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产区循环农业关键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

2018-10-09 06:10李玮娟邓胜兴王振兴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8年9期
关键词:循环农业

李玮娟 邓胜兴 王振兴

摘 要:在我国主要的柑橘产区地域范围内生猪是极其重要的养殖业,现阶段,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拓展,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养殖粪污等问题,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针对柑橘产区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的创新,基于产品研发、产业化应用方式进行相应探讨,同时提出了自身的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柑橘产区;循环农业;关键技术创新;产业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S6669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09.011

最近几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给许多地域内的水源造成严重污染,难以符合环保要求,尤其是南方的柑橘产区,柑橘皮渣以及沼液等资源利用技术遇到瓶颈,所以必须明确循环农业技术产业化以及装备化的要求,将其作为有效的突破口,为地域范围内的循环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可以保护产区范围内的生态环境。

1 使沼液灌溉更具装备化特征

沼液肥水一体灌溉模式的推行过程中普遍面临着管道堵塞以及罐管产气爆管等各类问题,所以,可有效结合水流力学原理,研发农用沼液重金属处理装置,实现沼液与沼渣两者的有效分离,最终达到沼液安全还田的目标。基于这一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建议可从聚乙烯管壁厚度的处理这一层面入手,而后明确它对于圆柱灌水器水力性能的影响,针对灌溉管道流到固体颗粒运动情况进行模拟和研究,灌水器应用次数的增加,其内部将会含有大量的沙粒,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使灌水器内部流量一定程度的削弱,最终面临堵塞故障。所以,建议需对聚乙烯管壁厚度进行有效控制,针对圆柱形罐水器进行水力性测试,借此途径明确它给灌水器流量所带来的影响,而后得出结论,每种聚乙烯管壁厚度给流量系数所带来的影响均有所不同,影响较大的对于业态指数的影响却较小,流道宽则会加大其对于灌水器出流的影响[1]。

进一步探究和分析,明确迷宫流道偏差量给灌水器水力性能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于抵抗堵塞性能的影响,研发消除流道内悬浮颗粒集聚位置灌水器堵塞设计方案,明确固体颗粒凝聚的诱因,运用切合实际的工艺技术手段,制定沼液管道施肥装置,增加沼液管道内部抗爆功能,使之具备自冲洗性能,将沼液沉淀物收集到某个装置中,借助水肥一体灌溉设备,使管道可自动调压,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沼液无害化处理,极大的降低成本,并保证管网运行时长,延长其使用寿命[2]。

2 实现橘渣有机肥产业化目标

现阶段,我国各产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这一过程中容易伴随着各类的污染现象,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根据城区循环农业的目标实现,必须对传统的橘渣提取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将橘渣秸秆高温自干燥发酵技术作为有效的突破口,尽可能降低橘渣处理成本,同时使之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技术研发后需申请专利保护,而后体现其应用价值,获取更高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以上所提及的技术手段主要应用在橘渣处理环节,传统的橘渣处理过程中普遍伴随着含酸高、干燥成本高、橘渣含水高以及发酵腐熟难度大等各类问题。橘渣秸秆高温自干燥发酵技术的应用,要求技术人员首先培养耐高温的橘渣发酵菌,同时体现超强的耐酸性,对橘渣发酵过程中菌生长过快的问题加以解决,而后将秸秆与橘渣进行有机融合,发酵时间控制在四至七天内,使物料完全腐熟,将其中存在的虫卵以及害虫等杀灭,防止疫情传播,同时还能将其中的大量水分蒸发,解决高含水、高含酸橘渣高温自干燥发酵技术应用的难题,此应用的创新以及改革体现了资金投入少、创新性强等特点[3]。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柑橘产区循環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许多的问题和阻碍,其中的养殖业粪污处理以及柑橘残渣处理都是主要代表,所以,要求当地区域内的研发机构必须肩负自身职责,做好技术创新工作,积极进行产品研发,而后对技术进行产业化应用,做好农业发展的节能和减排等各项工作,保障当地生态环境,同时使其经济发展满足可持续性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熊棣文,杨灿芳,喻黎明,等.柑橘产区循环农业关键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应用[J].中国科技成果,2016(18):14.

[2]熊伟,孔文斌,李想,等.三峡环库生态农业带构建与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创新应用[J].中国科技成果,2016(8):14.

[3]孔佑涵,苑平,李先信,等.枳、枳橙和甜橙实生苗的钾利用效率比较[J].热带作物学报,2017(3):472.

猜你喜欢
循环农业
江西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汉中市农村能源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分析
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系统能值分析
新疆农科院综合试验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分歧与弥合:循环农业发展中的利益群体分析
黑龙江省农垦发展循环农业效率评价
借鉴国外循环农业模式 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农业的保障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