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核谣言传播的定量化研究

2018-10-10 07:42陈虹宇杨妍然
中国核电 2018年3期
关键词:辟谣传播者谣言

陈虹宇,杨妍然,房 超

(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核电发展离不开公众可接受性的提高。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全球爆发了多起反对核电的群体性事件和抗议,德国在之后宣布弃核,核能公众接受性在多国大幅下降。IAEA在 《核能技术路线图2015》[2]中指出,我国核能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公众接受性。近十年来,我国多次出现民众抗议涉核项目的群体性事件,如杞县 “核泄漏”谣言、福岛事故后 “抢盐”谣言、连云港核燃料循环项目谣言等。除了公众对于核能接受性低的原因之外,一些涉核谣言的大范围快速传播,也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涉核谣言的传播激发了群体性情绪,诱发了群体性事件,从而使得公众接受性降低;另一方面,涉核谣言能够大范围传播也正体现了公众接受性低以及对涉核企业、政府部门信任低的情况。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3-4],随着公众的风险意识、环境意识的提高,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谣言的大范围、快速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也更易引起社会恐慌。想要提高核能的公众接受性,减少因涉核谣言带来的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就需要对涉核谣言的传播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统计实验和动力学模拟对涉核谣言的传播和辟除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处理涉核谣言的建议。在实证研究中,我们设计并完成了涉核谣言传播意愿影响因素实验 (实验(1))和涉核谣言辟谣效果实验 (实验(2))。在动力学传播模型中,我们将群众分为了冷漠者、中立者,传播者和辟谣者四类,提出了四类人群的转换关系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组,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不同转换因子下不实信息传播情况及三种辟谣效果的差异。

1 涉核谣言实证研究实验

1.1 实验内容

实验 (1)旨在研究不同群体对谣言的传播意愿,所用谣言为物理博士马克安的 “核雾染”谣言 (附录A),传播意愿的测量按照李克特量表让被试从1~5(1-完全没有,3-不确定,5-非常有)中选取。实验随机选取江西省彭泽市150名被试,男女比例1∶1,年龄结构呈正态分布,实验方法采取街头调研的形式,以环保公益组织的名义向普通市民发放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前会确认受访者是否听说过 “核雾染”的概念,确定受访者并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后才开始进行实验。

实验 (2)研究三种不同辟谣方式的辟谣效果,分别为:简单辟谣、逻辑辟谣和动机辟谣。“简单辟谣”直接告知被试 “您刚才所阅读的文章是一则谣言,请不要相信”;“逻辑辟谣”选取了环保专家从科学角度对核雾染进行辟谣的文章(附录B),文章对谣言的逻辑进行严密的论证,对其逻辑链各个击破;“动机辟谣”是对撰写谣言文章的写作动机进行介绍,强调其传谣背后的别有用心。实验 (2)以被试辟谣后对谣言内容的分辨能力和对原谣言传播倾向作为辟谣效果的指标,为实验 (1)的后续实验,被试相同,分为三组,每个辟谣方式各50人。

1.2 涉核谣言传播意愿影响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 (1)得到的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通过描述性统计中的频率分析可以看出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而以往许多研究都是利用网络问卷进行,导致样本中高学历的年轻人比例较多,此次调研为实地调查,样本多样性更佳。

本研究分别从性别、年龄、居住地和学历4个人口学因素对涉核谣言传播意愿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的方法是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表1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表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使用SPSS20统计软件对谣言传播意愿与性别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统计量为-1.423,对应显著性水平为0.157,大于0.05,不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说明男性与女性在谣言传播意愿上没有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

表2 性别对谣言传播意愿的影响分析Table 2 Influence of gender on the rumour spreading intention

对谣言传播意愿从年龄方面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年龄和学历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说明谣言传播在年龄和学历上有显著差异,而在居住地上差异不大,因此在辟谣时应该重点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学历水平群体采取不同方法,如表3所示。

表3 其他因素对谣言传播意愿的影响分析Table 3 Znfluence of other factors on the rumour spreading intentiou

