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2018-10-14 17:04陈小燕高园
当代农村财经 2018年6期
关键词:海南省海南移民

陈小燕 高园

摘要: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跃升,但仍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近年来,海南省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措施,全省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省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在精准扶贫方面探索了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本文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海南省精准扶贫的“五个路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借鉴。

关键词: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1988年立省建经济特区,是全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跃升,但仍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近年来,海南省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措施,全省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省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在精准扶贫方面探索了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

一、以精神思想扶贫改变安贫乐道的“岛民思维”

海南本土人相对于内陆人来说,比较安贫乐道,这主要与海南自身的特点、本土环境、地理位置和海南文化氛围有关。海南拥有宜人的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得很舒适。由于自然资源丰富,人们无需辛勤劳作,可以采果充饥、抓鱼求生。海南水稻一年最多可种三季,人们能够比较轻松地得到食物。另外,海南古时是个流放之地,发展起步较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生活工作节奏不快,竞争不太激烈。久而久之,在海南岛上生活的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看似懒散的独特的“岛民思维”和悠然自得的“岛民生活”方式。如老爸茶文化和私彩文化,就是海南本土人民安贫乐道生活方式的生动写照。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内陆人民来到海南,大陆和海南文化逐渐交融,海南本土人民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己的习惯;受大陆文化的影响,海南人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开始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活跃的思想以及良好的习惯。但在海南偏远的山区贫困地区,人们思想仍然比较落后,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富余劳动力宁愿闲在家也不愿意外出打工。这种观念在贫困地区形成了代际传递。

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思想上的贫困;拔掉穷根,还需要从思想脱贫开始。因此,要实现海南省贫困人口的真正脱贫,首先要解决的是贫困人口的精神思想问题,即要拥有主动致富的意愿。如果没有贫困人群的主动配合和积极行动,再好的帮扶资源和帮扶措施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接下来的精准扶贫中,除了进行物质上的帮扶,更要注重思想上的帮扶。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勇气和动力,让他们意识到必须依靠自身努力才能斩断穷根。只有实现贫困人口的精神富裕,才能实现贫困群众的真正脱贫致富。

近年來,海南省启动了脱贫攻坚宣传“百日行动”,海南日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等本地新闻媒体,开辟了“脱贫攻坚进行时”专栏,深入解读中央和海南省脱贫攻坚政策,挖掘宣传脱贫攻坚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和典型经验,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创造性地提出“电视+夜校+961017服务热线”精准扶贫模式,让贫困户了解各种扶贫信息和富农政策,掌握一定的科学种养技术,以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发展生产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的脱贫攻坚工作。

二、以生态移民扶贫实现生态保护的现实需要

海南省总人口917.1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7.7万人、贫困村庄300个 [1]。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白沙、琼中、保亭、五指山、临高5个国家贫困县,其中白沙、琼中、保亭、五指山4个少数民族县市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余部分主要分布在乐东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屯昌县、儋州市等市县 [2]。这些市县大多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相邻,且拥有各级别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这些贫困市县的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村民无法“靠山吃山”,不能在原有居住地进行资源开发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因此,生态核心区的部分村庄以及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的村庄,需要进行生态移民扶贫,转移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海南省生态移民扶贫与内地中西部地区因自然生活环境恶劣而需移民不同,海南省需要移民的地区自然生活环境往往很好,村民并不愿意移民。基于此,海南省生态移民扶贫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支撑作为脱贫的长效保障。

为了让生态移民扶贫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和区域生态修复双赢” [3]的目标,海南省对生活在生态核心区的贫困户采取生态补偿脱贫或生态移民扶贫。2016年颁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在生态移民扶贫方面,海南省对居住在白沙、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生态核心区、水源保护区内和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工程。

以乐东黎族自治县为例,全县在整村推进贫困村、贫困人口较多的23个行政村,组织贫困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村一品”养殖项目,统一建圈舍、统一养殖,利益共享,人均分红,风险共担 [4],已吸收贫困户2330户、7720人进入合作社,带动1513户、6502人实现脱贫。在推进尖峰镇翁毛村委会试验场村24户、126人(其中贫困户19家、95人)生态扶贫移民搬迁中,乐东黎族自治县规划新宅基地安置地块25亩,每户120平方米住房;改造农田160亩,每户不少于6亩的水田用于移民农业生产。通过组织贫困户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生产,成立养猪、羊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业和引导就近打工就业,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乐东黎族自治县生态移民的成功做法,为全省实现生态扶贫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以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由于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就成为海南省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海南省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以及打造国际旅游岛和全域旅游省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乡村旅游扶贫。

