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女孩的“助人情结”

2018-10-15 19:38马志国
科学养生 2018年6期
关键词:助人行为总想男友

马志国

心理困扰:为什么总想去帮助她?

英玮是个年轻孩子,却给自己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她说,这个名字是长大后自己改的。她说,说不清楚为什么自己就是喜欢这个名字。

她说,更说不清楚的是,自己总是喜欢帮助别人。

她说,从上学的时候就喜欢帮助别人。比如,同学发生了冲突,我总是喜欢帮助别人。一次,两个同学发生冲突,我发现的时候这边的同学已经很冲动了,我赶紧抱住了她,总算把两个人劝开了。随后我给她写信劝她,另一个同学知道了就说我偏向,我又得赶紧给那个同学解释。就这样,经常别人闹矛盾的时候我劝了这边劝那边,被夹在中间非常痛苦,可过后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还是要帮助她们。

我还经常为学习问题帮助同学。比如,一个同学和我讨论学习问题,我就主动帮助她制定学习计划,并且说好我们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可是,制定了努力学习计划之后,她却不当回事,而且没过两天就对我不闻不问了。就这样,因为帮助别人学习常常让我非常痛苦,可是,我还是止不住要帮助同学。

当然,生活上我也经常帮助同学,给同学物质上的帮助。比如,帮人买饭啊,送人水果啊,主动借钱给人啊,等等。

后来我上班了,还是喜欢帮助别人,帮助和自己一起上班的姐妹们。为别人出钱,替别人出力,谁有了难题,自己不惜放弃休息。

后来,我交了第一个男友。在和男友的交往中,也总是喜欢帮助他。男友比我小两岁,比我工作晚。所以,生活上我总是给他帮助。由于我工作早两年,手里有点积蓄,给他买衣服,给他买手机,总之为他花了不少钱。他工作上遇到了难处,我也想方设法帮助他,有时候甚至还帮助他加班。

有一阵子,他工作上遇到了挫折,他情绪低落,不求上进了。我又不知怎样帮他好了,给他讲道理,给他买好吃的,激励他要不怕挫折。可是,我这样帮助他的结果,却招来他的郁闷,让他常常不开心。更气人的是,他不但自己不努力,还常常说,你不要管我的事了。这让我也很受打击,却还是要帮助他。最后的结果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前不久,他竟然提出分手,离我而去了。

是自己帮助别人错了吗?还是自己对别人的事管多了?为此,我也非常困扰。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英玮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讲述了上面的故事。然后把一个问题交给我:“您说,我为什么总想去帮助别人?”

心理解析:打肿脸充胖子

英玮对别人的帮助,没有给自己带来快乐,却带来了困扰,可见并非通常的助人行为。通常的助人行为有两个特点,一是受助者有需要,所谓雪中送炭;二是施助者感觉好,所谓助人为乐。可是,英玮的助人行为显然与此不同,既没有考虑别人的需要,也让自己感到痛苦,属于一种过度助人行为。因此,才有了如上的困扰自己的问题。但是,这样的问题,绝不是心理咨询师可以直接给出答案的。其实,往往求询者才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才能给自己这样的问题找到答案。咨询师要做的,就是引导求询者在自己的心灵地图上寻觅,寻找那个答案。

于是,我引导说:“先请问问自己的心,自己为什么总想去帮助别人?”

英玮几乎脱口而出:“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充什么胖子?”

“充大款,充英雄,充救世主。”

“这是什么意思呢?可以具体说说吗?”

“就说我和第一个男友的交往吧。一直都是我在为他付出,给他花了不少钱,我的工資差不多都花在他身上了。给他买衣服,给他买自行车,给他买手机。就这样,虽然他是男子汉,可是我们交往中却是我一直在帮助他……”

“你的意思是说,这样帮助他,你感到自己很棒,自己很厉害,自己很了不起?”

“对,觉得自己像个大款,像个英雄,像个救世主,很有满足感……”

“你的意思是说,通过帮助他,让你的心理得到了满足?”

“对,内心是一种很满足的感觉。”

“那么,如果马老师理解的不错的话,在你们的交往关系中,与其说是你总想去帮助他,不如说你总想满足自己;与其说是你付出了什么东西,不如说是你从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什么东西,就是说,正是这样的关系,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

女孩感到我读懂了她:“对,对,就是您说的,我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觉得自己很有价值。”

“你是说得到了一种自我价值感?”

