、多元,思路创新都是次要的。优等生如果在临考前一到两月,没有将平时研究型的学习方式转为求正确的考试方式,考场上就有可能因为时间不够,因为不会抓大放小而导致失利。

因此,这类孩子就需要先了解整张试卷的结构,先做会的大题,这样,大头分拿到,心定下来,再做后面的、哪怕暂时不会的题,也没事了。因此,這类孩子需要利用最后的时间来训练自己的全局观、流畅感(不再用橡皮、修正液)与时间感。这三种考场素质有了,他们的考场心态就是稳稳、妥妥的。

(5)一个行动:拿出可行策略,立即干活

在这节课的尾声,孩子们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拿出可行策略。或者是注意休息,或者是大胆请教,或者是埋头坚持练习,或者是练习自己的流畅感。

大多数班级或学校,现场会有提问与答疑环节。孩子们在听完大课后,会有一些个人小困惑。孩子们踊跃提问,当时的仪征二中与高淳湖滨中学,都有十几位同学要抢话筒发言。

(三)课程实施环节

1.授课人数

这节课,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来组织。今年在南京五中,先是一个一个班级上,后来是两个班合班上。泰兴黄桥中学是每个班选4名同学,结果72名同学来上课的。而在仪征二中、句容三中则是整个年级600多人、500多人的大课。

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班级教学最理想,因为老师有机会对每个学生做个性回应。年级大课后,如有本校、本区心理教师再跟进部分个案,也是非常棒的。

通常这样面上普及后,还有少量的学生会来咨询室追问。心理教师再做一点支持,就方便多了。

2.授课时间

考前辅导最好的时间是考前1~2个月前。这时是学生心理压力最大,最需要外界撑一把的时刻。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整,孩子们越来越成熟的心理素质在最后的考场上是会派上用场的。

3.授课方式

团辅、自我思考、课堂对话

4.组织方式

班级心理课课时,通常是班主任主动让出自己的一节主课来。

年级心理课课时,一般由分管德育的校长、分管高三、初三的副校长或年级长来安排,用一小时或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今年邀请我上课的人,包括班主任、校长、年级长,市教科所的领导、区教科室的领导,还有家长自费邀请给孩子班级的全体同学辅导。可见,整个社会的心理教育意识都在增强。

(四)课程检验和评价

1.南京五中的经验

五中的考前心理辅导课程已成为每年对高三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得到一届届校领导与年级老师的信任与支持。今年的考前辅导,没等学校组织,各班班主任就自发邀请心理教师到班上课,这已经成为五中高三工作的成功经验。五中生源质量在南京的四星级高中梯队中总体偏弱,但近三年的高考任务都完成得很好,连续三年获南京市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估最高奖——综合奖、教学质量优胜奖和教学管理奖。

2.周岗学校的经验

2017年,南京江宁区周岗学校(位于湖熟农村)进行了初三考前心理辅导,结果,从一模的区排位第30名跃迁到中考成绩的区排位第12名。今年,学校丁校长在4月份上交给区教育局的初三工作安排中指名要求我今年再去学校给初三的孩子们,同时也给全校教师们做心理辅导。

3.个案辅导的经验

从个案辅导来看,考前辅导的效果更是理想。我的研究论文《身心灵平衡模式的高考心理辅导有效性研究》已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09年第8期。

四、回顾与反思

今年我走了10所学校,做了一期江苏省教育频道《成长》栏目考前家长心理辅导节目《找回原来的你》。在中考前4天,南京18中还邀请我给孩子们再鼓鼓劲加加油。

今年通过与近5000名考生的上课、互动,我觉得考前心理辅导课程是每一位考生都需要的高心理营养课。如果学校本身有心理师资,一定要想方设法用好这位老师;如果学校没有,鉴于现在的交通便捷,完全可以共享心理教师。同时,我也高兴地看到,部分区县中心组的老师们会集体备课,到所辖区域的学校送课。最后的考前辅导不仅仅为漂亮的分数,更是在孩子们心理素质成熟的档口给他们雪中送炭。因此,心理教师们务必把握好这一机遇,乘势而上,让孩子们、老师们、家长们对心理教育有满满的获得感。

走过这一路,值得下一步注意的是:

(一)可开发考前心理辅导课程群

含学生考前心理辅导课、班主任考前心理辅导课、家长考前心理辅导课。目前,南京五中正在研发这样的系列课程。

(二)学科教师可增加一点考前心理辅导常识

孩子们与自己的科任老师接触最多。如果我们各主课老师有机会掌握考前心理辅导的常识,迎考复习就会变得有序轻松。因此,非常希望各地教研室在学科高三、初三教研活动中能增加一次考前心理辅导讲座。这样,孩子们就会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中都得到最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静平. 身心灵平衡模式的高考心理辅导有效性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8):15.

[2]杨静平. 在紧张状态下做最省力的发展性心理教育[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19):28-28

[3]杨静平. 当孩子出现躯体症状,让我们回归生活常识[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8):32-33.

[4]杨静平.“1+1”考前生态辅导设计[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4):25-2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南京,210004)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优等生中等生
主干强,则枝繁叶茂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培养语文优等生的策略
中学化学教学中万不可忽略中等生
不敢做选择题的“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