例如,海南省最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的琼中县,地处海南岛中部山区生态保护核心区,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实现旅游脱贫方面,琼中县创新“奔格内”乡村旅游模式,把什寒村列为首个“奔格内”乡村旅游示范点,什寒村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琼中旅游扶贫开发的成功典范。什寒村海拔800多米,是海南省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由于海拔高、温度低,无法种植槟榔、橡胶等传统经济作物,什寒村曾是琼中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为了实现脱贫致富,什寒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融入黎苗文化,打造农家休闲体验旅游, 引导贫困户参与农家乐、民宿、旅游商品开发等业态,村民向游客销售自己家的农产品、野生蜂蜜等,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

又如,白沙黎族自治县芭蕉村在打造乡村旅游方面,积极探索“合作社+贫困户+乡村旅游”的旅游扶贫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充分整合村集体土地资源,成立白沙芭蕉村休闲观光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经营乡村休闲客栈、观光栈道和民俗体验活动等。白沙县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让贫困户全面参与乡村旅游,促进贫困村增产增收。

四、以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挖掘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

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是实现内部“造血式”扶贫方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海南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如种桑养蚕、引种南药益智等、花卉、菌草、牧畜养殖等种养产业,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现脱贫。

一是鼓励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政府投资帮助龙头企业和贫困户建设产业基地和种养场地,龙头企业负责种苗供给、技术指导和保底价产品回购,贫困户负责提供种养场地以及投工投劳。

二是引导农民合作社带动扶贫。以海南省儋州市为和庆赐丰养殖合作社为例,政府按照每户18对的标准帮助贫困户购买合作社的竹狸种苗;合作社负责提供饲养栏舍,统一技术指导和管理,并统一以不低于70元/斤价格收购商品竹狸;贫困户负责投工投劳。目前,合作社已带动26个贫困户养殖了468对竹狸,按每对竹狸年产三胎,一胎至少三只测算,每户年增收可达1.3万元以上。

三是引导能人带动扶贫。以海南省儋州市木棠镇薛宅村支部书记薛凤驹为例,其所在村共有贫困户242户、1244人,是全市脱贫攻坚整村推进村。2016年以来,薛凤驹带领全村贫困户立足本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目前已发展种桑养蚕120亩、种植南药300亩、建设养蛇场1个、绿壳蛋鸡养殖场3个,不仅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还促成了一些贫困户向特色产业大户转变。

四是创新资产托管托养脱贫模式。贫困户利用扶贫政策,通过政府担保贷款和扶贫资金扶持购买生产物资,量化折股给贫困户自己信得过、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增值所得按股分红。目前,这一创新模式越来越多地用于精准脱贫工作中,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五、以教育扶贫弥补先天薄弱的教育基础

进行思想脱贫,最关键的方式是教育扶贫。由于历史原因,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影响了本地的教育水平。另外,海南是一个小岛,四面环海,交通不够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南与内地之间的学术交流,造成了海南省教育资源匮乏和教育水平落后,以致贫困地区的孩子受贫困文化的影响,从小形成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海南省近年来积极开展教育扶贫,通过扶智、扶志,增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例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针对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家庭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高中生、中职生、初中生、小学生、幼儿园(小学附设班)在园儿童,实施精准帮扶。帮扶标准为:学前教育生活补贴3000元/生/年,义务教育生活补贴1750元/生/年,普通高中生活补贴3500元/生/年,中职教育生活补贴县内就读补助4500元/生/年、县外就读补助3500元/生/年,高等教育生活补助2000元/生/年、学费补助5000元/生/年。另外,对中职、高职类学生给予毕业实习交通费2000元,每生一次,最后一学年发放。

又如,儋州市实行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全覆盖,以“免、减、助、奖、贷、补”等形式实行多元化教育扶持,着力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学段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机制,实现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应保尽保 [5]。其中,补助生活费标准为:学前教育100元/生/月,小学150元/生/月,初中200元/生/月,高中、中职教育300元/生/月,普通高校、高职教育500元/生/月。此外,还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给8294人发放贷款5765.23万元。对于无法申请到助学贷款的贫困生,采取政府兜底的方式,通过儋州教育基金会或财政资金给予帮扶,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实现全体贫困学生全覆盖。

参考文献:

[1] 刘笑非,彭青林,苏晓杰.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N].海南日报. 2016-01-16(A03) .

[2] 王明初,王增智.实现“三个转变”推进精准扶贫[J].求是2017(6):52—53.

[3] 刘笑非,王伟,林呈.迁出深山住新楼 生态移民惠黎乡[N].海南日报. 2014-04-21(A03).

[4] 樂东县政府办.扎实推进我县精准扶贫工作[EB/OL].(2016-06-22). http://ledong.hainan.gov.cn/ldxw/jrld/201606/t20160622_2042634.html

[5] 梁振君,张琳.扶贫先扶智 斩断贫困链[N].海南日报. 2016-05-24(A05).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海南省海南移民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