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

2018-10-16 11:48杨琦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两条路阡陌农人

杨琦

这是一条田间小路,环着山脚抱着村庄。

泥泞,清新,没有汽油味和车辙;花草蔓生,肆意,没有定期修剪的高格调,随意得就像庆山缩写:你踩过的地方绽几朵红莲,你立的地方喷一株水仙;它是小昆虫的天堂,没有规划植被定期除虫的“厚遇”。

阡陌,是桃花源的宠儿,为世人苦苦寻觅,成了淳朴和大同的象征。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中华农耕文明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阡陌,既是农人耕作必经之路,也是农人的生存之路,古代中国社会的富国之路。

这条路,蜿蜒着,尽情展示它的美丽和伟大,直到那轰鸣的挖土机、碾路机的到来。

成片的野花野草遭遇灭顶之灾,它们被割去,扔在一边,再也无活泼肆意之态。虫儿没了家,落荒而逃。泥土被覆盖了一层柏油,反复碾压、烘干,再无重见天日之时。

终于,大功告成,柏油路向着被压住的阡陌狡黠地笑,骄傲地展示自己黝黑的皮肤。“路”边植上了规划植被,与大路相称,极和谐,而野草野花早已化成泥,而对急于求富的人来说,这“路”是他们不可失去的财宝,工厂盖起来了,大厦升起来了,一切都在“城市客厅”中消逝,包括阡陌。

这是一条城中大路,环着建筑,抱着建筑,可又有谁知?它曾是一条阡陌小路。

它曾谦卑,愿作村庄、田野的配角,只管为劳作的人提供道路。如今,它再光鲜,也不敢与城市群争艳,它成了一条纯粹的道。

这样的道渐渐多起来,阡陌越来越少,它在哭泣,而我们在欢笑。

这样的改造后,人心是一大问题。农耕传统与土地结下不解之缘,当阡陌成了公路时,农民有何感受呢?淳朴,将不复存在;人心互疑,将取而代之。

而在经济发展中,我们不断追求现代化中的先进的、工业的,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和可持续。正如学者李桂文写道:那些一度被国人视为绝对美好的价值,比如市场、工业化、城市化等,一旦被扭曲,都可能展现面目狰狞的另一面。而现状是,大量耕地受到改造,村庄趋于城市化,工厂遍地,污染辐射,不计得失地破坏生态和谐。这不是一条真正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一条工业化味浓厚的警醒道路。

这时,回归成了一个呼声。脚在行进,心也不可以倒退,大自然仍是敬畏的对象。

忆起它变得泥泞、清新,花草蔓生,还有不尽的、悠长聒噪的虫鸣。

(编辑:关晓星)

这是一篇颇有深度的文章。作者写了两条路——阡陌和城中大道,这两条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城中大道是城市化、工业化的化身,机器的轰鸣打破了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冲击和破坏了原有的生活秩序、朴素的伦理观念。阡陌代表的则是农耕时代的美好事物,它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包括对乡间花草的眷恋,对农耕时代土地无私的感恩,对乡村的怀念,对淳朴农人的赞美;怀念农耕时代,其实是對乡村的渴望,它终将成为现代城市人梦醒后的理想状态。这就是这篇文章带给我们深思的地方。

猜你喜欢
两条路阡陌农人
无 题
The road not taken
阡陌 (外三首)
卢华
怎么走
要走的路
农人碎碎念
农人碎碎念
所有农人都是一群“流氓”