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疑处设疑”的提问艺术

2018-10-14 05:39包军波
考试与评价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词设疑提问艺术

包军波

【摘 要】本文从言语教学层面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从语文阅读教学要走近言语的深处一角度提出优化课堂提问设计的一种艺术策略——无疑处设疑,并从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言语 语词 提问艺术 设疑

从语文阅读教学要走进言语的深处这一角度观照,语文课堂仅仅靠学生自己生成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老师做些艺术性地点拨、提问,以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味得作品言传声色的真谛。从这点来看,课堂问题的设计,可谓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关键。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并实施提问,从而更好的把握文本走近言语深处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特引提问艺术一例——无疑处设疑。

一、无疑处设疑一:巧使笔误法

课堂上巧使笔误法就是教师在故意把学生容易忽视或值得深究的地方写错或说错,与文本愿态发生错位,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对文本内涵产生深度思考。这类方法的使用从教学内容上看大都在标题上着力;从教学时机上看往往在导入课文之后,学生开始触摸文本阶段。如在教《再塑生命》时,笔者介绍海伦凯勒的伟大之后,接着说,今天我和同学一起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并板书——塑造生命。这下子,课堂马上炸开了:“老师错了,错了,是再塑生命。”我说:“是吗?塑造生命难道不行吗?”学生一直反对:“再有二次的意思,说明海伦凯勒原来一直处于悲痛和绝望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如今有了第二次生命——新生了,凤凰涅槃了。而塑造生命就只能表明她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伟大了——锐变了。”我说:“那你们能否用课文的内容说服我呢?”这样,学生为了进一步佐证“再塑”“塑造”两个词语异质,都开始静静地阅读,向“青草更青处蔓溯”了。此时,教室虽然寂静,但看得出内在有份涌动的热流,这情景真有如赞可夫说的——他们“共同体验这一种精神振奋、对知识的渴望,以及由于认识了以前未知的东西而感到满足。”对那文本言语的品读深入如何,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二、无疑处设疑二:演绎矛盾法

学習语文不仅要得到言语作品的内蕴,丰富的情味,还包括作者难以用言语表达,“然而又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种种微妙之处”(叶圣陶语)。韦志成也说:“既‘知其义又力求‘究其意蕴,‘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学习语文就全面了。”

演绎矛盾法就是在学生品读内蕴情味的过程中,在看似平淡处于无疑境地的情节处,教师通过简单推理,推出矛盾来,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究其意蕴,究其所以,究其种种微妙。如教五言古风《石壕史》,一位老师重点设定在品味苦难中老妇的“寸草之心”,于是在学生理解了穷兵黩武的黑暗社会给百姓带来灾难后,提出“老妇自己说了‘请从吏夜归,而且‘急应河阳役是她自己要求的,好像不算是‘捉人”?问题一出:马上遭到学生反对,但学生回答没能深入,老师几而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老妇既说了‘室中更无人,何以又说‘唯有乳下孙?既然是‘唯有,怎么又提到‘有孙母未去!?老妇人说话不是自相矛盾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争辩激烈思维正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这时,学生思维已有蓄势待发之势,老师便不失时机地引导大家:全文中直接写吏的只有两句话,为什么题目用“石壕吏”?这说明吏在本文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又发问:老妇致词时,“吏”在干什么?“吏”可能说些什么?如果把“吏”的话加进去,变成对话的形式,应该怎样?老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两人一组进入了对话形式,经过这样的点拨和师生互动,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也明白,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下来的,而是在差吏威逼下,不得不一步步交代出来的。课文省略了差吏的话,才显得似乎矛盾。而老妇的“请”和“急”,实是因为要掩护老翁,尤其是掩护有乳下孙的年轻母亲,才不得已而出口的,并非真正的主动应征。由于选择了较好的突破口,从而使学生深入领会了“请”“急”的“所以然”、“微妙处”;同时学生的心灵也受到了震颤——为老妇的悲惨遭遇同情落泪。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演绎矛盾法绝不是信手拈来随意生发,游离教学重点之外的无效质疑,而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充分考虑的能够沟通文本、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通道。它必须:一是以语言为依托;二是要有思考的价值。

三、无疑处设疑三:引入观点法

引入别人的见解,学生深入文本置疑。如教《雷电颂》一文,笔者在引入别人的一句诗“呼喊着炸裂啊、炸裂……在别人的眼里是一种痴狂”后提问:“你认为屈原痴狂吗?”于是学生争执开了,纷纷从文本中寻找佐证。有学生说是痴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的咆哮吧!歇斯底里(尤其反复叹号的巧用,声更厉!)”;“‘我这熊熊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几乎疯狂,(尤其是对句的叠用,情更烈!)”;“‘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你这没心肝的已忘乎所以”……有学生却反对——“此时屈原手足已戴刑具,已无反抗之力,除了呐喊还有什么?无奈啊!”“‘火!……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啊是对光明的一份执着,作为正义者情理如斯啊!”……从学生的这些飞扬的思绪里,已然可知学生已读到言语的情感品质里去了,并以“言语”为媒介,与屈原发生了生生不息的对话。这对话绝不是“终愁人影隔窗纱”,却大有一番“以我心换你心,始知相忆深”的体恤与交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所以课堂上语文老师倘能优化提问设计策略,多引导学生在言语的深处与言语发生生生不息的对话,那么对学生语感的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功莫大焉!

参考文献

[1]学习语文要养成“四种习惯”[J].王东江.吉林教育.2017.38

[2]语文教学要在无疑处设疑[J].邢玉英.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05

[3]质疑:让学生扬起自主学习的风帆[J].苏红林.甘肃教育.2014.12

猜你喜欢
语词设疑提问艺术
发光的语词(三则)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三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探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
一首诗开始的时候
语词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