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图形研究 体悟概念生成*
——《全等图形》课堂实录与评析

2018-10-13 03:06周海东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分割线重合体悟

□周海东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笔者执教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图形》一课时,通过建构操作活动,引领学生经历图形研究的过程,体悟概念生成,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现将课堂实录及感悟整理成文,与同行交流研讨.

一、课堂实录

(一)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对全等图形的初次触摸

师: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解析】用数学的眼光来看这两片叶子,我们不再关注它作为生物的一种特性,只关注它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演示课件)师:如果把这两片叶子叠合到一起去,你会有什么发现?

生:重合!

师:你能再举点这样的例子吗?

生:比如黑板、教室的窗户等.

师:这一类图形有何特质?

生:通过平移或旋转后会重合.

师: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解析】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的全等现象是熟悉的,但对其数学属性并不了解,因此,笔者设计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引导学生从一类图形的共性特征中抽象出全等图形的概念.

(二)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对全等图形的三度辨析

1.眼见未必为实——对图形全等的首度辨析

探究活动1:观察与验证.

师:如图1,观察下列图形,请找出其中的全等图形并连线,再运用实验材料进行验证.

图1

师: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目测.

师:眼见未必为实,你有办法来验证吗?

生:旋转透明纸上的菱形,发现它们能够重合.

师:非常好,请坐!要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全等,只要把它叠合到一起去,看是否完全重合.但是这个图形是拿不出来的,利用透明纸把图形“拿”出来比较,就可以判断了.

【解析】纸上呈现的图形是不可移动的,学生只能依靠“目测”来判断,但这种“目测”并不严谨.因此,笔者通过提供和图1完全一样的透明材质的操作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将图形运动从不可操作转化为可操作,真正让学生经历图形研究的过程.

2.逆向亦或为真——对图形全等的再度思考

师:如果把一个图形平移(如图2),平移后的图形跟原图形全等吗?

图2

图3

图4

生: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平移时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师:如果旋转后像图3这样全等吗?

生:也是.

师:翻折后像图4这样呢?

生:也是.

【解析】从人的思维角度而言,既然判断图形是否全等可以借助平移、旋转、翻折来验证图形是否重合,那么反过来呢?结论还成立吗?

3.本质越辨越明——对图形全等的深度辨析

探究活动2:同一张底片冲印出来的1寸照片和2寸照片.

师:这两张照片是全等图形吗?

生:不是,大小不同.

探究活动3:如图5,下列两个由三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全等吗?

图5

生:不是,因为它们形状不一样.

师:那么你有办法让它们变成一样吗?

(学生上台操作,如图6)

师:这个方法很好,有其他办法吗?

(学生上台操作,如图7、图8)

图6

图7

图8

【解析】通过控制形状和大小这两个变量让学生深度理解概念.

(三)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对全等关系的深入研究

1.复杂中抽象基本,训练学生识图技能

探究活动4:操作与实践.

师:如图9,观察图形,你能找出图中的全等图形吗?

图9

(学生小组活动)

生:可以找一下对称轴,依据对称轴可以找出对称图形.比如说竖着的,横着的也行.

师:怎样才能不重复和遗漏呢?

生:我们对它进行分解或分类.

师:最小的三角形有几个?

生:12个.

师:再找哪个?

生:边长为3的三角形有6个,最大的三角形有2个.

师:三角形找完了,应该找……

生:四边形.

师:(边演示边说)还有梯形,还有更大的梯形,还有最大的梯形……还有不规则的图形,同学们可以找出非常多的全等图形,如图10.

图10

师:找全等图形时需要把握什么样的特征呢?

生:我认为是形状相同,大小也要相等.

师:很好,你抓住了全等图形的基本特征.

【解析】通过这样的识图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因为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才更有价值;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悟分类讨论的思想.

2.运动中感悟本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探究活动5:操作与实践.

师:如图11,图中②是由①经过怎样的运动得到的?

图11

生:向右平移5个单位.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你能在操作纸上画出下一个图形吗?除了平移,再进行翻折又是怎么样?

(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如图12、图13、图14)

图12

图13

图14

生:图12中的③是由②继续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

生:图13中的③是由②继续向右平移3个单位,然后翻折过来得到的.

师:如果先翻折再平移是不是一样的呢?

生:是.

师:那图14呢?谁来说说?

