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快速测定桔梗有效成分研究*

2018-10-10 06:04张湘东马晋芳罗娟敏葛发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年5期
关键词:红外光谱仪桔梗皂苷

张湘东,马晋芳,罗娟敏,葛发欢,肖 雪

(1.中山大学南沙研究院 广州 511458;2.中山大学药学院 广州 510006;3.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 南昌 330006;4.广东药科大学 广州 510006;5.广州中大南沙科技创新产业园有限公司 广州 511458)

R93近红外光谱具有无损、分析速度快、分析成本低、适用性广、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样品或多种成分等优势,因此,近红外光谱快检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手段[1-2],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饲料、食品、药品快检等行业。实际工作中,尤其是中药材质量评价中,需要根据《中国药典》对该药材进行质量评价,但操作繁琐,费时费力。近红外光谱快检技术的出现,可以在现场进行质量评价,因此弥补了中药材采收或收购现场质量把关的不足,节省了检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这一需求的出现,相应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也在食品、药品、饲料行业盛行开来。

Micro NIR-1700微型近红外光谱仪[3-5]因为具有体积小,光源、滤光片、检测器集于一体等优势,可现场直接连接电脑进行采样和实际测量,为中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便利。中药桔梗是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ondiflonm(Jacq.)A.DC.的干燥根,味苦、辛,性平,肺经[6],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味中药,且药食同源,市场需求量大[7-8]。其中桔梗皂苷D是其主要活性成分[9]。

本研究采用Micro NIR-1700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以中药桔梗为例,使用THUNIR V3.0化学计量学分析系统,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桔梗皂苷D的定量校正模型,验证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实际应用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和药材

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Thermo公司);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XS205 DuaLRange型,梅特勒-托利多);Micro NIR-1700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美国JDSU公司);化学计量学分析系统(THUNIR V3.0,清华大学);桔梗皂苷D(纯度99.00%,购自于中国食品药品研究院)。乙腈(色谱级,购于德国默克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桔梗药材(市售,一共65个批次)。

图1 桔梗粉末原始近红外光谱图

表1 校正集样本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测定表

1.2 各样本真实值的测定[10-11]

1.2.1 色谱条件

Kromasil100-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pH=3.0)(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流速为0.7 ml/min,柱温35℃,进样量20 μL。

1.2.2 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桔梗皂苷D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5 mg的溶液,即得。

精密称取5 g桔梗粉末,至于50 mL锥形瓶中,加入25 mL甲醇,超声提取30 min,过滤,取滤液,旋转蒸发器回收甲醇,收集提取物,向其中加入20 mL水,再加入30 mL乙醚脱脂,收集水溶液,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提取液浓缩至干,加甲醇溶解定容至10 mL。

1.2.3 真实值的测定

按照色谱条件,经HPLC测定,得各样本的真实值。

1.3 各样本近红外光谱的测定

取65批的桔梗样品,采用近红外光谱仪进行近红外光谱数据的采集,按如下条件扫描:漫反射模式,分辨率2 nm,扫描次数32次,波长扫描范围900~1 700 nm。每丸重复扫描3次,得出平均的准确的光谱数据保存为txt格式,并转换为CVS格式。采集的原始近红外光谱见图1。

1.4 模型的建立

采用THUNIR软件[12-13],对采集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的比较,同时,根据HPLC测定的质控指标成分的含量真实值,选择具有特征的波段,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桔梗皂苷D的定量校正模型,采用留一法进行内部交叉验证,确定模型的主因子数,对未知的桔梗样本进行桔梗皂苷D的含量预测,并与真实值进行比较。采用交叉验证标准误差(SECV)、相关系数(R2)对模型的优劣进行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指标性成分真实值测定的方法学考察

采用HPLC法测定桔梗中桔梗皂苷D,采用外标法进行计算,绘制了桔梗皂苷D的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Y=130.3848X-64.4824。方法学考察中,精密度试验的RSD值为1.35%、重复性试验的RSD值为3.78%、稳定性试验的RSD值为2.57%,均低于3%。加样回收率试验采用加入100%浓度的六份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在98%~105%之间,RSD低于3%。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可见该HPLC测定方法的精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好、回收率高。

2.2 近红外校正集样本和验证集样本的选择及划分

根据HPLC测定结果,将测定的65个桔梗样本分为校准集(52个)和预测集(13个)。如表1所示,并对校正集或预测值的桔梗皂苷D的含量进行比较,校准集的含量范围更大,且含量数据分布均匀,符合建模条件。