1.3 涉核谣言辟谣效果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 (2)将实验 (1)的被试分为3组后,令其分别阅读不同的辟谣材料,并回答核能知识测试题和选择 “核雾染”文章传播意愿 (1-绝对不会,2-不太可能,3-不确定,4-比较可能,5-一定会),得到的不同方式辟谣后被试核能知识水平统计量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方式辟谣后被试核能知识水平统计量Table 4 Respondents'nuclear energy knowledge level after different refutation ways

根据表4的结果,整体平均数为1.06,说明被试的知识水平仍然不高,其中,简单辟谣和逻辑辟谣对辟谣后认知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动机辟谣组的得分则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这是因为动机辟谣没有指出谣言的错误指出,而简单辟谣可能刺激被试,使其重新判断谣言,避免一些错误。

传播意愿的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方式辟谣后被试传谣意愿统计量Table 5 Respondents'spreading intention after different refutation ways

可以发现,辟谣方式效果最好的是动机辟谣,而逻辑辟谣组的传播意愿甚至于还超过了辟谣文本阅读前的整体传谣意愿2.94。说明采用逻辑辟谣的方式效果最差,可能还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有可能是由于民众对于环保部专家信任度较低,在阅读过辟谣文章后反倒产生了混乱或者阴谋论的想法,因此依然选择传谣。文献研究也表明,当信息出现争议时风险也会被放大。专家之间的争辩容易增加民众的不确定感,会增加民众的顾虑,他们会认为风险可能没有被正确的感知,还会降低对官方发言人的信任。特别是当民众已经对风险产生了恐惧时,专家的分歧将更为突显[5]。

2 动力学传播模型

2.1 模型概述

动力学传播模型将群众分为了冷漠者、传播者、辟谣者和中立者四类群体,并假设四类群体之和为1,每个群体的值即代表该群体占总人数的比。冷漠者指对涉核谣言漠不关心的人,不进行任何动作,对谣言传播不产生影响,但可能变成传播者或者辟谣者;传播者指主动传播涉核不实信息的人,有几率影响其他三类人,是模型中的谣言来源;辟谣者是反对涉核谣言进行辟谣的人,有概率影响其他三类人;中立者是关注事件发展,但不表态或持中立态度的人,不会对其他三类人产生影响,但较容易向其他三类人转换。根据上述假设,建立了谣言传播动力学方程:

其中,y1为冷漠者;y2为传播者;y3为辟谣者;y4为中立者;ai、bi、ci、di(i=0,1,2,3)为转换因子,脚标为i(i≠0)表示遇到y i才会发生,脚标为0则表示不需要接触其他群体即可自行转换。表示各群体转换关系的动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谣言传播动力学模型Fig.1 Dynamic spreading model of nuclear rumour

模型涉及多个转换因子,转换因子指某群体向另一群体转换的概率,实际反映了各群体互相影响的情况,其值应该由实证研究确定。模型设有阈值P(0<p<1),若传播者或辟谣者数量小于P,则视为该群体消失,模型直接将该群体归零且不会再产生,分别意味着辟谣成功和辟谣失败。

2.2 仿真实验

利用matlab对谣言传播做了仿真实验,主要包括不同转换因子对谣言传播的影响、阈值P对谣言传播的影响和三种辟谣方式辟谣效果的比较。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研究的模型是经过无量纲化处理的,因此只有相对值才有意义。

(1)不同转换因子对谣言传播的影响

转换因子的不同直接影响了谣言传播的进程和辟谣成功与否,由于转换因子众多,选取影响较大的b3作为变量进行对比实验。b3为冷漠者受辟谣者影响后转化为辟谣者的转换因子,实际反映的是辟谣效果,分别取b3=0.5和b3=0.1代表辟谣效果较好和较差,P值取0.01,得到图2所示的仿真结果。

