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人工智能:给未来生活加点“温度”

2018-10-10 10:03杨佩佩
杭州 2018年36期
关键词:洞见网易音箱

文∣杨佩佩

人工智能的到来,比我们想象中快得多。从最初AlphaGo战胜顶尖棋手时的震惊,到对赌神Libratus称霸德州扑克赛场的习以为常,“人工智能”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的深奥词语,已经真实地走向我们的生活。今天的我们,或许已经站在了“未来生活”的起点。

当然,这个起点,网易不会缺席。

“好听”的音箱,懂你、也懂世界

“嘀嗒嘀嗒,来点适合夜晚的歌”“嘀嗒嘀嗒,提醒我明天早上7点起床”……

这是音乐发烧友张同学最近每天都要进行的对话,说话对象是“嘀嗒嘀嗒”,一台颜值、智商、品味均在线,长得又像“红灯笼”的网易三音云音箱。

业界普遍将这类具有与人类进行语音交互能力的音箱统称为“智能音箱”。除了具备点歌、获取资讯、购物、打车等“生活助手”功能,还可以与智能家居实现物与物的互联。自2015年下半年美国亚马逊公司正式推出“智能音箱Echo”,拉开产品序幕后,国内外各类IT公司都在陆陆续续跟进智能音箱的开发工作。就国内市场而言,更是从一开始的寥寥无几,发展到如今的“百箱大战”。

① 网易洞见×方太 新零售AR展示方案

② 网易洞见×上海爵士音乐节 AR舞台效果

在众多智能音箱中,“嘀嗒嘀嗒”是一个亮眼的存在。如果把小米的小爱同学比作擅长“调戏”的机灵鬼,喜马拉雅的小雅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那么,嘀嗒嘀嗒则是一个爱唱歌、懂音乐、也懂你的文艺小青年。

与某些科技公司放弃音质、依靠性价比打开市场的策略不同,在保证智能语音交互的同时,网易三音云音箱更专注音质,精准理解用户喜好,以强大的AI技术实力为基础,试图打造大众家庭场景中听歌体验的No.1。

除了使用百年丹麦HiFi扬声器制造商Peerless独家打造的扬声器单元外,网易三音还融入云音乐推荐算法,在上佳音质的基础上,为用户推荐更适合自己的音乐。“随便来一曲,都是自己的心头爱”,这样的极致体验,更是让网友忍不住评价,网易三音是“走心”的AI届“听音神器”。

数据显示,对于中美两大市场的智能音箱,使用频率排名前两位的功能均为播放音乐(均超过50%)和控制家居(中国25%/美国31%)。这也意味着,如何精准理解用户喜好,播放“心灵深处的声音”,将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粘性。

今年7月,网易三音选择在京东金融平台发起“共创”活动,发动音乐爱好者共同打造首款产品“网易三音云音箱”,首批产品已在8月发货。通过第一时间获取“共创者”使用感,做好后续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和新功能的开发。此举得到了大批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和追捧,众筹仅上线36小时就达成目标金额,最终众筹完成度超500%。

“让听歌变得更纯粹”,网易对用户需求的坚守,彻底打开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心扉。正如宣传海报上,丁磊的那句推荐语:“如果你热爱音乐,也用云音乐,我肯定你们会喜欢这款音箱。”

确实,音乐发烧友张同学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这盏“红灯笼”了。

翻译界的“人机大战”

当我们还沉浸在对AlphaGo的惊叹时,字幕翻译界也正经历着相似的一幕。

一边是高冷的美剧翻译大神,圈内人称“妈妈桑”的somehacker,一边是加持“网易见外”AI翻译的无后期经验的“路人”小姐姐。他们所面临的,是2-3分钟短视频字幕翻译的对抗。结局不出意料,“AI翻译+人工精校”的模式以“翻译质量相当,但速度更快”战胜了传统的人工翻译。

这场“人机大战”,是今年5月在人人译视界主题产品发布会上发生的场景。其中,厉害的主角——“网易见外”,其实是一个集视频听翻、直播听翻、语音转写、文档直翻功能为一体的AI智能语音转写听翻平台。

↓ 网易三音云音箱

同样的40分钟短视频,要想完成中英双语字幕制作,传统翻译需要经过听译、校对、调轴、压制等步骤,3-4个人力协同作业大致要花费4-5个小时。而“网易见外”AI翻译则省去了字幕听写、翻译和切轴工作,用户只需上传视频至“网易见外”网站,就能一键生成中英双语字幕,全程仅需6-8分钟,极大程度地解放了重复劳力。