2.3 桔梗皂苷D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

2.3.1 异常样本的剔除

近红外光谱在采集过程中,会由于仪器或其他实验误差,可能导致采集的光谱存在异常,影响到模型的预测精度。THUNIR软件本身自带的离群样品判定方法可以进行异常样本的判定和剔除,本实验应用马氏距离阈值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将52个桔梗样本按照马氏距离排序,所有样本的马氏距离平均值为0.1346,阈值为0.2604,显示无异常样本超过阈值,证明52个样本均可以用来进行模型的建立,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2 验证集样本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测定表

表3 离群样品判定原始数据

图2 桔梗皂苷D的近红外光谱预处理方法比较

2.3.2 近红外光谱的预处理

根据近红外光谱的特征,结合采集光谱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温湿度和粉末本身的均匀度等因素对光谱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中对桔梗的原始光谱和预处理光谱进行比较,进而提高信噪比和模型的预测精度,预处理方法见图2。由于近红外光谱主要反映-CH、-NH、-OH、-SH等官能团信息,因此,对常用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有卷积平滑、导数处理、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变换等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一阶卷积求导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最有利于模型的建立,如表4所示。

2.4 近红外光谱的波段选择

近红外光谱中,存在有效信息的同时,还包含有噪音等干扰信息,导致建模的工作量增加,影响模型的精度,因此,在建模时,需要优选出最佳建模波段。本研究中,采用化学计量学软件提供的光谱区间选择功能,进行不同的波长选择方法的比较,比如有:相关系数法选择波长区间、全波长法选择波长区间、迭代优化波长选择方法等等方法,优选出最佳波段为1 050~1 614 nm,此波段建模SECV值更小,R值更大,所建模型的效果更好,如表5所示。

2.5 模型主因子数的确定

采用PLS方法建立定量分析模型时,主因子数是优化模型的关键步骤,主因子数的选择反映的是未知样本被测组分产生的光谱变化,直接影响到模型的实际预测能力。根据参考文献报道[12],本实验采取内部交叉验证方法,考察不同主因子数对SECV的影响,优选出最佳的主因子数,结果表明,随着主因子数增加,SECV陡然下降,因此,选择主因子数为8,具体见图3所示。

表4 光谱预处理方法的模型参数比较

表5 波长选择方法的模型参数比较

2.6 建立最佳定量校正模型

本研究运用THUNIR V3.0化学计量学分析系统,根据表1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测定结果,建立定量分析模型,52份样品用于建模,选用一阶卷积求导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最佳波段为1 050~1 614 nm,最佳主成分数是8,得到的定量校正分析模型的R2为0.9563,SECV值为0.0168,SEC值为0.0117,其他相关参数见图4。

图3 桔梗皂苷D的最佳主因子数选择

图4 桔梗皂苷D校正模型的相关参数

图5 桔梗皂苷D的预测值与真实值拟合图

2.7 定量校正模型的验证

采用建立的桔梗皂苷D定量校正模型,分别对剩余的13个验证集样本进行含量预测,如图5,结果显示桔梗皂苷D的真实值与预测值高度匹配,其预测的相关系数R2均≥0.90,表明桔梗皂苷D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Micro NIR-1700微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桔梗药材的近红外光谱,并建立了桔梗皂苷D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校正模型。结果显示该光谱仪的分析精度准确,能够满足实际快检应用中的需要。但与生产线中的近红外设备一样,属于一种间接的分析技术,其预测的准确性是建立在大量具有代表性样本准确测定的前提下。但其建立的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进行样本的筛选,且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在现代中药中的推广使用,可以为采购药材时的提供一种随时检测分析的新方法,使近红外光谱实现真正的便民服务。

猜你喜欢
红外光谱仪桔梗皂苷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HPLC-MS/MS法同时测定三七花总皂苷中2种成分
桔梗及其种植技术
HPLC法测定大鼠皮肤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
傅立叶变换光谱仪的研究现状与光谱信息分析原理
HPLC法同时测定熟三七散中13种皂苷
钠长石玉与相似玉石在红外光谱仪下的鉴别特征
考古文博类实验教学中红外光谱仪的应用与实践
桔梗之真伪
——辨别味之苦甜
显微红外光谱仪不同检测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