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说《马贩子米歇尔?科尔哈斯》和《水浒传》之比较

2018-10-09 11:02段云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水浒传

段云

摘 要:德国作家克莱斯特的中篇小说《马贩子米歇尔·科尔哈斯》讲述的是一位商人由于法律不能维护自己的正义而选择起义的故事,这和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从创作来源、起义原因、起义理由、招安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比较其异同。

关键词:克莱斯特;《水浒传》;起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01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克莱斯特创作的中篇小说《马贩子米歇尔·科尔哈斯》和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都是讲述起义的叙事作品。本文从创作来源、起义原因、起义合法性以及招安等方面比较其异同。由于《水浒传》人物众多,本文只选取宋江作为比较对象。

1.创作来源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宋王偁《东都事略·徽宗記》可以找到宋江起义的记载,还有其他史书如《宋史》也对此做了记载。不过,水浒传虽然取材于历史,但大部分都是虚构的故事。这和克莱斯特中篇小说相似。《马贩子米歇尔·科尔哈斯》也取材于历史上真实事件。主人公科尔哈斯以科恩商人科哈泽为原型。科哈泽1532年途经萨克森境内时以偷马的罪名被容克地主的家奴斥责,所骑马匹也被夺走。后来容克地主虽然愿意归还马匹,但马匹遭严重虐待。科哈泽提出的赔偿要求被容克地主拒绝。科哈泽求助于萨克森和勃兰登堡选帝侯也无功而返。愤怒的科哈泽于1534年宣告武力自卫。可以看出,两部小说都以历史事件加工而成。不同的是,施耐庵在参考正史以外,还有对民间故事的梳理和总结。而克莱斯特则以史实为基础,完全凭借作家想象虚构大部分情节。

2.起义原因异同

就起义原因来说,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都被逼无奈走上反抗的道路,但存在更多不同。宋江为躲避法律惩罚上梁山,他私放晁盖,杀阎婆惜,写反诗等行为都触犯了当时法律。而科尔哈斯则不同,他在“武力自卫”之前都没有逾越法律。科尔哈斯是“良民的楷模”,即使遭遇勒索,两匹马和仆人被残酷虐待,也没打算采用武力,而是希冀通过法律求得正义。但是容克地主使他的官司不了了之。在正义得不到伸张的情况下,他才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去求正义。另外,为妻子复仇是科尔哈斯行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科尔哈斯在妻子临死时就以决定“绝不宽宥容克”。后来萨克森选帝侯愿意给他生命和自由来换取对于选帝侯很重要的纸条,科尔哈斯却说:“毁灭他们,这正是蕴藏在我心底的最大愿望。”可见,复仇心理是另一个重要的起事动机。

3.起义合法性理由异同

《水浒传》中宋江反抗政权所提出的口号是“替天行道”。儒家知识分子将理想社会称为“王道社会”。他们主张,“道”作为最高的政治原则要优先于作为最高政治权势的君主,即“道高于君”。君主究竟有道或无道,其行为和权位是否具有合法性必须接受道的检验。北宋年间统治阶级倒行逆施,民不聊生,他们便行动起来,为实现王道而斗争。

与《水浒传》中以传统的中国儒家思想来为起义做辩护不同,科尔哈斯以天赋权力来辩护自己行为的合法性。他在起事前的判决书中根据天赋权力要求容克赔偿损失。在马丁路德谴责他的行为后,他对天赋权力进行阐释。他认为自己被人类社会逐出怀抱,是被逐出了集体的人。法律若拒绝保护公民,公民就可以拿起自我保护的棍棒。科尔哈斯的辩护有两个思想来源。一是在中世纪,在得不到独立法庭时,武力自卫被视为是实现正义的合法手段。其二是受到现代启蒙思想影响,特别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思想。洛克在《政府论》中写道:“国家权力是受人民委托来实现某种目的的,那它就必然要受那个目的的限制,当这一目的显然被忽略或遭受打击时,委托必然被取消,权力又回到当初授权的人民手中,人们又可以重新把它授予最能保卫自己安全的人。当政府已经开始祸害人民,统治者的恶意已昭然若揭,或他们的企图已为大部分人民所发觉时,人民就将被迫揭竿而起,推翻他们的统治了。当立法机关被变更时,当握有最高执行权的人玩忽和放弃职责,当立法机关或君主在行动上违背他们的委托,人民的这种最高权力就能体现出来,政府就将解体。”可以看出,科尔哈斯为自己做的辩护和洛克所阐释的思想是一致的。

4.招安异同

两部小说中,主人公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接受招安的。但是条件的性质不一样。科尔哈斯提出,只要给他通行权,将曾被拒绝的状子呈递到侯国法庭,他就解散队伍。也就是说,只要法律保证公民权利,他就可以放下武器。而宋江接受招安的条件是封官加爵。

另外,两位作品中接受招安的原因也是不同的。科尔哈斯是在宗教人士马丁·路德的干预和斡旋下实现的。科尔哈斯信仰宗教,马丁·路德是“他认识的最最德高望重的人”。经过路德的劝说和允诺后,他答应解散队伍。他接受的原因是一旦法律保护个人权利,个人就得回到集体中去,也就没有了造反的理由。而宋江寻求招安的理由是多方面的。既有队伍壮大之后的前途考量,也有统治阶级的利诱,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招安可以满足宋江早已有之的建功立业心理。

参考文献:

[1]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约翰·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64.

[3]赵蕾莲.论克莱斯特中篇小说的现代性.同济大学学报.2010年4月 S89-98.

猜你喜欢
水浒传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歌川国芳的水浒传绘画作品特征分析
半斤八两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德译《水浒传》——欧洲最早、最奇、最经典的译本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时代悲剧——浅析《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