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与经伤椎固定在A型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对比

2018-10-13 05:23南运东
颈腰痛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伤椎椎弓A型

南运东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河南 商丘 476000)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脊柱损伤,目前多采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常规手术仅固定伤椎的上、下各一个椎体,即所谓的“跨伤椎”固定,但患者术后的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丢失率较高,且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的发生率也较高[1]。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自2011-06-2015-01收治的70例AO分型为A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70例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32例予以伤椎置钉,另38例单纯行跨伤椎固定,现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以探讨伤椎置钉在A型胸腰椎骨折中是否有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11-06-2015-01,共收治70例AO分型为A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依据患者螺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跨伤椎置钉固定组(A组)38例,以及经伤椎置钉组32例(B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节段、术前VAS评分、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凸角等术前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于伤椎顶点行闭合复位后,取后正中入路,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显露椎板和两侧关节突关节,经C臂机透视引导下,利用Weistein法确定置钉点,传统4钉固定即在伤椎上、下相邻的椎体两侧椎弓根依次置入椎弓根钉;若经伤椎置钉,可在伤椎置入短钉。A组患者伤椎的上、下椎体置钉时,均选用单轴螺钉;B组在伤椎及其上位椎体均选用单轴螺钉。螺钉置入后,将预弯的连接棒安装在螺钉尾端凹槽内,适当撑开并复位伤椎,经C臂机透视确认伤椎复位满意后,拧紧螺帽,冲洗切口并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术毕。

1.3 疗效观察

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以下指标的评估:(1)疼痛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情况的评价;(2)影像学指标:包括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凸角,以及两项指标的矫正值与丢失值。其中,伤椎前缘压缩率=(1-伤椎前缘高度/正常高度)×100%;伤椎后凸角=上终板与下终板连线的延长线交角;矫正值=术前值-术后即刻;丢失值=取内固定后指标值-术后即刻。(3)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得随访23-51个月,平均31.6个月,无失访者。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如下:

2.1 并发症情况

随访期间,A组3例发生螺钉松动,2例发生钉棒断裂,总发生率为13.2%;B组3例发生螺钉松动,无内固定断裂者,总发生率为9.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x2=0.72,P>0.05)。

2.2 VAS评分改善情况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组间对比,两组术后的VAS评分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种置钉方案手术后,有相近的解除疼痛效果。

2.3 伤椎前缘压缩率及伤椎后凸角

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其伤椎前缘压缩率及伤椎后凸角均有显著的矫正效果(P<0.05);但在取内固定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正度丢失情况(P<0.05)。组间比较,虽然B组术后即刻的矫正值高于A组,取内固定后的丢失值低于A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和图 1-2。

表2 两组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对比

表3 两组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伤椎前缘压缩率对比(%)

表4 两组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伤椎后凸角对比(°)

图1 A组典型病例手术前、内固定7 d后、内固定取出后的X线片。与内固定7 d后相比,内固定取出后伤椎高度丢失不明显

图2 B组典型病例手术前、内固定7 d后、内固定取出后的X线片。与内固定7 d后相比,内固定取出后伤椎高度未见明显丢失

3 讨论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首选方式,传统的跨伤椎短节段4钉(即伤椎的上、下椎体两侧椎弓根各置入1枚螺钉)内固定术后,其螺钉松动、钉棒断裂和伤椎矫正度丢失等问题出现较多[2-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学者在传统4钉跨伤椎固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良:(1)增加螺钉的固定点,即伤椎的单侧或双侧置钉,试图以此改善“平行四边形”效应和“悬挂效应”的问题;(2)于伤椎椎体内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进行椎体成形,以避免术后矫正度丢失等问题[5-7]。刘亚峰[8]对创伤性B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予以经伤椎置钉,认为其较跨伤椎固定的手术时间有所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且总优良率更高。但该结论颇受质疑,既然术中增加了伤椎置钉这一操作步骤,如何会降低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张振云等[5]进行的分组对比发现,经伤椎置钉后,伤椎的前缘高度与Cobb角矫正度均优于跨伤椎置钉组(P<0.05),认为有明显优势。

上述学者们的研究中,其胸腰椎骨折类型较多,而本研究所纳入的患者均为A型骨折,且均无神经损伤表现。A型骨折是受到轴向载荷暴力所致的压缩骨折,其椎间盘与椎体后部结构均无损伤,通过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及前后韧带的拉伸,可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但这要求后纵韧带完整,无伤椎后缘的骨折块翻转问题。若后纵韧带已经破裂,存在骨折块翻转,在复位过程中可能导致骨折块进一步突入椎管,引起二次损伤。而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无椎体后缘骨折块的翻转现象。在本研究组间对比中,虽然A组(跨伤椎固定)在术后即刻的伤椎矫正值低于B组(经伤椎固定)、取出内固定时的矫正丢失值均高于B组,但并未体现出差异性(P>0.05);且两组在疼痛VAS评分改善效果也较为相近(P>0.05)。另外,两组术后均出现数例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其中A组13.2%,高于B组的9.4%,但仍未见差异性(P>0.05)。结果表明,在单纯的AO-A型胸腰椎骨折中,伤椎置钉虽然有助于降低内固定失败率和减少伤椎的矫正度丢失,其意义并不明显。

本研究所采用的螺钉类型,可能是减少了两者差异性的因素之一。我们在A组患者伤椎的上、下椎体置钉时,均选用单轴螺钉;B组在伤椎及其上位椎体均选用单轴螺钉均选用了单轴螺钉,该螺钉可提高复位矫形的效果,且有效减少术后伤椎高度及后凸角的矫正度丢失问题。王许可等[15]也认为,单轴螺钉的矫正效果更强;Wang等[10]进行的生物力学试验也表明,单轴螺钉在屈伸状态下的稳定性优于多轴螺钉。因此,对于伤椎的椎弓根结构不完整、不具备伤椎置钉条件者,可考虑选择单轴螺钉进行跨伤椎的内固定手术,以期减少术后矫正度丢失等问题。

猜你喜欢
伤椎椎弓A型
验 血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A型肉毒素在注射面部皱纹中的应用及体会
A型肉毒毒素联合减张压迫法在面部整形切口的应用
AZA型号磨齿机工件主轴的改造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