“是的,在帮助他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那么有价值,那么强大而有力。”

沉静片刻,我说:“其实,马老师听出来,在和别人的交往中,你也喜欢扮演施助者,而不喜欢扮演受助者,或者说,喜欢扮演强者,而不喜欢扮演弱者,是不是?比如,你作为一个女孩子,喜欢像英雄一样伟大,却不喜欢小鸟依人?”

女孩越发感到我读懂了她:“是的,就是您说的,我总是要显得自己比对方能,比对方强,就是前面说的,打肿脸充胖子。”

“好,‘充,这个字非常准确,想想看,什么样的人才要充胖子?”

“不胖的人。”

“什么样的人才总想当强者?”

“内心不强大的人。”

随后,我几乎是简单重复着女孩的话:“好,你说的非常好。不胖的人,才总想充胖子;不强大的人,才总想当强者。”

英玮深表领悟:“我就是这样,就是您说的,我就是内心缺少自我价值感。”

心理探源:童年在心田埋下的种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英玮如此缺少自我价值感?

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请英玮随便谈谈自己的生活经历,希望一起来探索根源。英玮的第一反应,便是想到了自己的家庭,想到了小时候父母给自己的影响。

英玮小时候的家庭生活给了她什么影响呢?

英玮的父母学历都很高,都在科研单位工作,性格都特别要强,事业上都很成功。因而,他们对英玮从小就抱有过高的期望,就开始了盲目的训练。英玮记得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邮购了一套有关提高儿童智力的训练丛书,并开始了训练。由于父母期望太高,自然对训练结果不满意。于是,父母的否定评价就开始与英玮的童年相伴。就这样,在父母的否定评价中,英玮走过小学,走进中学。由于父母只看缺点,总是在学习上批评谴责她,使她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但是,好勝的父母又不甘于孩子学习的落后,就给英玮更多的否定评价,还有更可怕的是对英玮的彻底失望和漠视。结果是恶性循环,随着英玮的慢慢长大,内心深处完全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完全找不到自我感觉了。

就是这样,童年的生活总会在人的心田埋下种子。童年的生活经历,在英玮心田埋下的这颗种子,就是没有建立很好的自我感,没有建立很好的自我价值感。而心理上这种自我价值感的缺失,是让人很不舒服的。于是,人总要寻找机会获得补偿,而且越是欠缺,越是渴望补偿。英玮给自己起名字,就有这样的潜在动机。

怎样才能更好地补偿自我价值感的缺失,怎样更好地获得心理上的替代满足?慢慢地,英玮在生活中发现,当自己能够帮助别人的时候,可以让自己更像个英雄,让自己的自我价值感的缺失获得心理补偿。既然这样的人际关系模式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于是,英玮就抓住不放了。于是,英玮内心逐渐形成了困扰自己的“助人情结”,总想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自己心理上的满足。

心理对策:让自己真正“胖”起来

当然,这样的心理活动都是不知不觉间发生的,是潜意识里的心理活动。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帮助求询者,把这种潜意识里的心理活动提升到意识中来。求询者一旦意识到自己问题的心理根源,就比较容易有意识地采取现实的对策,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整了。

于是,接下来,就怎样通过促进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我价值感,我们进行了具体的交流。

最后,英玮轻松地笑了:“我知道了,要想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感,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发展自我,让自己真正‘胖起来。”

我也笑了:“对,让自己真正‘胖起来。当然,‘胖起来该助人为乐还是要助人为乐,不过,真正的助人为乐,就不用打肿脸充胖子了。”

英玮不仅是一个领悟能力很好的女孩,而且是一个行动能力很强的女孩。在后来的电话沟通中得知,英玮不仅在和人的交往中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从多方面促进了自我发展:工作升职了,月薪增加了,业务进修开始了,利用业余时间还把驾照拿到手了。最后英玮还悄悄告诉我,她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已经开始谈婚论嫁了。

猜你喜欢
助人行为总想男友
总想去舔小嘴巴
总想去舔小嘴巴
选男友
小不点儿总想长高
组织中的助人行为: 前因、后果及作用机制
犬系男友与猫系男友
the boyfriend look 装男友
3~6岁幼儿助人行为观察研究
3~6岁幼儿助人行为观察研究
组织中助人行为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