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农民的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2018-10-15 09:21姜亚洲吕永强李苗苗
时代金融 2018年26期
关键词:榆中县农户精准

姜亚洲 吕永强 李苗苗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前言

我国目标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于农民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力量,在部分地区和农民发展严重滞后的同时,习近平书记带领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政策,旨在帮助贫困人口脱掉贫困的帽子,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前进的美好生活愿望。[1]所谓精准扶贫就是和之前的粗旷扶贫的对称,是指根据不同的地区环境,不同的贫困状况,运用科学的有效的方法与对策对贫困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脱贫方式,解决了之前大水漫灌的方法所遗漏的贫困对象和一切问题。

二、榆中县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分析

(一)调研区域概述

榆中县隶属于甘肃省中部,面积为3301平方公里。榆中县辖8个镇、12个乡。2013年,榆中县总人口为4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8万人。榆中县地势南高北低,中部凹,呈马鞍形。南部为石质高寒山区,马寒山最高峰海拔3670.3米。北部为黄土丘陵区,最高峰吕家岘海拔2495米。南北两山之间是川塬丘陵沟壑区,海拔1500-2000米,地形由西南、东南和东北三面向西北倾斜。榆中县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每年均气温6.7℃,降水量400毫米,无霜期120天。榆中县有耕地105.74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3.4%,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9.14万亩。2018年6月,农业农村部确定“2018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榆中县入选。

(二)基础信息调查数据分析

1.受访农户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68户受访农户的平均年龄为51岁,其中40~59岁所占比例最大为38.24%,接下来是60岁以上的占比33.82%;受访人数的文化程度主要是初中和小学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8.24%和26.47%,高中及高中以上的总占比为35.29%;数据显示(表1),受访农户平均年龄较大,而且老龄化人口占比也较多,受教育程度整体较低,劳动力素质较差。

2.受访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及收入主要来源。农户家庭的年收入在一万至两万的区间占比最多为33.82%,然后是不足一万的占了27.94%,而收入高于三万的仅占14.71%;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务农,其所占比例为54.41%,接受政府补贴金的仅有一户人家,其他的收入来源为外出打工和经商,两者所占比例为26.47%和17.65%;数据显示(表1)农户的家庭年收入普遍较低,而且主要来源于务农,受访农户的家庭人数均值为4.9人,而劳动力人数均值为2.7人,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劳动力人数是重要的,而劳动力的匮乏和务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造成受访农户的家庭陷入了贫困的原因之一。

表1 个人及家庭信息

(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及农民的满意度

1.道路建设方面。近几年的基础道路硬化工程,已经基本覆盖了各个乡镇,人们对于道路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其中比较满意的占48.53%,非常满意的占比26.47%,一般的占5.88%,其中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某些道路有破损的情况而无人去维修。

2.住房条件方面。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当地政府对于那些居住较为偏远的分散的住户提供政府援助的较为集中分布的住宅,对于那些老旧的危房进行了改造,确保农户的住房安全,47.06%的人表示比较满意,29.41%的人表示非常满意,11.76%的人表示一般。

3.村容村貌方面。对于所处村庄的环境卫生和草地绿化的情况,44.12%的人表示比较满意,25.00%的人表示非常满意,采访农户讲到对于生活垃圾有专门的垃圾收放点,也有专门的人员定期过来清理,由于周边的山上没有绿色植被的保护,再建设道路的同时,路两边都种植了树木,对于特定的地方会有专门的植物种植区,防止风沙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人们的满意度很高。

4.网络设施方面。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少不了网络的覆盖,但是在所调查的地区,网络的普及却不是很高,22.06%的人们家中没有网线的覆盖,26.47%的25.00%的人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

数据表明,该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完善,人们对于基础设施的满意度都比较高,政府在这方面做的很到位。

