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个人梦解读

2018-10-16 11:01黄玉琳
决策探索 2018年17期
关键词:梦想民族群众

黄玉琳

在2015年5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就从集体与个人两个角度,对中国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把“公梦”与“私梦”、民族前途与个人前途、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社会风采与个人出彩等辩证地统一起来,让人们理直气壮地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也可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出彩人生。

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一)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

1.中国梦的丰富内涵。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共同”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梦的愿景,强调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2.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在要求。中国梦是人民之梦,反映了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属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之梦,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理所当然地共享梦的成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把理想之梦建立在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之上,由此翻开人类历史的新篇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并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而中国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的复兴梦,着眼于人类新梦想的实现,是消灭阶级和压迫的大众梦,是人民共享之梦。这个梦想,符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要求。

3.中国梦涵盖了人民的各种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构成了中国梦在“个人”层面的内容。近代以来,人民的梦想更多地以国家和集体的发展目标为基础,与国家的梦想紧密相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个体意识逐渐增强,人民趋向于表达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希望更有尊严地生活,希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希望过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幸福生活,希望最终达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的境界。

(二)中国梦包含着个人梦

1.中国梦是个人梦的合力。恩格斯在1890年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提出了著名的“合力”理论,他认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即“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每一个人受自己“生活条件”的决定有着自己的梦想,所有中国人的梦想互相交错、互相作用的“合力”就是中国梦。中国梦是一个大的趋势,大的方向、它“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

2.中国梦是个人梦的共性要求之体现。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也包含着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一方面,个人的幸福梦需要在中国梦的图景中依次绽放。另一方面,中国梦的实现也必须依靠每个人个体之梦的自我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个人梦并不等于中国梦,中国梦也绝不是个人梦的简单相加,中国梦虽然与个人梦联系在一起,但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它集合了国家、民族、人民3个层面的核心要求,是对13亿个人梦的高度凝练、概括与升华,是13亿个人梦对国家、民族、人民发展理想诉求的普遍性、共性要求之体现。

3.中国梦是实现人民的幸福最大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明確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之中。同时,强调需要“持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全面促进人的发展上取得新的成效”,这标志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价值方向和终极追求目标。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梦想的牢固根基,必将深获人心和民心,凝聚民族力量,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正能量,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速中国梦的实现。一个国家的梦必须由全体民众的梦组成,脱离了多数人的梦,国家的梦就成了空中楼阁,必然是不能实现的。国家强、民族兴根本上是实现人民的幸福最大化和福利最大化。

(三)中国梦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1.人民群众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理应是成果的受益者。中国梦的提出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真正由人民共享。要更好地解决人民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环境等民生现实问题,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为人民造福,这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现代化最终要实现的是人的现代化,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既是历史上每个时代任务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体现。人民幸福,就是人民的权利和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

2.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中国梦的实现关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发展紧密相连。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中华儿女牢牢记得,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成为中国人的集体意志。个人梦是与国家的形势和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变化,这不仅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多机遇,也为每个人实现梦想搭建了舞台。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由于受社会环境、所从事职业和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梦想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了梦想并努力把梦想付诸于行动,就会成就每个人绚丽出彩的人生。

3.实现中国梦是人民幸福的保障。只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才会真正幸福。为此,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梦的核心内容。这一内容由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组成,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现如今,中国朝着政治大国梦、经济强国梦、文化繁荣梦、社会和谐梦、美丽中国梦的方向发展,朝着“两个百年”目标大步迈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祖国统一,人民富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中国梦主体的理论依据

1.一脉相承的唯物主义群众史观。从理论上看,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定义为“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主义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地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体现在他多次强调的“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国外媒体专访时曾由衷地说:“我们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他还在各种场合多次讲到“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表现出满满的为民情怀,也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理论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人民群众观为人民群众的中国梦主体地位发挥了理论基础的作用。

2.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就是我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必须能够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断,是一个站在时代高度的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最恰当的阐述,体现了中国梦作为一个具有特别象征意义的命运承载共同体,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联系在一起,使国家、民族和个人共享利益的本质特征,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从政理念,是“民本”思想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符合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

3.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历史上看,如果没有人民的幸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既失去了其强大的意义,也不会长久。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根本所在。共产主义最终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共产主义阶段的、作为最终目标的人民幸福。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它要求我们在发展的理念上,要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理念;在发展的目的上,要树立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同享的观念;在发展的立足点上,重点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发展的方法上,就是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最终达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人民群众是中国梦主体的现实依据

1.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由实践决定。人民群众的中国梦主体地位,不仅由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规定,还是由活生生的历史实践决定的。回顾近代历史,中华民族面临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第一项历史任务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宣告完成。第二项历史任务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这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实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物质文化基础。中国的历史发展决定了人民群众在中国梦实现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选择。

2.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中国梦的归宿是人民的幸福之梦,最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几千年来,中华儿女对幸福生活追求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中国梦最为坚实的历史基础,使每一个中国人有尊严地生活,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积聚民力民心的工程,需要全民族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付出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梦想、机会、奋斗,是一切美好的事物能够被创造的前提,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只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紧紧依靠全体人民的力量,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

3.个人梦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固基石。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每个人的梦想都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实现了。中国梦、个人梦,梦梦相联。中国梦好比一棵参天大树的干、枝、叶,个人梦好比这棵大树的无数直根和须根。只有通过这些深扎土壤里的根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料,大树才能粗壮高大、枝繁叶茂;只有枝叶繁盛,才能吸收阳光,发生光合作用,将水分和养料转化为树木生长的动力。这就是说,树的干、枝、叶与根,谁也离不开谁,缺谁都长不成参天大树。中国梦与个人梦也是一样,中国梦为个人梦的实现提供可靠保证,个人梦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固基石。只有正确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心中时时刻刻装着中国梦,才能在实现个人梦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使个人梦在美丽的憧憬中走得更好更远。

总之,中国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人民群众定位为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和历史发展的受益者的统一体,深刻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人民群众的肯定与重视。这样的定位使中国梦不再束之高阁、高不可攀,而是走下神坛,真真正正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能够将人民群众的力量融入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之中,每一个中国人成就梦想的力量都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同时,社会的发展成果也将给每个人提供更好的实现梦想的机会。

(作者单位:中共信阳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梦想民族群众
我们的民族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多元民族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