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8-10-13 12:31孟树标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孟树标

摘要 枣锈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枣树生产的叶部病害。详细介绍了枣锈病的危害症状、致病病原、发病规律、影响因素,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以期为枣锈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枣锈病;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发病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7-0120-01

枣锈病俗称枣雾,是侵染枣树叶片的一种流行性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枣主产区发生普遍。一般年份病叶率10%~30%、病株率30%~60%,流行年份达90%以上,常造成枣树提前大量落叶,影响翌年生长和产量。为此,在大量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枣锈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枣树种植户提供参考。

1 危害症状

枣锈病只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生有淡黄色小点,后渐凸起,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多发生在叶片端部或基部、叶脉的两旁。病情严重时夏孢子堆布满叶片,构成典型的锈状病症。夏孢子堆初埋生于表皮下,以后表皮破裂,散发黄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冬孢子堆一般在秋季落叶以后发生,较夏孢子堆小,黑褐色,稍凸起,但不突破表皮。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最早在7月上旬,一般年份7月中下旬出现夏孢子堆,7月下旬至8月病叶率和严重度迅速上升,开始落叶。落叶严重时只剩枣果挂在树上,很难成熟。

2 病原及发病规律

该病由担子菌亚门的枣层锈菌(Phakopsora zizyphivulg-aris)引起,此菌为严格的寄生菌,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对作用点单一的杀菌剂极易产生抗药性。其生活史中,目前只发现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2个阶段。夏孢子淡黄色至黄褐色,近球形或椭圆形;冬孢子长椭圆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平滑,顶端壁厚、下端稍薄,色淡。目前,枣锈病的越冬方式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落叶上夏孢子堆内的夏孢子可以越冬,但也有人认为可能以冬孢子在落叶上越冬[1]。此外,多年生枣树芽中有菌丝的存在,也可能是初侵染源[2]。6—7月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时,越冬夏孢子开始萌发,从叶片气孔侵入,潜育期约12 d;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形成新的孢子堆并成熟,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8—9月夏孢子数量增多,不断进行再侵染,发病达到高峰。

3 发病因素

3.1 气候

枣锈病的发生流行与当年天气状况关系密切。枣锈病在不同年份间的流行变化,主要取决于当地降雨时间的早晚和阴雨天持续时间的长短。阴雨天多、田间湿度大是诱发枣锈病的主要原因。凡降雨早、频率高、降水多的年份发病早且重;反之,则发病晚且轻。据观察,枣锈病的发病轻重与当年5—7月的露、雾次数和8月的降雨频率、降雨量呈正相关。5—7月露、雾的次数决定着初侵染和再侵染频率的高低,而8月雨量和频率决定着病害流行速度,二者共同作用,决定当年病害流行程度[3]。

3.2 栽植密度

据调查,枣锈病危害程度随栽植密度的加大而明显加重,密植枣园较稀植枣园重[4]。其原因主要是密植枣园的叶面积系数较大,树冠茂密、通风透光差,园内湿度较大,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发展。

3.3 田间菌源

枣锈病是枣树上的常发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由于多数果农在病虫害防治中存在误区,重治轻防,特别是发病轻的年份忽视对该病的防治,因而造成田间菌源积累,遇到合适年份极易造成病害流行。

3.4 间作物种类

据观察,有间作物枣园发病率明显高于无间作物枣园,枣园内间种玉米等高秆作物较间种花生等低杆作物发病重,这主要是由于通透性差、造成田间湿度大所致。

3.5 栽培管理水平

凡管理水平高,施肥合理、修剪及时,树体结构合理,枝系分布均匀、树势良好的枣园,锈病发生轻;相反,大量偏施氮肥,有机肥用量少,加上管理粗放,园内、园外野草丛生,地表潮湿、土壤板结以及修剪不及时、树形紊乱、枝条茂密、通透性差造成植株抗逆能力差的枣园发病重。

3.6 品种

枣树不同品种对枣锈病抗性有很大差异。河北赞皇大枣、河南新郑九月青、安徽小枣等抗性较强,河北沧州金丝小枣、河南新郑灰枣、河南灵宝大枣抗性次之,陕西团枣对枣锈病的抗性最差[5]。

