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血脂代谢的改善作用

2018-10-15 07:15黄菊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单纯性酒精性状况

黄菊芳

(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21)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其病理特点为肝细胞中的脂肪储存与脂肪变性,且无酗酒史,为我国多发病与常见病[1]。为明确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患者临床效果,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予分析,现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40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年龄21-70岁,平均(45.00±2.30)岁,病程1-2年,平均(1.50±1.02)年,男女比14:6;实验组(20例),年龄22-71岁,平均(46.00±2.50)岁,病程1-3年,平均(2.00±1.52)年,男女比16:4;两组上述基线资料中,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包括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心理指导等;实验组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饮食指导:首先需评估患者体重、饮食习惯,再予以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叮嘱患者多食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食物;摄入蛋白质主要以鱼类、乳类、蛋类为主,摄入碳水化合物时主要以新鲜水果与蔬菜、谷薯类为主;食物比例需由专业的营养师进行食谱调配。(2)健康宣教:由于该病可影响患者血脂代谢及损伤肝功能,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因此,护士应积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工作。细心及热情为患者阐述该病发生机制与高危因素、基本护理与治疗、注意事项、病情进展状况,从而促使其对该病的正确认知,进而可显著提高其对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肝功能状况,选取全自动式生化分析器测定患者血脂与肝功能状况,血脂代谢: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取酶法测定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取重氮盐反应方法测定总胆红素(TBIL)。按照焦虑自评量表(SAS)[2]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与抑郁状况行评分,SAS分界值为≥50分,SDS的分界值为≥53分,分值愈高,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愈差。

1.4 统计学原理

本数据予SPSS21.0软件处理,正态计量(±s)数据组间对比通过t进行检验;当2组对比显示高度差异,即提示具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代谢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脂代谢状况显著更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代谢对比(±s,mmol/L)

表1 两组血脂代谢对比(±s,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n) TG LDL-C TC HDL-C对照组 20 1.90±0.90 3.20±0.90 5.00±0.70 1.20±0.10实验组 20 1.40±0.20a 2.20±0.30a 4.01±0.10a 1.50±0.20a

2.2 两组肝功能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功能状况显著更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肝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肝功能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n) ALT(U/L) AST(U/L) TBIL(μmol/L)对照组 20 45.02±3.05 36.08±2.07 21.02±1.07实验组 20 30.02±2.01a 24.01±1.02a 11.78±1.04a

2.3 心理状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理状况改善显著更优(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状况对比(±s,分)

表3 两组心理状况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n) SAS SDS对照组 20 34.07±1.08 37.02±1.02实验组 20 14.08±2.01a 18.04±1.02a

3 讨论

非酒精单纯性脂肪肝属于一种和胰岛素抑制与遗传密切联系的代谢性肝脏疾病,其病因为肝内脂肪过度蓄积引发,能够致使血脂代谢紊乱,显著伤害肝功能,从而影响其身体健康[3]。为明确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效果,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予以对比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G(1.40±0.20)mmol/L等均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LT(30.02±2.01)U/L等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AS评分(14.08±2.01)分等均更优;表明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中,不仅可显著改善其血脂代谢及肝功能状况,且可显著缓解其心理状况。分析因素可能为:一是,由于部分患者缺乏对该病相关知识了解,使患者易产生不良心理;使得该病的心理教育与健康教育对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护理人员需全方面评估患者,包括:依据其文化程度与家庭环境、性格、脾气等,且于入院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况,从而可及时予以适宜的心理干预措施,进而可显著缓解其抑郁、焦虑等情绪。二是,由于该病可显著影响患者血脂代谢及肝功能,因此,需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告知患者需正确摄入食物、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饮食保持规律性,且应积极协助患者改进不良饮食方式与习惯,并限制总热量添加,从而可促使患者机体中剩余的脂肪进行氧化消耗,进而促使肝细胞再生与复原,达到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及肝功能状况效果。三是,运动指导,通常指导患者采取有氧运动,其能够高效增强与预防临床医治作用,且细心叮嘱患者运动时需循序渐进,并坚持运动,从而达到良好效果。受外部因素等限制,关于将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患者中护理满意度未分析,待临床探究,并予以补充。

总结上文,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中,不仅可显著降低其LDL-C、TG、AST、ALT指标,且可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猜你喜欢
单纯性酒精性状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48例临床对比观察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