(四)农民主体性参与及意愿调查

1.“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民希望得到的帮助。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民希望得到的帮助的调查发现,农民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提供资金技术占比35%,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限制了某些农作物的生长,让农作物得不到更好的营养,导致产量下降,减少了土地生产的效率,另外,有部分的农户希望政府能扩大农产品和农作物的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现代农业更多的是科学种田,而且科学种田的重要性已被大家所广泛知道,人们盼望能掌握更多的科学种田技术,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减少之前靠经验种田带来的损失,许多农户表示,就算自己出点钱,也愿意去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土壤的成份,以便以后有针对性的田间管理和确定种植方向;25%的人表示希望得到技能培训,由于自身的知识的缺陷,无法获取更多的技能知识,希望政府可以组织有关的专业人才对农户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让大家能获取更多的技能;16%的人希望得到就业机会,因为一年的农作物生长和成熟具有周期性,农忙的时节需要干活,在农闲的时间段内,呆在家里有没啥事做,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所以希望可以一些新的就业机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希望帮助扶持创业的人占12%,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思想已经成熟,但是农民缺乏一系列的知识思想的作用,所以农民畏手畏脚;希望提供市场信息的人占比7%,对于少数以种植蔬菜和瓜果的农户来讲,市场信息很重要,但由于自身无法及时获取信息,出现了一些坑农害农的事件,所以部分农户希望政府搭建更多的信息平台,多提供一些市场的产品信息,让农民更好的做到销售有渠道,以减少盲目性;希望得到政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人们占比5%,除了一些丧失劳动力的特殊农户希望得到社会保障的支持外,更多的人则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脱贫致富。

2.“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民关心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最关心的是内容是产业帮扶占比为19.12%,和产业帮扶相差不多的是道路硬化占比17.65%,在大家的眼中产业帮扶是最重要的内容,人们更愿意去以自己的力量,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的问题,政府在帮扶的过程中,完善道路设施,方便人们的出行,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说明了交通所带来的重要性;饮水安全也是比较重视的一部分占比14.71%,在该地区的不断的发展中,必须确保用水的安全性,水乃万物之源,一旦水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救助保障是为人们进行兜底,为人们保驾护航,确保大家的基本生存问题得到保障,因此有11.76%的人们表示关注;另外危房改造,完善公共设施建设,用电保障以及易地搬迁的占比都低于10%,分别为7.35%,4.41%,4.41%,2.94%,这是因为农村电网改造早已实施,用电保障良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村的关注越来越高,农村的公共设施服务也已经基本完善,而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的问题早已得到了解决,所以占比较少;随着经济进步,社会发展以及生活的改善,人们也开始关注村容村貌问题,占比10.29%;因此,精准扶贫要发现农民的根本需求,从而抓住“精”“准”,帮助农民解决当下的问题。

三、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不了解,主体参与度低

对政策非常了解的人占比7%,比较了解的占16%,了解一点的占比21%,占比最多的是听说过的28%,接着是完全不了解的占比25%;农民普遍对政策的了解不足,在参与方面也显然不够积极主动,政策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群众的互动,这样效果才会更好一点。形成这样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足,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并且思想陈旧对于一些政策问题也不会去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当地帮扶队伍力量薄弱,帮扶人员素质也无法保障,无法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农民去更加仔细的了解政策。

(二)精准扶贫界定标准模糊化

榆中县的精准扶贫主要针对的是农村人口,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渠道比较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家庭收入难以准确核算。其一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除外出打工等货币收入外,其主要的收入组成部分为种植业养殖业等实物收入。农业收入受自然天气,季节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产量也无法保证。其二农村居民的收入难以货币化,由于种植,养殖等具体项目的品种有差异,产值投入及价格也不一样,对于收入的测算缺乏一定的衡量标准,并且市场价格对农产品的价格影响波动较大。

由于致贫原因的原因多样化,每户人家的情况不一样,有因家人得病致贫的,因家里供养大学生致贫的,还有因为家庭劳动力不足致贫的,每家每户的原因不一样,在界定贫困程度的时候政策也缺乏相应的弹性。

