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纯华院士:力争科学研究“独一无二、非我不可”

2018-10-09 11:54新华网
稀土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稀土院士工作者

2018年年中,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发布张弥曼等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中科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入选“最美科技工作者”。

严纯华,17岁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先后获理学学士(1982年7月)、硕士(1985年7月)和博士学位(1988年1月)。此后留校工作,先后任北京大学讲师(1988年)、副教授(1989年)、教授(1992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9年)。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3年11月起历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党委组织部部长。2016年10月任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7年12月任兰州大学校长。读研期间师从“中国稀土之父”、200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进入到稀土化学领域研究。

严纯华院士,是我国稀土分离专业的第一位博士,他致力于稀土研究,其团队的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能够以空前绿色的方式分离高纯稀土,使我国在稀土资源分离以及绿色化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稀土有工业“黄金”、新材料“维生素”之称,因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功能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是很多高精尖产业必不可少的原料。

稀土的“美妙”不止这些,还能为高新技术材料带来匪夷所思、焕然一新的变化。在严纯华的眼里,“稀土就是一本百科全书,翻到哪一页都可以读到精彩的句子”。

师从“中国稀土之父”、200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受教于我国稀土科技和产业界的诸多前辈,严纯华致力于稀土分离理论、应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并为中国稀土分离工业发展和稀土功能材料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稀土分离方面,从串级萃取最优化工艺和流程设计到资源绿色高效分离工业的应用,严纯华在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与同行、同事和学生们的研究推动我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且引领了世界方向的领域。

严纯华发展了徐光宪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串级萃取理论”及稀土分离流程的最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高纯重稀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这项研究成果也是他认为自己学术生涯中一件“最有意思的工作”。

对于这项听起来高深莫测的理论,严纯华形象地打了比方。原本枯燥的专业词汇经他的连珠妙语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严纯华介绍,假如两种稀土一种愿意留在油里,一种愿意留在水里,那么将它们与水和油混合后,喜欢到油里的便富集在油里,喜欢到水里的就富集于水里,而油和水不互溶而将分层,于是两种稀土将基于各自本性,通过多次油水混合、澄清过程,使不同的稀土各得其所、得以分离。由于过去人们对稀土在油水两相及其动态分布规律不尽了解,也就难以知道究竟需要经过多少次这样的混合、澄清过程的重复才可分开两种稀土元素。

在徐光宪、李标国等科学家的指导下,严纯华及团队成功建立了一套计算机仿真模拟方法,用以模拟不同稀土元素萃取分离的动态过程,这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实验时间,又能对萃取过程看得更加真切,避免了人为误差。把这一思想推广到多个稀土的萃取过程就能解决稀土分离工艺和流程的优化和调整设计。

严纯华说:“使用计算机代替人工实验的方法,可成功对整个稀土分离的过程加以描述和设计,对现有工艺进行改造。”

严纯华表示,正是基于众多科技和产业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为我国稀土资源的绿色高效和高值化利用奠定了基础,为我国稀土功能材料研发提供了优质、低成本且比国外更具优势的材料,对稀土在高技术材料和器件产业发展上提供了非常必要和有价值的支撑。

坚持不懈地在一个领域里做别人没有做出来的东西,严纯华为了这个目标孜孜追求。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在老师们的指导和同行们的支持下,先后组织、主持了“攀登项目”和首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迄今已经连续完成了三项稀土科技领域的973项目。

这些项目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稀土分离科学和技术在国际的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国能够以空前绿色的方式分离高纯稀土,能够根据需求灵活稳定控制分离产品的质量,告别了过去只追求纯度不计环境成本、杀鸡取卵式的分离方式,发展了我国稀土绿色高效的分离流程和产业。

作为稀土领域一系列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组织者,严纯华与我国稀土研究同行一道,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继续保持着中国在稀土采选冶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促进了稀土在高精尖材料、器件和装备方面的应用。

严纯华说:“但必须承认,中国稀土在器件和仪器精密制造方面,必须补齐短板、超越西方,以争取做到独一无二,非我不可。”

科学研究无止境。西部也有自己特色,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在行业内领先。严纯华认为,虽然偏居西部,但是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兰州大学也可汇聚一批科技工作者,深入研究,共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树立起世界品牌。

对于此次获评最美科技工作者,严纯华坦言有些忐忑,自己离最美科技工作者还有差距,有很多扎根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比自己“更美”更优秀,更充满智慧和创造力,“但如果能够通过我的经历使年轻一代愿意走进科学、热爱科学,我想多少可以令我欣慰”。

猜你喜欢
稀土院士工作者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2021年11月中国稀土出口统计
2021年12月我国主要稀土产品平均价格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稀土铈与铁和砷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