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8-10-15 09:21许恩旗陈姝言
时代金融 2018年26期
关键词:格兰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许恩旗 陈姝言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分析

(一)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本文以配第-克拉克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经典定理为理论基础。克拉克通过研究发现,造成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差异与国民收入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正是产业结构的不同。而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佐更是进一步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中的变化应该呈现如下趋势——第一产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的总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与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三次产业中的劳动力结构具体为: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会不断上升,而相反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不断下降。

(二)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的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稳定高速增长。GDP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呈现以下趋势;从图1中我们不难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猛。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保持高速增长,而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则相对较缓,且第一产业的增速与第二、三产业增速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加大。此外,从图1中我们还能得到以下结论:近35年来,我国的GDP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协调拉动,而第一产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却对GDP的贡献率较低。

图1 GDP和三大产业变化图

综上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至今这一时间段内不断优化,体现出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从而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但是,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间的具体关系,我们必须通过实证法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论证。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折线图图1中可知,我国1978年到1990年间的三大产业调整趋势并不明显,因此,我们决定选取1990年到2015年这26年的经济数据。选取的基础数据有:1990年到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990年为可比价),在模型中用Y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各年的产值在模型中分别为X1、X2、X3(1990年为可比价),国内生产指数GDPI,产业结构调整系数S1,其中1978年的指数为100.。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发表的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从中选取了1990-2015年的统计数据,经过处理,如表1所示。

表1 1990-2015 我国 Y、X1、X2、X3、GDPI、S1 数据

(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我们采取三个分析步骤:

一是单位根检验;二是协整检验;三是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在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之前,我们首先要即将使用到的定义数据指标。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指标上,我们采用了产业结构调整系数S1,即第一产业中的从业人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S1的数值越小越小,表示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越快,也说明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越高。对于经济增长的幅度,我们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数GDPI来进行定义,其中1978年的指数为100。

①单位根检验。我们采用了ADF检验,计算结果由EVIEWS8.0体现,见下表2;

表2 ADF检验各个变量的单整性

由表可知,lnGDPI和lnS1均是1阶单整变量。因此这两个变量可以进行协整。

②协整检验。对回归方程的协方差同样进行ADF检验得出表3:

表3 ADF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上文中非平稳时间序列所构成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

③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EVIEWS8操作结果如表4:

表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根据上表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lnS1的变化会是lnGDPI变化的显著原因,而lnGDPI的变化却不会明显引起lnSI的变化。由此可知,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并不是带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显著因素。此外,我们可以在长期趋势中看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这一结论的实际意义在于:通过提高产业结构优化速度来促进经济增长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是可行的。

2.GDP与三大产业。在分析三大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我们进行回归分析之前依然要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①单位根检验(见表5)

表5 单位根检验结果

通过单位根检验,可以看出我们所选取的四个变量均是1阶单整变量。因此这些非平衡的单整变量能够进行协整。

②协整检验

对回归方程进行协整检验得出表6:

表6 GDP和三大产业产值协整检验结果

结果说明残差e在5%水平下同样拒绝了假设,即不存在单位根。即这些非平稳时间序列所构成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不会造成方程的伪回归。

③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结果表明,第一、二、三产业都是GDP增长的原因,但是第一产业对GDP的增长相对不显著。相反,GDP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却不是很显著,但也促进着第一、三产业的发展。

(三)回归模型的设定与分析

1.回归模型函数形式的设定。对于经济增长的计算,在短期是基于投入的增长,如劳动、资本的投入以及生产技术的改进,但长期经济增长一定是由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改革)贡献的,然而劳动、资本和技术要素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已经给定的生产要素,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得出截然不同的产出水平。在此前提下,现考虑不同产业结构对生产影响的函数Y= =F(X1,X2,…,Q),其中 Y 表示总产出,Xi,i=1,2…n 表示第 i产业的产出;Q表示技术水平。我们对上文中的函数求全微分可得:

两端同除以Y得:

因此,我们将设定新的变量指标lnY,lnX1,lnX2,lnX3。

通过EVIEWS8软件得到如下lnY分别同lnX1、lnX2、lnX3的线性图(见图2):

图2 lnX1、lnX2、lnx3 线形图

通过图形可知,lnY同lnX1、lnX2、lnX3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我们确定回归方程可设立为以下的对数形式的线性方程:

2.回归分析。

由1990-2015年我国GDP和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样本数据,运用Eviews8对方程(1)进行回归分析可得:

以上回归结果显示,各个解释变量的系数均为正数,符合经济意义。但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第二产业拉动效果则最小,这违背了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发展现实。因此,回归方程仍存在问题,需要通过计量检验进行修正。

3.计量检验。在对原模型用相关系数法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用ARCH检验法进行了异方差检验、用DW检验法进行了序列相关性检验后,我们针对检验结果对原模型分别采用了逐步回归法,广义差分法进行了修正,最终得到了如下回归方程:

从修正后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对GDP的拉动性最为显著:第二产业产值每增加1%,会使GDP增加0.444%;同样第三产业的生产弹性为0.405,对经济增长也有着显著作用,即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1%,会使GDP增加0.405%。相比之下,第一产业对GDP的拉动作用最不明显,每增加1%的第一产业产值,GDP仅增加0.172%。由此可见,修正后的方程更具现实意义和科学性。

注:因文章篇幅限制,部分检验与修正过程省略,读者若有疑问可咨询作者。

三、理论创新——第二、三产业中支柱性产业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在当今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仅仅研究宏观概念下的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产业结构调整具体到各个细小产业中才能更加深入的分析解释“转方式、调结构”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作用。为此本文创新将对GDP影响较大的第二、第三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具体为——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与邮电通信业的各年产值代入到原模型中进行研究。此创新在使问题研究更加科学化、具体化的同时,由于解释变量的增加也让原模型变得更为完善。

(一)数据选取与处理

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了1990年-2015年我国第二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工业的各年产值x21与建筑业的各年产值x22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批发零售业的各年产值x31、金融业的各年产值x32、房地产业的各年产值x33、交通运输仓储与邮电通信业的各年产值x34。(以上数据均以1990年为可比价)

注:由于文章篇幅限制,数据表格省略,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

(二)原有模型的扩展

在原有模型的理论基础上我们为了进一步研究第二、三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原模型中的X2与X3分别拆分成 X21、X22 和 X31、X32、X33、X34。由此,线性回归方程转变为下列形式:

(三)回归分析

由1990-201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产值以及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与邮电通信的各年产值的样本观测值,运用Eviews8对方程(3)进行回归分析可得:

其中,lnX22的符号不符合经济意义,并且R2=0.999920,说明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我们需要在接下来的统计检验中加以修正。

(四)统计检验

经过与扩展前模型相同的检验处理步骤之后,得到以下修正模型:

根据修正后的回归方程,工业的生产弹性在各支柱产业中最大,即对GDP的拉动性最为显著:工业产值每增加1%,会使GDP增加0.402%;同样交通运输仓储与邮电通信业以及房地产业也有较大的生产弹性,分别为0.242和0.142,即交通运输仓储与邮电通信业的产值每增加1%,会使GDP增加0.242%,而房地产业产值每增加1%会使GDP增加0.142%;相对而言,金融业对GDP的拉动效果最不明显,金融业产值每增加1%,GDP仅增加0.061%。由此可见,修正后的方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五)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按照原模型的分析思路,我们依旧按照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这三个步骤来检验模型的平稳性与因果关系。进行与原模型相同的处理之后,得出各变量之间为一阶单整的结论,我们进而对各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如表8所示:

结果表明,工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与邮电通信都是GDP增长的原因,其中金融业对GDP的增长最为显著。但反过来,GDP的增长并未显著推动这些支出产业产值的增加。

四、结论及建议

(一)从整体上来讲,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往往就越高级化。而本文通过运用时间序列和计量分析法得出我国产业结构演进正是在遵循着良性的发展过程,逐步实现由低级向高级转变。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当下,我国想要进一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抓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让改革平稳化、有机化。

(二)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步下降,第三产业作用日益显著,二、三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

由三大产业和GDP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知,在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今天,第二、三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性影响,加快第二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促进第一、三产业的转型升级。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仅仅依靠经济发展不能直接促进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为此,我们的政策建议是:我国应该深化“供给侧”改革、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从而盘活第二产业,完成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进而通过结构优化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实现新一轮的三大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建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互相促进、良性循环体系。这是时代赋予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使命。

(三)工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诸多支柱性产业中,工业的生产弹性是最大的,即对GDP的拉动性最为显著。这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为此,我国应该牢固把握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要谨慎防范因:“泡沫经济”带来的“去实体化”思潮,强基才能搞建设,固本才能谋发展。

(四)第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新兴服务类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

在各大支柱性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与邮电通信业以及房地产业拥有较大的生产弹性,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呈现由流通类产业为主向流通与服务类并重转变的趋势。同时,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新兴服务类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这种变化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趋势的集中表现,也说明了传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趋于下降,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国金融业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然后弹性却并不高,由此可以推断出目前虽然我国金融业的兴起对经济增长有着促进作用,但金融体系还有待完善,金融业还有着巨大的潜力等待发掘。为此,我国要进一步深入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在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加快速度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征信体系,从而发挥第三产业对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实现三大产业间的和谐、高效、现代化发展。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应以“十三五规划”为指导,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好实体经济的前提下,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推动、相互融合,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升级优势传统产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此抓住时代机遇,打破发展瓶颈,实现我国经济的再度腾飞。

猜你喜欢
格兰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及缺陷
榜单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复杂网络中的应用*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