生:由图①先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②,再由图②旋转90°并翻折过来得到图③.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运动只是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不变.今后我们将会经常用运动的视角来研究图形,运动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解析】笔者设计了“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并依据语言的描述来画出图形”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观察、操作、类比,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变化中寻找不变,体悟数学抽象思维

小组讨论:如图15,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沿网格线将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吗?

(学生小组合作,5分钟后学生上台演示,展示成果,如图16)

图15

图16

师:说说看,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些分割线的?

生:我们是一条一条试出来的.

师:有没有一般的方法呢?

(生沉默)

师:横向与纵向其实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只要找到一个方向就可以了.我们不妨选择横向.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分割后两个图形是什么关系?

生:全等.

师:这些分割线都经过一个什么点?

生:中心点.

师:你能想清楚为什么吗?

生:因为分割后的两个图形经过旋转是能够重合的.换句话说,这个分割线也一定被中心点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

师:你的发现真妙!其实我们寻找分割线,就是要找从左侧边界上的点到中心点的连线就可以了.如图17,这两个点之间沿网格线有几条可连的分割线呢?

生:四条.

图17

图18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左侧中间那个点与中心点之间也有两条可连的分割线.

师:同学们再画时,是不是就简单了?只要画出左半边的分割线,根据全等图形的特征,另外半边就马上可以补出来了.

【解析】引导学生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由全等的概念展开联想,从而抽象出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单元的起始课,又是学习平面图形关系的引言课,隐含地指出平面几何的研究对象是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把对称、平移和旋转作为研究平面几何的基本工具,把图形的分割与拼接作为研究平面几何的基本方法.

(一)概念的建构必须着眼于数学现实

概念教学的核心是概括,需要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实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从而归纳形成数学概念.对全等图形数学特质的描述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有丰富内涵的过程.教材将全等图形的概念描述为“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之为全等图形”,其特征为“形状相同、大小相等”.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将全等图形定义为“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呢?笔者认为,根源在于难于进行观察和运算,用数量关系来描述图形的形状、大小的难度要比“重合”要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图形全等的数学本质就是“重合”.因此建构“全等图形”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身边的“重合”现象,从而提炼出这一类图形的共性特征.

(二)概念的理解需要经历数学思考

就教师而言,“全等图形”无疑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但这种“简单”其实是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长期积累才得到的.由于数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学生对貌似简单的数学概念往往需要费很大周折才能真正理解.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会造成教师以为学生很懂,而学生实质“懵懂”的教学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追溯概念本源,展现其形成过程,充分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理解全等图形的特征.

本课例首先借助“数学实验”帮助学生从感性上来体悟图形的全等.由于缺少对图形的数量关系的描述,学生对于两个图形是否“完全重合”的判断只能依赖目测,猜想图形“全等”.这种验证方法并不可靠.显然,印在纸上的平面图形无法运动,但是,借助数学实验材料——透明纸,就能实现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从而判断图形是否全等.

其次利用“逆向思维”建构认知冲突来思辨概念.既然可以用平移、旋转、翻折的方法来检验图形是否重合,那么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是否和原图形全等?这样的想法自然产生,而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说理思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完全重合”这一概念的理解.

最后通过控制“形状”“大小”这两个变量来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笔者先利用“同一底片”来控制形状,再“利用3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来控制大小,让学生感悟“完全重合”的特征就是“形状、大小相同”,而形状、大小是可以用数量关系来描述的,通过有趣且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深度理解全等图形的特征.

(三)概念的应用需要体悟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要以基于感知和操作所得到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典型实例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充分讨论、理解归纳共同属性.本节课站在系统思维的高度引领学生经历图形研究的过程,体悟概念生成的基本方法.一是通过从复杂图形中抽象出基本的全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感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二是根据图形变换规律画图,让学生在画图过程中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并依据语言描述来画出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是沿网格线分割正方形,借助一个有挑战性的活动来积累图形研究的经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他们所画的图形中寻找共性,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所有的分割线均隐藏在三个特殊“点”之间的连线上 .

猜你喜欢
分割线重合体悟
全成形运动休闲外套分割线的设计与编织工艺
女装分割线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体悟成长——我与蜗牛宝宝共成长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分割线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运用思路探析
电力系统单回线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
分割线设计手法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浅析重合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