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要素教学”

2018-10-14 15:29张晓云
考试与评价 2018年9期
关键词:音乐课要素教研

张晓云

当前,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音乐教育和其它学科一样,正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性变革,经过多年的呼吁,争论及改革研讨实验之后,终于取得了统一共识;进行“审美教育”。概括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是把音乐教育从“德育工具论”转变到“审美教育”的本源上来。二是把音乐教育从以老师为中心的,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化知识化的教学观念、方法中解脱出来,走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为主要方式的教改之路上来,从而达到逐步突显了音乐课的特点。

从新的教育观念(审美教育)→新大纲课程标准→新教材→教研教改实验。在通过多年来的音乐教研观摩研讨活动中,逐渐地形成了比较鲜明清晰的理念:

一、音乐教学要音乐化。

我们]在音乐教研实践课中,提出做到:要多一点音乐。少一点非音乐——音乐课要音乐化。“要突出音乐课的特点”“音乐课要让学生感受到是一种艺术的陶冶与赏受”,针对过去课堂上非音乐的如造作地讲故事,按老师安排走的“启发式”扮角色的过程,“过家家”式的固定套路,用语言讲解或用其他非音乐手段“讲音乐”等第,忽略了音乐的听赏听辨,记忆,感受,体验等环节。

二、音乐要素教学。

音乐艺术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既“音乐表现手段”)组成的在时间中流动变幻的音响。用这种音响组合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品的内涵,主要是通过听觉感受,使人的精神受到震撼,产生不同的联想,进而诱导思想情感的升华。“音乐要素”是构成音乐的“物质基础”,离开了音乐要素,就没有音乐。不同的风格特点,是因为音乐要素的组合不同形成的,所以音乐课的教学全过程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和表现综合的“音乐要素”。例如:一年级下册歌曲《小雨沙沙》小三度下行,平稳的节奏,描绘的是“小雨”而不是“大雨”的亲切柔和的动态,范唱是轻而柔的。描绘雨点轻轻击打着树叶,地面,花草。启发学生,用轻而弹性的声音来唱,重复运用前乐曲的节奏音型,提高大二度,用拟人化的手段,表现“种子”得雨滋润之后的喜悦心情,描绘“种子发芽生长起来“的动态。演唱时,要培养倾听,听辩的习惯,轻轻地唱,有情感体会地唱。特别注意用心体会音乐形象,不要机械地纠正错音。这样做法,既有音乐的听辨,也有情感表达的愉悦。拟人化的创作,简练而朴实优美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儿童歌曲特点,这样好的教材让学生体会方法,理解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和掌握运用“音乐要素”,否则即“大雨倾盆了”。

感知音乐要素,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中低年级首先从一些基本要素入手,如:节奏,节拍,音高,音强,音色,音值等。在愉快的律动,游戏中学习与感受,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逐步加入较复杂的音乐要素。随着对音乐要素感受增多,就可以把学生逐步引导到理解有深度内涵的音乐作品中去了

三、感受音乐要素教学与传统的“双基”教学的区别。

过去我们对音乐课的认识有两个误区:一是“德育工具论”。把音乐课简化为唱歌课,以歌词的思想内容为中心。二是把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一样,作为知识技能课来看待。

双基教学的特征是:一是,以教师讲述,传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听讲的对象;二是,把识谱,乐理放在核心位置。以讲述和跟老师的指划練习为主,概念先行。如:O→X→X→ x这些音符名称与音符时值的不一致,又及因拍号不同又致时值不同的换算,就使多数学生陷于迷茫。三是,忽视或取消听赏;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的体验(唱,奏,动);忽视听觉习惯与听辩记忆等的内心感受培养。这是学生爱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音乐要素”教学的特点,我们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艺术实践参与活动和思考中感受体验音乐美感,进而陶冶情操。

猜你喜欢
音乐课要素教研
喜欢的课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