(三)缺少主导产业扶贫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产业扶贫,顾名思义就是扶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进而使贫困人口脱贫。习总书记再《摆脱贫困》一书中曾提及扶贫的重要意义,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指出“注重扶贫同扶智、扶智相结合”。着力提高贫困人口自身造血能力,在脱贫的同时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事当前脱贫工作过的重点内容。现在要从被动的“输血式”扶贫变成主动的“造血式”扶贫,要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让贫困人口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产业精准扶贫的建设发展中来。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发展当地的产业模式,另一方面能够让贫困人口通过自身的努力致富,减少返贫的机率。

缺乏相应的人才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农民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还有新的理念思想的引导,另一方面是扶贫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为村干部,有一部分是上面从别的地方调派过来的专业工作人员,由于对本地区的民情认知有差异,经常会遇到诸多问题,当理论知识与现实之间产生差异分歧时就会产生矛盾,从而进一步导致无法与村民进行良好的沟通,对于解决问题就会产生更大的阻力。

四、对于榆中县精准扶贫的发展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并支持扶贫政策

对宣传内容和主题进行大规模宣传,要将宣传的方式多样化,不能由之前的单一化进行宣传,可以通过宣传大会宣讲,在公告栏进行海报宣传,在广播上进行知识普及等,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项政策,对于某些特殊群体应该进行单独深入解释,要让每一位群众都了解政策,对于之后开展的活动会带来方便,并且要定期进行知识更新,持续宣传,引导并支持参与当地某些政策的制定实施与监督,要让村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政策可以更好更公平的作用于群众,实现真正的惠农惠民,因为政策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解决群众的困难和疑问,帮助群众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二)创新贫困识别方法,合理优化识别机制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它是整个扶贫过程的核心内容,如果在此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导致整个扶贫过程发生严重的方向性问题,就让扶贫制度失去了他存在的优越性。[2]因此创新贫困识别方法,优化识别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设立多维贫困测评指标。由于贫困识别难度以及成本的增加,农民对于自己家庭收入的隐瞒以及隐形收入的不确定,导致无法准确的核算出家庭人均收入,现在如果继续用家庭人均的收入来做为衡量贫困的标准,那样就会脱离现实情况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当地村干部应当采用如家庭人口数量,劳动力数量,健康状况,教育支出,消费情况,以及住房条件和交通出行工具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得出一个相对比较公平完整的界定系统。第二,创新识别贫困识别方法和程序。在贫困识别环节中推行自下而上的群众参与式识别方法,让农村自主推荐农民代表,非申请农户代表和政府人员直接参与到贫困的识别过程当中;在识别程序上,可建立“1.农户申请2.村民小组评议3.村级评议及公示4.乡镇审核公示5.县级复审公告”的程序(2),让农民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贫困户的识别工作中,更加公平快速的识别出贫困对象。

(三)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农户的长期自我综合能力的发展

当地贫困人员之所以贫困,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对新思想新技术的理解接受能力弱,而且思想观念落后,只注重眼前的小利益,无法看到更远的利益。[3]因此,扶贫必先扶志,政府部门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素质教育培训,讲政策,讲技术,讲成功案例引导农户学习更多的知识技术,当地政府人员经常与贫困农户进行交流。因此,政府可以定期举办教育培训教学班,组织相应的农业知识技术专业人员为农户进行知识培训,让农户获取更多的农业知识技能,包括种植技术,自然灾害预防,植物病虫灾害预防等,要让所学的运用于现实的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从而让农户得到更多的收入。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现有的贫困人口数量也在逐年减少,政府的扶贫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因此,对于榆中县的情况做了一次调查研究,最后发现榆中县的大部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现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的生活体验满意度较之前提高了很多,现在就是存在个别的几户人家,由于特殊环境导致的现在还无法完全的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这也是现如今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难题。本次研究只针对榆中县的情况,对于甘肃省其他地方的精准扶贫情况是否具有代表性,还需要更多的相关人员去进行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从而提出更好的建议,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的实施,尽快的实现我们伟大又美好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榆中县农户精准
甘肃榆中县掏9亿元建公园 ,7年没交付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精准扶贫二首
甘肃省榆中县农村居民社会经济状况与高血压关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