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探讨

2018-10-14 13:09魏尚职
农家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病虫草害水稻种植

魏尚职

摘 要:水稻种植中病虫草害现象时常出现,使得种植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尽管传统病虫草害防控方法能对病虫草害进行预防、控制,然而会有过大的农药残留量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出现。“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的深入推进下,提出了更高的水稻病虫害防治、绿色控制技术要求。鉴于此,本文对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展开探讨,以便实现最大化的水稻种植效益并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水稻种植;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病虫草害防治策略的实施、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为水稻的无公害生产提供保障的重要措施。病虫草害防治中,需立足于生态控制,通过农业、生物、化学等防治手段的综合运用,将传统防治过程中对农药过于依赖的倾向改变。在品种的合理布局、天敌自然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下,建立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为主体的病虫草无公害防控体系。

一、水稻病虫草害概述

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的实施能为水稻的无公害生产提供保障,是现有水稻种植、生产的核心内容。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是建立在稻田生态基础上,予以各类有害、有益、中性生物及周围环境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全面考虑,以此推动水稻种植与农业、生物及化学防治之间关系的协调,为水稻种植中各类病虫草害的全面、科学控制奠定基础。针对现有农业生产而言,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严禁施用各类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或化学产品,在处理水稻病虫草害时是以无公害、无污染的全新防控技术为主。

二、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技术

以水稻无公害生产要求为根据,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是以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化为核心,以病虫草害、农药残留的有效控制为目标,通过“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的贯彻,实施农业、生物及化学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技术。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栽培过程中,农业防治是以有害生物生理生态学特性、危害性及周围环境等为根据,在确保优质栽培、丰产、无毒的基础上,与各项农业措施的优化相结合,有效调控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以便将有害生物危害作用抑制。

针对农业防治技术而言,主要有:将田间稻蔸沤制成肥料,或在整田时打捞出病虫稻蔸;通过土壤的深翻,深埋虫卵;二化螟卵盛孵中,可将田间水位适当降低,以便将着生于稻株上的二化螟卵块部位降低。而盛孵高峰及末期中,可灌入13~17cm的深水,将叶鞘淹没,深水维持2~3d,以便将幼虫最大程度消除。同时,还需落实科学栽培。通过合理施肥,增强作物病虫抵抗能力;通过宽窄行栽培、通风透光条件的改善,创造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通过合理轮作,将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并使有害生物栖息生活条件变化,以此将病虫害危害降低。而且还能应用灯光诱杀技术。种植人员可在稻田中距地面约1.4m处安置杀虫灯对害虫进行诱杀,以此将病虫害防控工作的可靠与有效性提高,并且还能将化学药物的使用次数减少,实现水稻种植效率的提升。

2.生物防治技术。一方面,可采用稻鱼、稻蟹共养的方式对虫害和草害进行防治,推动稻田综合效益的有效提升。将鱼类、蟹类养殖于水稻田中,借助它们将害虫、杂草清除,控制虫草危害。相关实践表明,稻田内养殖鱼、蟹与未养殖鱼、蟹相比,水稻后期无效分蘖减少20%,杂草减少了41%、稻飞虱减少了40%、白穗率减少58%~84%、枯心苗减少62%~80%,农药平均少施3次。而鱼、蟹的排泄物还能使稻田更为肥沃,有利于水稻的健康成长、抗病性的提升。通过稻鱼、稻蟹共养,可将大量有害生物消除。

另一方面,稻鸭共养技术。在分蘖盛期将鸭放养于稻田内,通过鸭捕食稻田害虫,吃、踩杂草等,同时鸭粪也可肥沃稻田。通过稻鸭共养的方式,能使农药施用量减少,为农田生态环境提供可靠保障,栽植出的稻米、养殖出的鸭肉具有优良、无公害的特点,品质极高,推广前景十分宽闊。

此外,培养害虫天敌。针对农药的使用,可选取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中、低毒化学农药,将蜘蛛、黑胸茧蜂等天敌在农药敏感时期避开,为其自然天敌创设适宜繁殖的有利环境,为天敌提供保护,将其对螟虫、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充分发挥,以此实现稻田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推动稻田的健康绿色成长。

3.化学防治技术。水稻无公害生长过程中化学防治措施十分重要,仅可使用于十分必要的情况下。化学防治措施的实施,需以病虫害预测预报为根据,在将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准确掌握的基础上,通过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合理选择与实施,在将病虫草害危害实现有效控制的同时,也实现农药污染的有效降低,为生态环境提供最大化的保障。病虫害发生初期、盛期过程中,所选用的农药品种应以无污染为主。当病虫种类不低于2种时,所选用的农药应以具备兼治作用的复配剂为主。对于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必须严格禁止使用,针对高效、安全、低毒农药品种需限制使用次数,对于无公害植物源农药品种需加大推广力度。

依据准确测报进行水稻病虫草害化学防治,喷洒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时,应以突发、偶发、重发病虫害为重点,以多种病虫害兼顾的防治策略为主。通常情况下,每年的总体防治应在2~3次内,可实现多种病虫草危害的有效控制。总体防治相对于单一病虫草害防治而言,可减少2~3次的用药次数,每亩稻田农药的使用量可减少200~300g。针对不同病虫草害,可以采取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如稻瘟病的防治可选用三环唑、苯甲·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等,纹枯病可采用噻呋酰胺、苯甲·醚菌酯、氟环唑、井冈霉素等,稻飞虱可选用烯啶虫胺、吡蚜酮、噻虫嗪、呋虫胺、噻嗪酮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则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等,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双草醚、恶唑酰草胺、精恶唑禾草灵等,防除阔叶及莎草科杂草可选用二甲四氯二甲胺盐、灭草松、吡嘧磺隆、唑草酮等,水直播封闭除草可选用丙草胺、丁草胺、苄嘧·丙草胺等,机插、抛秧、移栽田可选用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与丁草胺、乙草胺的复配剂等药剂。

此外,针对农药安全间隔期需严格进行把控。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化学防治过程中,借助宣传对施药剂量、浓度进行严格控制,农药禁止随意增减,应以农药安全间隔期为依据严格使用,为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同一稻田内的同一种病虫草,应尽量减少连续使用同样或同类农药的次数,可交替使用不同杀虫机理的农药,以免病虫草产生抗药性。

三、结语

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的无公害防治模式,通过大量探索及实践证明了具有可靠性、有效性,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经济效益。现代化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实施,能将农药的使用大幅度减少,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经济收入及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水稻环保无公害种植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甄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实践与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2):94-95.

[2]幸邦其,朱先利.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6):19-119.

[3]李沛森,徐新超.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7(8):69-70.

[4]陈良华,但洁云.云阳县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3):98-99.

猜你喜欢
病虫草害水稻种植
水稻病虫草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措施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水稻标准化生产中病虫草害防治问题与对策研究
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分析
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
区域自动观测站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分析
重庆云阳同一地区不同土质种植的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