图2 (a)b 3=0.5;(b)b 3=0.1Fig.2 (a)b 3=0.5;(b)b 3=0.1

图2 (a)中,传播者在20个时间节点后数量小于阈值P,根据假设被判定为辟谣成功,而图2(b)中辟谣者在20个时间节点后数量小于阈值P,被视为辟谣失败。可见,b3确实影响了谣言传播过程,且说明辟谣者辟谣的有效与否对辟谣结果至关重要。同时,注意到b3=0.5时,虽然辟谣失败,但是传播者最后还是低于阈值P,这是因为在谣言传播一段时间后会被其他热点事件替代,绝大部分群众不再关注谣言,成为冷漠者。尽管如此,图2(a)中出现了众多的辟谣者,说明很多公众对谣言方面的知识有了了解,可以预防下次类似谣言的传播,而与之相反的图2(b)中出现了众多传播者,且谣言消失的时间更长,说明谣言影响了很大的公众,即使谣言最后自然消弭,产生的影响也比图2(a)大得多,所以,有效的辟谣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2)阈值P对谣言传播的影响

若辟谣成功,由于没有传播者,所有群众最后都会变为冷漠者,P值仅影响辟谣成功的时间长短,故选择辟谣失败的情形研究P值对模型的影响。图3为不同P值下辟谣失败后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P=0.01时,传播者数量会在32个时间节点后低于阈值,被视为完全消失,不再有谣言产生;而P=0.001时,辟谣者数量不会低于阈值,并会在一段时间的波动后趋近于一个稳定值。这说明,彻底辟谣难度大,在已经有较好的辟谣效果后继续辟谣性价比不高,同时,谣言会出现 “二次伤害”的情况,经过很长时间后会出现一部分顽固分子,但他们对其他群体影响很小。

图3 (a)P=0.01;(b)P=0.001Fig.3 (a)P=0.01;(b)P=0.001

(3)三种辟谣方式辟谣效果的比较

不同的辟谣方式的辟谣效果不同,反映到动力学方程即是转换因子不同,对三种辟谣方式,分别假设:

1)于简单辟谣并不知道谣言的动机和逻辑,假设简单辟谣后不会转换为辟谣者,即b3,d3,f3均为0。

2)由于 “动机论”使人们不关注谣言本身,假设动机辟谣后中立者、传播者和辟谣者转变为冷漠者的概率更大,即a0,b0,c0更大。

3)由于逻辑辟谣对谣言进行了剖析,最具说服力,假设逻辑辟谣中所有被辟谣者影响的人均成为辟谣者而不成为中立者,即e3=0

得到的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图4(a)的普通辟谣为实际采取的三种方式结合的辟谣,是辟谣最快的方式。由图4(b)可以看出,简单辟谣中谣言的消失完全依靠传播者转变为冷漠者,且会出现大量传播者,因此不能称为 “成功”。而图4(c)的动机辟谣中,传播者平稳下降,数量最少,说明谣言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表示逻辑辟谣的图4(d)的谣言传播时间明显长于简单辟谣与动机辟谣,与实验(2)中逻辑辟谣后被试者传播意愿最强的现象一致,同时,逻辑辟谣会出现最多的辟谣者,有利于公众对该谣言涉及的行业的了解。这些现象说明,辟谣既要果断告知公众谣言的错误,又要让公众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谣言变成科普的阵地。

图4 (a)普通辟谣;(b)简单辟谣;(c)动机辟谣;(d)逻辑辟谣Fig.4 (a)Normal refutation;(b)Non-logical refutation;(c)Motivation of refutation;(d)Logical refutation

3 总结与建议

涉核谣言在核能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但只要积极主动、合理科学的应对,涉核谣言不仅可以被辟除,还能成为核能宣传的阵地。本文通过统计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等多种手段对涉核谣言的传播和辟除进行了研究,发现公众对谣言的接受程度受到年龄、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辟谣方式有不同的辟谣效果,结合多种辟谣手段,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辟谣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结合上述研究内容,我们提出了一些处理涉核谣言的原则和建议:

