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端淑的诗歌风格刍议

2018-10-09 11:02张敏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桂花诗歌

摘 要:彭端淑是清代蜀中知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以诗文知名于当时,现存诗歌三百余首,内容丰富,风格体裁多样,是巴蜀文学史上一笔宝贵财富。

关键词:彭端淑;诗歌风格

作者简介:张敏(1983.11-),女,汉族,四川泸州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01

彭端淑,字仪壹,号乐斋,清代眉州丹棱县高桥翠笼山人。一生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文知名于当时,年近五十始开始诗歌的创作,他在《白鹤堂诗稿·晚年诗叙》中提到平生创作诗歌六百余首,但刊行传世者仅不足三百首。这些诗歌,所咏并非一事,所写并非一时,形式灵活,气格古雅,朴实平易但颇有意味。诗歌体裁多样,古风、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皆有,其中尤其以五言见长。他主张诗学汉魏,推崇汉魏时的五言诗,并有意识地学习乐府民歌,他的五言古诗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受到乐府古诗的影响,七言古诗也写得端正厚重。

一、质朴厚重,气韵悲凉

这一类风格主要体现在三类诗歌中,一是入仕为官,羁旅奔波,看到吏治腐败、官场黑暗,彭端淑同情民生疾苦,担心国家命运,满怀积郁发之为诗,表现出厚重悲凉的风格,如《夏镇》、《阳江舟中》、《杜鹃行》。二是亲人逝去,从此阴阳相隔永不得见,表达自己的痛苦哀伤,如《途中哭老母》、《闻亡妻杨淑人柩已归里卜地欲葬感赋》、《途中哭兄》、《亡弟磐泉》、《少子墓下作》。三是来自于辞官回乡之后晚年的凄婉苦楚,政治隐退并非出于彭端淑的本意,是面对官场黑暗、仕途险恶不得已而为之,虽然归隐后寄情于山林,渴望逃出尘网,但他大半生的立身之道主要是儒家的入世思想,隐退后随之而来的失意感,加上病痛缠身,兄弟零散,让他晚年的心境倾向于悲凉痛苦,诗歌中也流露出愁苦情绪,如《忆紫云楼》、《秋夜》、《忆弟》、《元日立春》、《初冬》、《初夏遣怀》。

二、豪迈奔放,气魄宏大

彭端淑喜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奇丽雄伟的山川,这些诗篇往往大气磅礴,透露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如《七星岩》:

端州北郭奇峰七,磊落森芒列平野。女娲炼石不到处,留向人家亦已寡。

传言此岩应斗宿,流光夜陨色如赭;或亦变怪如五羊,按形审象非虚假。

峥嵘不假凡木生,猿猱欲度愁上下。中有元虚洞,水石并幽雅。

炎月吾此游,披襟独潇洒。清景不可留,欲去仍难舍。

当年李北海,遗书洞口旁,淋漓大笔终不灭,逸气直与岩势争轩昂。

吾不能效子美,所历之地一一形诗章;

又不能善记如子厚,柳山柳水到今千载有辉光。

此岩措施岂人力,天造地设非等常。自古高人赏者少,惜哉还置在殊方。

彭端淑在歌行体的创作上受李白和杜甫的影响,写得奔腾流动,腾挪多姿,常三言、五言、七言、多言夹杂运用,叙事抒情痛快淋漓,语言不加雕饰、明白晓畅。此诗以丰富的想象,雄浑的笔力,着力描写七星岩的峻岩高耸,绝壁峥嵘,颇有李白歌行体浪漫多姿、豪宕飘逸的特色。诗歌从古代的传说落笔,认为七星岩之高峻可做女娲补天所炼五色石的选材,又有传言此岩为天上星宿陨落,或能变怪为五羊,这样神奇的传说为七星岩的存在加上一层浪漫的色彩。接着形容七星岩的险峻,连在山中生活的猿猴都不能随意攀爬上下,如此险峻的山中却有一个名为元虚的山洞,里面水石清幽,炎夏中凉爽宜人,是一处胜景,让人流连忘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般美景,前人游此岩时曾留有气势轩昂的墨迹,诗人也诗兴勃发,意欲作诗将此岩的美景告之天下,又自谦不比杜甫能吟咏山水,亦不能如柳宗元一般长于作山水游记,只盼此地能有一日名扬于世。全诗呈奔腾流动之态,气势雄伟,一气呵成。

三、清新自然,闲适恬淡

彭端淑的诗歌是自然流畅的,没有刻意的雕饰,没有华丽的辞藻,不用夸张的铺排、雕琢工整的对仗和生僻少见的典故,语言浅近。他在《雪夜诗谈》中说:“诗之造句,以自然为上,雄浑次之,秀逸又次之,琢雕粉饰其下焉者也。”彭端淑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创作出明白晓畅的诗歌,一些写景咏物和表现生活闲适情调的诗歌,写得清新秀美,闲适恬淡。如《桂》:

阶前种桂郁葱茏,金粟團团万颗同。试看月华天宇净,香风吹入广寒宫。

全诗清新流利,且情韵宛然,以平易的语言写常见的桂花,将桂花写得生气蓬勃。以“郁葱茏”形容桂树生长的繁茂,以“金粟”形容桂花之形,以“团团万颗同”形容桂花花开时的繁盛,再联系民间对嫦娥所居广寒宫种有桂树的传说,以桂香能随风香飘广寒宫来写桂花的馨香四溢,十分生动有趣。

又如《江南舟中》:

无边草色连江绿,一色荷花映水红。自是江南好风景,轻帆柔橹画图中。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清丽动人的江南泛舟美景图,表现出闲适的情怀。

彭端淑在清代的官吏和文人中,有较高的声望,其诗文被士林奉为圭臬。彭诗内容丰富,风格体裁多样,得到胡天游、沈廷芳、蔡雪南、王昶等人的好评,是巴蜀文学史上一笔宝贵财富。“国朝二百年来,蜀中诗人以船山为最,有彭乐斋者,以诗古文名蜀中,年辈在船山前,名相埒。乐斋诗近体不及船山,五古苍劲沉郁,有杜臆论者,谓在船山之右云。”[1]彭诗质朴厚重,在诗歌创作上继承清初尚实学精神的同时又有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诗歌积极关注现实,是清代巴蜀诗人的先驱,具有开创之功。

注释:

[1][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下)[M].长沙:岳麓书社,1991:1147-1148.

参考文献:

[1]李朝正,徐敦忠.彭端淑诗文注[M].巴蜀书社,1995.

[2]李朝正.深沉悲惋的情调 鼎盛时期的哀音——彭端淑诗歌创作轨迹检视[J].社会科学研究,1995(1).

猜你喜欢
桂花诗歌
桂花
诗歌不除外
做桂花糕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桂花蒸
那一年桂花飘香
打桂花
诗歌岛·八面来风
好香好香的缅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