有人可能会质疑AI翻译的准确性。事实是,目前,“网易见外”中译英识别准确性已高于95%、翻译准确率高于85%;英译中识别准确率已高于80%、翻译准确率高于70%。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学习,其准确率还将不断提升。

“网易见外”除了应用于网易内部的新闻、教育、电商、音乐等产品,它的优质、低价,吸引了各大垂直领域的合作伙伴,包括央视网、芬兰最大电信运营商Elisa、二更、人人影视等。“网易见外帮助我们的译员快速完成翻译任务,使我们可以支持更大量的翻译要求,且翻译结果和效率都让我们的客户感到惊艳,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客户都是如此。”人人影视商务总监宋君评价道。

网易见外是提升跨文化交流、传播效率的产物,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看见外面的世界。网易见外负责人表示,网易见外的愿景是运用AI提升视频翻译行业的整体效率,为人们带来更开阔的眼界与更丰富的知识文化素材。未来,除了继续深耕视频翻译场景之外,网易见外会在智能会议同传、智慧教育等应用场景进行拓展。

一座“智能王国”的崛起

还记得网易云音乐在去年缔造的多起刷屏事件吗?农夫山泉的AR星空乐瓶,香积寺“禅音”新年祈福放飞漫天的AR心灯……这些虚实结合、有趣又有温度的“玩法”,离不开背后的支撑技术——网易洞见AR。运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人机交互等深层技术,提供AR应用所需的基本场景内容理解能力,将虚拟物体精准投放于现实场景,创作出一个你想要的世界。

在网易众多的人工智能应用中,“网易影见”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可将任意平面转化为显示屏幕,实现触碰交互、空中手势、物体交互等多维度交互方式。比如,一边看菜谱、一边下厨的小伙伴,可能会恨不得自己可以长出“三头六臂”。“网易影见”可作为智慧厨房的一员,将菜谱、操作步骤直接投影到案板、盘子等物体上,用户在切菜、调味的同时就可以触发下一步操作指导,使双手得到解放。目前,网易影见已经与博世、西门子、方太等高端家电厂商达成合作意向。

① 网易洞见×云音乐x农夫山泉案例

② 网易影见×绘本案例

网易三音云音箱、网易见外AI翻译、网易洞见AR等产品的吸睛亮相,开始让我们关注到产品背后的团队——网易人工智能事业部。而让人吃惊的是,他们早已低调地为网易搭建起了巨大的“智能王国”。

网易对人工智能的探索始于2011年,那时候的网易杭州研究院多媒体技术部(人工智能事业部的前身)主要研究人脸识别,并最先应用到网易邮箱。后来经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团队扩张,于去年升级为网易一级事业部。

凭借多年在技术领域的积淀,如今的网易人工智能立足顶尖技术,能力覆盖了计算机视觉、增强现实、自然语言处理、语音交互、模式识别、深度学习、异构计算、数据智能。不仅全方位支撑起了网易系游戏、邮箱、音乐、 电商、新闻、教育、翻译、云服务等整个网易集团产品的创新,而且致力为全球企业服务,连接国内外智能产业上下游。

人工智能的比拼在于落地,真正地重塑生活。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汪源曾表示,网易不会主攻基础性研究,而是看重人工智能的技术落地,尤其是与业务场景相结合的实际应用。

站在人文与科技的十字路口

在习惯了抢流量、赚快钱的互联网时代,离不开“打磨”“品味”“慢一拍”这些词语的网易,显得尤为“骨骼精奇”。

网易人工智能也不例外。网易三音发起“共创”,将音乐爱好者的真实需求融入产品研发;网易洞见助力家电新零售,让AR成为人与商品交互的新方式;“网易影见”解放用户双手,打造别样的智慧厨房体验;网易洞见为考拉海购打造AR娃娃机,解锁电商营销新玩法……每一项技术、应用,都致力让科技与生活相融,打造一抹“温度”,真正地走进每个用户的心中。

网易人工智能负责人李晓燕认为,人工智能的真正意义,不是在于站在人的生活对立面去生存发展,而是在于支撑人的决策,提供更好的生活。网易人工智能更着重于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致力于有温度的交互体验,建立科技与用户之间融洽的沟通,实现人与万物、人与他人、人与内心的连接。

站在人文与科技的十字路口,网易选择驻足交点,做一个懂人工智能的“匠人”。

确实,这很“网易”。

③ 网易见外×翻译界“人机大战”

猜你喜欢
洞见网易音箱
蓝牙音箱的直线之美
当代青年生活定律
丁磊:互联网是一个让人梦想成真的地方
网易有道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网易考拉”缘何加入“阿里大家庭”?
单独中的洞见
单独中的洞见
单独中的洞见
单独中的洞见
磁无线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