1)针对不同群体要采用不同的辟谣方式和手段,特别要关注其年龄和学历。

2)结合多种辟谣方式,既要关注缩短传播时间,还要注意控制传播范围,使辟谣过程中出现尽量多的辟谣者和更少的传播者;

3)彻底根除谣言难度大,时间长,性价比低,将不实信息控制到一定程度是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

4)涉核谣言是挑战也是机会,是政府和核能业界宣传的阵地,尽管逻辑辟谣时间长,但必不可少,对于突发紧急舆情时间,可利用动机辟谣。

附录A “核雾染”谣言

去年冬季以来雾霾严重程度进一步加重,波及大半个中国,且往往一两个星期经久不散。原来只是华北地区雾霾严重,现在连南方地区也不能幸免。雾霾如此难以解决,早已不是简单的环境污染,而是一场中华大地上悄然上演的生存灾难,其严重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已到了灭族灭国的地步。

几年前我国内蒙地区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铀矿,然而这个超大型铀矿是和煤矿一起形成的,且铀的成分已深深渗透入煤中。铀是放射性元素,一年一亿吨铀矿石被煤炭携带出来运往全国各地,就是二十万吨放射性铀的散失。这些含铀煤炭一经燃烧,放射性铀就会进入空气中,飘散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也正是因为这些放射性铀粉尘,造成了大气中形成威尔逊云室效应,使大团尘埃能够聚集且终日不散,导致现在的雾霾如此难以消散。江西也是铀矿的重要产区,2013年赣州就因为当地铀矿开采造成的粉尘污染发生过抗议,原因是铀矿导致当地的肺癌死亡率陡增。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贫铀武器只留下了不到几吨的放射性粉尘,都被国际环保组织谴责多年,指责其危害当地儿童健康造成各种出生缺陷和癌症。而我国毎年从烟囱中排放几十万吨放射性铀粉尘,其危害是无法用化学作用消除的,几亿年难以消退。当今中国的核雾染已经相当严重,到了危及千秋万代的程度,但是政府为了隐瞒真相掩盖灾难,已经将 “核雾染”列为互联网和微博上无法搜索的禁词,已经将 “核雾染”列为互联网和微博上无法搜索的禁词,不让老百姓得知真相,企图捂住雾霾问题。

为了让政府悬崖勒马,停止放射性铀对环境的继续污染,希望大家多多传播,让更多人了解真相,让政府采取行动,展开全面调查,规范煤炭生产,阻止灾难恶化。

附录B “核雾染”谣言的辟谣

以上您阅读的材料实为一则2013年流传的网络谣言,所涉及信息均为不实信息。

环保部 (前生态环境部)针对2013年底网上首次出现的 “核雾染”言论,组织业内专家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雾霾的形成与核辐射没有直接关系,实为一则谣言。

近年来之所以频频出现大面积、持续性雾霾,主要还是人类排放导致的污染物激增所致,也与我国的天气状况有关。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所谓的 “核雾染”并不在其中。

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陈晓秋指出铀作为核能的宝贵资源,国家是有相应的勘探开发计划严格控制的。凡是作为燃料煤利用的,其中所含的铀是不具有开采价值的。至于铀和煤共生或伴生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如果能作为燃料煤,已表明其铀含量很低,不具有开采价值。到目前为止,“全国煤矿放射性核素含量数据库”共搜集和整理了来自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煤矿中的1014个煤样和879个矸石样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测量结果。通过对数据库数据的统计分析,全国煤矿煤样的放射性核素含量,都不足以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威胁。

自古以来人们就生活在天然辐射环境之中,不过除了具有开采价值的铀矿,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铀含量极低,气溶胶中铀的含量对健康的辐射影响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国家核安全局官方网站,查阅 “辐射环境”发现,2012年9月至今,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处于 “正常水平”。

专家呼吁市民不要恐慌,理性看待谣言。

猜你喜欢
辟谣传播者谣言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如何科学识别谣言?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澄清事实 明辨是非——温州新闻网辟谣举报平台建设之探索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辟谣联盟:一切谣言都是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