4 防治措施

4.1 做好病害的预测预报

孢子捕捉法是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测报方法,于6月上旬至7月中旬在枣园内放置孢子捕捉器监测夏孢子数量,结合7月降雨预报,预测锈病发生趋势,指导生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此外,5—7月露、雾次数和8月降雨次数和雨量可作为发病轻重的预报指标。徐忠銮等[3]指出,凡5—7月露、雾次數超过30次,8月雨次在7次以上、雨量在90 mm以上,当年发病重。

4.2 选择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间抗枣锈病有显著差异,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

4.3 加强栽培管理

4.3.1 合理密植,控制树冠。过度密植,叶面积系数过大,通风透光差是诱发枣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合理控制栽植密度,改善树体通透性是预防或减轻枣锈病的重要措施。据研究,新建枣园合理的种植密度应为675~825株/hm2,如冬枣等结果早的品种,株距不小于3 m,行距应不小于4 m;树体大、结果晚的品种如金丝小枣,株距不小于3 m,行距应不小于5 m。

4.3.2 合理间作。视枣树行间空间大小,确定间作物的种类,幼树期至初果期可适当种植矮杆作物或绿肥,进入盛果期的枣园禁止种植农作物。

4.3.3 合理修剪。搞好枣树修剪,调整树体结构。进入盛果期后要及早落头开心,及时清除树干上的萌生枝、过密枝、病虫枝,同时重点疏除树冠外围过密枝条及内膛过密枣头。

4.3.4 清园。冬季或早春结合修剪刮除老翘皮,摘除残留越冬的老枣吊,清扫园内的杂草、落叶、枯枝,带出园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对树体喷布3~5 °Bé石硫合剂,消灭初侵染源。

4.3.5 搞好枣园卫生。雨后及时排除园内积水,保持地表干爽;生长季节加强中耕松土、清除园内杂草,保持土壤疏松。

4.3.6 增施有机肥,增强树体抗病能力。改变偏施氮肥的做法,控制树势,抑制叶片旺长。秋施基肥以优质有机肥为主,幼树施50 kg/株,结果期树施100~150 kg/株,并加入多元素果树专用肥1~2 kg/株,采用放射状沟或环状沟施入。枣树感病期,叶面喷施0.5%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2~3次[6]。

4.4 药剂防治

研究表明,河北省中南部枣锈病夏孢子5月底开始飞散,防治上应在6月下旬至7月初开始喷保护性杀菌剂,如1∶2∶200波尔多液,每隔10 d喷1次,能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7]。此外,经田间试验,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20%粉锈宁600倍液、20.67%万兴乳油2 000~2 500倍液、40%新星乳油8 000倍液、12.5%烯唑醇3 000倍液、25%阿米西达1 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疗效,各地可根据情况选用。由于枣锈病病原菌易产生抗药性,在生产中应注意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8-10]。药剂防治一般10 d左右喷1次,如果阴雨天多、下雨频繁,应在每次雨后喷药1次。喷药时要求细致、均匀、周到,叶背、叶面均着药,不留死角,提高防治效果。

5 参考文献

[1] 高宝嘉.林果病虫害防治[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刘宝轻.枣锈病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果树,2005(1):49.

[3] 徐忠銮,刘爱兴,崔广华,等.枣锈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预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8(6):82.

[4] 穆本荣.枣锈病的发病因素调查与防治对策[J].烟台果树,1999(3):28-29.

[5] 俞飞飞,孙其宝,田贻民.枣锈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30-3731.

[6] 刘京涛,董晓军,曹忠新.滨州市冬枣锈病发生特点与综合治理[J].植物保护,2006(1):108-109.

[7] 李向軍,温秀军,孙士学.枣锈病流行规律的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1994(6):6-10.

[8] 刘京涛,王美健,郭俊华,等.枣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中国果树,2005(5):35-36.

[9] 鄢洪海,王磊.山东滨州地区冬枣锈病发生特点及防治试验[J].中国果树,2009(6):31-33.

[10] 王兆富,王锦肖,张学武,等.枣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00(1):44-46.

猜你喜欢
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