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2018-10-12 09:28成慧香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效果

成慧香

【摘要】 目的:对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2例患儿,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式护理,试验组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方式护理,对两组的满意度和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及家属总满意度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总依从性100%,高于对照组的9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能够让患儿及家属满意,且患儿依从性较高。

【关键词】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护理; 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2.021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2-00-02

在临床上,儿科作为单独开辟出来的重要科室,由于其特殊性,存在着工作上需要谨慎且繁琐的护理风险[1]。特别是小儿患者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且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病痛,不但不能够帮助疾病的治疗,反而会加大治疗难度,同时自主意识较差,不能很好地遵医嘱,同时依从性很弱,这使得护理困难增大[2]。因此,在对儿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文献[3]临床研究表明,当小儿患病后,家属因对小儿病症忧虑过重,在治疗过程对医院医护人员的治疗手段和护理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对家属及患儿采取合适的沟通方法较为重要。为此,笔者所在医院采取肢体语言沟通的方式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7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2例患儿,纳入标准:患儿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并能够配合完成调查工作;肢体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均取得患儿家属同意[4-5]。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疾病、器质性病变者;监护人不明确者。其中男40例,女42例,平均年龄(5.3±2.6)岁,平均(2.5±0.6)周。按照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2.5)岁;平均病程(2.4±0.1)周。试验组中,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2.8)岁;平均病程(2.5±0.7)周,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必要的护理,根据医嘱内容与患儿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行对症护理措施[6]。试验组采取肢体语言沟通的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包括有以下方面。

1.2.1 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依据医嘱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如果在护理过程中遇到患儿哭闹不止,应在与家长的耐心沟通下尽量取得家长及患儿的积极配合以便进行更好的护理。

1.2.2 心态护理 进行护理治疗时,家属及患儿的心态非常重要,尤其是患儿还不是很能独立自主,对家长的依从性较大,家长的心理态度直接影响患儿的状态,因此进行护理前要对患儿及家属说明进行护理的目的,减少因不了解而造成的恐惧感,同时还应普及疾病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开展进行相互讨论的环节,有助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患者和家属有了一定了解后,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具体方法及操作的指导,不断宣传教育与护理有关健康教育资料,让患者对其有一定了解。

1.2.3 语言沟通护理 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沟通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充分感受患儿的真实感觉,了解其心理状态及身体健康程度,然后与患儿进行肢体动作或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方面的沟通交流。但必须在此过程中,能够让患儿及家属理解护理人员的肢体动作,并充分体会肢体动作所要表达的具体意思。在进行护理的同时,与患儿进行深层次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在面对患儿害怕恐惧等心理时运用表情或简单的鼓励性语言进行鼓励,让其配合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1.2.4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心理进行准确把握,注意倾听患儿的心声,对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能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进行进一步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同时护理人员在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及护理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微笑,以热情大方的态度进行护理操作,并对患儿及家属的观点进行点头同意或摇头否定等,使得患儿及家属能够增加好感。小儿患者对新事物具有一定的恐惧感,且认知能力较差,在进行治疗前可对其他已参加过治疗的患儿进行观看,熟悉其整个过程,并对不懂的问题进行细心解答,并具体示范如何操作,以减少初次见到操作的器械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在整个过程中,要对患儿进行疏导,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能够愉快的进行整个过程。

1.2.5 注重自身形象 护理人员要严格注意自身的形象,着重注意穿着干净整洁,给人留下比较好的印象,也能使得患儿及家属更加愿意与之接触。护理人员与小儿一般都存在较大的身高差距,在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蹲下使之能够在同一高度进行沟通,感受到平等一致。对于在护理过程中表现极佳的患儿伸出大拇指进行表扬。而若患儿出现痛苦的表情时,要加以安抚。在进行查房过程中,抚摸患儿额头和脸颊,减少患儿的害怕不安。若患儿必须进行深入的护理操作,并明显能提前预知会出现不适时,要提前进行心理安慰,并给予鼓励。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进行抚摸或握住患儿的手加以安慰,并采取转移患儿注意力的方式对其进行安抚。

1.2.6 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要始终控制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让其处在适宜患儿的指标状态汇总,保持病房内光线明亮,让患儿不会感到压抑、不舒服。当需要与患儿进行沟通时,要与患儿保持在适当的距离范围内,不会产生距离感还能够进行恰当的沟通。在询问患儿关于疾病的问题时,也要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如询问体温高低时,除了测量外,可以用手轻试患儿的额头,让患儿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依照患儿对护理过程的配合度对依从性进行评价,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抵触,其中完全依从表现为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对其采取的治疗措施,未出现害怕、恐惧等情绪,也无反抗行为;部分依从表现为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能够部分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对其采取的治疗措施,会有轻微害怕、恐惧等情绪,未出现反抗行为,且在护理人员的鼓励下完成治疗;抵触表现为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措施出现抵触行为,有害怕、恐惧等情绪,甚至出现哭闹等一些反抗行为。患儿对治疗总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7-8]。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其中非常满意评分为8~10分,满意评分为6~7分,5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儿及家属总满意度95.12%,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儿科护理中,较易出现护理风险,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家属带患儿进行就诊时,患儿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与之交流较为困难[9]。也因为此原因使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受到阻碍,同时对患儿病情的把握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在临床对儿科的护理工作中,要找到合适的护理方法为儿科患者进行护理。肢体沟通语言,也称为姿语,指的是在某些既定的环境下,依靠自身的身体能够展开的动作和姿势向对方表达自己想要通过语言描述的意思,这样不用嘴上出声音就可以传出真实有效的信息[10]。特别是当要表达的对象是小儿患者时。患儿尤为需要关心,所以护理人员要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对患儿进行照顾。文献[11-12]研究证实,在临床儿科诊治护理中,进行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通过护理人员的肢体动作的表达,能够让患儿感受到在护理中的温暖与减少不安恐惧的心理,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也能够让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

在本研究中,试验组患儿及家属总满意度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肢体语言沟通方式能够使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更加满意。而试验组依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患儿进行肢体语言沟通方式能够改善患儿的不良情绪,减轻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因恐惧而不配合治疗,因陌生而感到害怕的心理,增加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加患儿对護理的信赖度,并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感。

综上所述,采用肢体语言沟通的护理方式对儿科患儿进行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临床护理得到相应的改善,增加患儿对护理的依从性,并提高对疾病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玲.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89-90.

[2]周群,章国梅.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7,26(14):77-78.

[3]王宗娟.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32):568-569.

[4]刘昕玲.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9):92-93.

[5]张宝焕.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114-115.

[6]严春梅,柯伟群,冯春玲.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肺炎护理工作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与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6,36(3):299-300.

[7]刘丽,李华.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中医,2015,37(10):1576-1578.

[8]何素平.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6):163-164.

[9]王小梅,陈芳,李莉.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3):379-380.

[10]王爱珍.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11):91-92.

[11]郭利方.肢体语言沟通对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5):77-79.

[12]张华楠,王灵香.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8):256-257.

(收稿日期:2018-03-20)

猜你喜欢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当上课忘了带笔……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小画匠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灯
事关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